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最后一个单元《合》展出

2017-10-23 18:24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长江网10月20日讯(记者 叶圣凡 通讯员 龚达晓)在武汉这个有开放胸怀的城市,不缺乏对当代艺术敞开怀抱并宽容之的气度。湖北美术馆、合美术馆近一两年绝大多数展览都是当代艺术展,武汉美术馆的展览样式相对多样,除当代艺术占较大篇幅外,油画展、中国画展、瓷艺展、书法展等也各占一定比例,大多以个展或两地交流展、写生展等为主。2017年10月20日,《墨攻·首届武汉水墨双年展》最后一个单元展《合》开幕仪式在武汉美术馆举行(展期10.20-11.10),数位水墨艺术家接受记者采访畅聊水墨的来路与去路。

樊枫谈中国水墨发展既要有底气又要看得懂世界

  大展中最让观众关注的莫过于名家名作,从第一个单元展《启》开始,明代沈周、董其昌、八大山人、仇英、清代王翚等人的作品,就奠定了整个大展的基调。用湖北省博物馆的珍藏、这些中国古代绘画的沧海遗珠,展示中国绘画的传统,赏古人的“真境与奇趣”,感古人的“归隐与入俗”。《承》则选取了近代金石大写意开派领袖吴昌硕的作品,继承与发扬在吴昌硕身上体现鲜明,他高扬写意精神,虽没有越出文人画范畴,却一改文人画萎靡不振的局面。《转》聚焦水墨与都市,而此次开展的《合》则展现古今融合、中西融合的水墨之姿。
  过去有很多观众反映一些当代水墨太抽象,看不懂,或看不出画家水墨功底。这次,用这样追本溯源的方式办水墨展,是不是意味着水墨画家越来越注重回归到传统中,去寻找水墨发展的答案?《合》展的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接受记者采访说,去传统中寻找答案很有必要,很多人妄谈中国传统水墨太陈旧,但很多人说这话的时候,自己都不是很了解中国传统水墨。他觉得中国水墨是有耐力的,它的生与死不在于时间的年轮,而是一代又一代画家的所作所为。
  “今天我们谈文化自信,就是既要认请自己的文化底蕴,有强大的底气,同时又要看得懂世界,链接传统与现代,链接自己与世界,这样中国水墨才能在国际上产生影响。”武汉美术馆馆长樊枫说。

捷克画家伊瑞谈中国水墨影响力齐白石最受欧洲人欢迎

  此次《墨攻》大展虽未标注为国际展,但在最后一个单元展《合》体现了国际性,来自美国、西班牙、捷克、日本、韩国等外国艺术家携水墨画参展。
  来自捷克的艺术家伊瑞,带来了他的《工地系列之沙发》等,画的是在中国工地见到的日常物品。他说,中国水墨与欧洲绘画交流有几百年历史,20世纪中期之后,中国水墨在欧洲产生一定影响。中国水墨笔墨十分复杂,表达主题包含中国文化内涵,对外国人来说比较深奥难懂,欧洲人比较能欣赏的是齐白石,“因为他画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人熟悉亲切”。伊瑞介绍,捷克国家美术馆目前收藏有120多幅齐白石的画作,大多为20世纪一位捷克画家到中国个人收藏所得。而伊瑞从小受齐白石画作影响,喜爱中国文化,在捷克读了中文系本科,又来中国读了中央美院的研究生,多年来一直从事水墨画创作。“很多人也建议我尝试装置、多媒体艺术,但我就是沉醉于中国水墨的这种用墨用纸皴擦点染的艺术。”伊瑞觉得,中国水墨若要产生更大的世界影响力,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普通人能欣赏,还是多关注生活题材、关心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人存在的基本问题为好。

责编:朱德华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