沉睡11年的成都宝宝“脐带血”救了武汉女子

2015-06-03 17:40 来源:
调整字体

(长江网记者 吴晓敏 通讯员 黄征宇 李蓓)6月3日,武汉女子陈玲(化名)从武汉市中心医院拿到了自己的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她体内的血细胞已经具备新的基因,这意味着困扰她8年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得到了很好地控制。而这一切,源于一份来自成都沉睡11年之久的“脐带血”,正是11年前一名成都妈妈勇捐宝宝脐带血,才让她重新获得新生。据了解,这也是湖北省近三年来首次成功运用脐带血移植治疗成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幸福妈妈突遭恶疾靠输血续命8年

  “医生说检查结果很好,我挺过来了,我真的重生了!” 3日下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病房,45岁的陈玲拉着丈夫的手,兴奋地像个孩子似的。根据最新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陈玲体内的血细胞已经具备了新的基因,这说明移植到她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已经完全落地生根,新生的血细胞就是从那些生命种子分化而来。从医学上,这也正式标志着脐血移植成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得到了很好地控制。

  陈玲介绍,8年前自己开始出现莫名头晕、乏力,熬了一个多月,直到痛苦地走不动路了,才被搀扶去医院检查。

  拿到结果,陈玲整个人懵了,像被人迎头打了一闷棍。确诊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医生说她造血功能失效了,血细胞少的可怜,病情恶化的话,随时可能发展成白血病,甚至致命。

  陈玲说,从那以后,她的幸福就“到头了”,医院成了除了家之外另一个常驻点。几个疗程的化疗后,病情逐渐稳定,不过由于造血功能异常,血细胞不断减少,陈玲必须定期靠“输血”续命,近两年,她输血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每个礼拜都要来医院“报到”。由于身体状况较差,这些年陈玲不敢出门,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日渐憔悴削瘦,她说,这些年如果没有家人的陪伴,医生的鼓励,她可能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

  病情恶化命悬一线 千里之外寻来“救命血”

  今年3月,陈玲由于病情进一步恶化,输血已经越来越不起效了。血小板、白细胞急剧减少,身体几乎没了免疫力,如果不尽快移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然而移植治疗的首要条件,需要有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陈玲先后与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进行了配型,也到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进行了查询,均没有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 后来听医生说通过脐带血也能移植,而且排异风险更小,陈玲决定抓住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经陈玲同意后,今年4月中旬,该院血液科王红祥主任通过湖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脐血库湖北分支机构)向四川脐血库提出了申请。很快,从成都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等好消息:四川脐血库的公共库里查到一份与她HLA配型5/6相合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经过严格的复苏检查后,该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各项指标符合移植标准。

  令人惊奇的是,这份救命的脐带血,在-196℃的液氮冻存罐里已经沉睡有11年之久。据了解,这份脐带血采集于2004年5月,地点在成都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的产房,它的主人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男孩。在被冰封十载,这份纯净的生命之源终于等来了它的终极使命。

  4月18日,这份救命脐带血被揭掉“沉睡魔咒”后,跨越时空,飞越千里,来到武汉。一到达市中心医院,血液科早已一切准备就绪,将脐血经过预处理后,在移植仓内,医生顺利将这宝贵的45毫升脐带血慢慢输注到陈玲体内,鲜活的生活种子慢慢在骨髓内“归巢”,等待着新生。

  王红祥主任表示,输入脐带血,相当于播下了生命种子,不过这仅仅是开了个好头,移植能否最终成功,关键要看播下的种子能否顺利“生根发芽”。而除了血液病外,6年前陈玲因结肠病变,不得已将所有大肠全部切除,身体底子本来就差,加上这些年来病痛的折磨,陈玲的身体已经孱弱不堪,移植治疗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对她来说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此后的30天,在该院血液科医护人员的照料下,陈玲顺利挺过感染关、营养关等几大难关,她的情况一天天在好转,血小板、白细胞数量不断在上升,已经逐渐向正常水平发展,随着病情稳定,她日后可以彻底摆脱依赖输血续命的痛苦。

  链接——

  什么是脐带血

  脐带血是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并离断后残留在胎盘和脐带中的血液。近十几年的研究发现,脐带血中含有可以重建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的造血干细胞,可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种疾病。因此,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类生物资源。

  脐带血有哪些用途

  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用来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血红蛋白病(如海洋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患、自身免疫性疾患、某些实体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责编:齐云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