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坐标”串联起半个世纪麻风防治史

2019-09-09 11:16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7月,武汉市卫生健康系统开展“90携手90”主题活动,市皮防院党委书记陈福亭(右一)、院长胡权(左一)带领90后年轻党员探望年逾九旬的卢德本、毛玉坚夫妇 

  长江网讯 1952年,武汉市皮肤病防治院(原武汉市麻风病院)在黄花涝一座孤岛上成立。当时,麻风病被视为恐怖的“黑色死神”,不仅病人备受歧视,愿意来院工作的医务人员更是寥寥无几。为了麻防工作后继有人,老一辈皮防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夫妻档成为该院独有的现象。建院67年来,半数职工和家人奋斗在同一战壕。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像一个个坐标点,串联起武汉麻风防治的红色历史。 

  前赴后继,老党员一家三口献身麻防事业 

  83岁的陈联芬老人1953年来到皮防院工作,是国家分配到皮防院第一批临床医生之一,那一年她只有17岁。就业前,陈联芬错过了提前到医院参观的机会,后来同学们打趣她:你一次没去参观,最后要参观一辈子。果然,陈联芬的一生就此扎根皮防院。 

  1961年,陈联芬的未婚夫周森安西北某医学院毕业,想拉她一起到西北工作。陈联芬说:“我们这里临床医生紧缺,我不能走,你得回来,否则我们就不结婚了”。后来,周森安被她“强行”拉到了皮防院,两个人就在医院大院举行了婚礼,当时的老所长卢建民成为他们的主婚人。 

  1971年,湖北省卫生厅组建省皮肤病研究所,调周森安到省里工作。省厅领导提出让陈联芬一起过去,并答应给他们分福利房,陈联芬拒绝了,原因是“麻风病人太可怜,而能够为他们提供帮助的医护人员又太少”。 

  1985年,陈联芬的儿子转业回地方,按当时的政策,可以选择在父母工作的单位自主择业。陈联芬又把儿子拉到了皮防院,“大家都不愿意到皮防院来工作,你来吧,我希望你能继承我的事业”。儿子本来被安置到管理岗位,不需要接触病人,可陈联芬觉得既然来了,就要在病人最需要的地方发挥作用。她鼓励儿子在职进修医疗专业,进入“麻风村”工作。 

  1991年,陈联芬到了退休年龄,主动向领导提出,每周回来上1—2天班。从17岁踏入“麻风村”的那一刻起,她的一生致力于麻风防治工作,守护病人的初心从未改变。 

  信仰至上  “麻防夫妇”心中有组织不怕被传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麻风病一度被视为恐怖的“黑色死神”,病人可能毁容、致残,更可怕的是,它还传染,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尽管如此,毛玉坚老人回忆一生坚守麻防战线仍心存感激,“多亏组织,我才有这么好的工作。” 

  1952年,武汉市麻风病院成立,毛玉坚成为走进“麻风村”的第一批护士。为控制麻风疫情,国家倡议麻风病人隔离治疗,并尽最大可能为患者解除后顾之忧。“即使这样,动员麻风病人入院仍很困难。”毛玉坚说,病人不愿意离开家人,医护人员上门动员,甚至被轰出来。为了完成组织交待的任务,毛玉坚主动给病人送医送药,帮忙做家务,一来二去病人被其感动,便答应随她入院。 

  当时因医疗条件有限,传染风险无法完全避免。给病人护理时,毛玉坚戴口罩、穿厚厚的隔离服,没有消毒设备,隔离服就用高压锅消毒。有一次,一位病人患骨髓炎腿部生虫,毛玉坚就用镊子将小虫一个个拈出来。“虽然我当时只是20来岁的小姑娘,但心里有组织,并不害怕”。她说。 

  毛玉坚的丈夫卢德本今年92岁,同样是位老麻防人。1961年,33岁的卢德本在麻风病院旧址宣誓入党。此后数十载,他牢记誓言,以共产党人的忠诚和担当,为消除麻风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人手严重缺乏的年代,作为药剂师的卢德本不仅配药送药,还兼职当起医生、护士、炊事员。为给黄花涝的病人送药,他用扁担挑着满满两大箱药品,从武胜路赶到武昌站,坐火车到滠口,再走上40里路,才能将药品及时送到病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给花山的病人送药,他也是坐车到大东门,再翻山越岭将药品带入花山病区。 

  接棒前行,“麻风村”走出最美整形医生 

  今年6月27日,湖南小伙陈敏(化名)在汉接受植眉和兔眼矫形手术后,踏上回家的列车。这是武汉国际麻风康复合作项目启动以来成功施行的第31例矫形手术,为其手术的,是留守“麻风村”的最美整形医生高峡。 

  1987年,18岁的高峡被外公卢建民送进“麻风村”,成为一名住院医生。卢建民是武汉市皮肤病防治院第一任院长,也是武汉麻风防治事业的奠基者。他曾经将女儿带到皮防院,但由于家庭原因,女儿工作10年后调离该院,成为卢老退休后的一个心结。因此,当高峡从卫校毕业时,他坚持将外孙女送到了自己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阵地。 

  1994年,武汉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少数散发病例经过及时治疗,短则半年,多则两年即可痊愈。但是,由麻风杆菌感染导致的手、足、眼的畸形,却无法随着病愈而逆转,意味着患者康复后身上仍带着烙印,无法正常回归社会。 

  在外公的建议下,高峡通过进修,成为武汉市为数不多可以为麻风病人实施畸残矫形手术的外科医生。2003年,她加入中国残联麻风畸残手术巡回医疗队,和队友们一起,赴湖北、浙江、福建、江西等省提供援助,10年间为2000余名麻风康复患者送去健康和希望。 

  2017年年底,高峡罹患重症,但她没有因病离开工作岗位,治疗期间仍在推动单位多项工作。在残联援助项目告一段落后,高峡又参与筹建了“武汉麻风康复国际合作基地”,继续为麻风致畸人群提供手术援助。为陈敏做手术时,高峡本身也是一名住院病人,正在接受复查与治疗。 

  今年年初,医学界最高荣誉之一——马海德奖揭晓,全国仅10人入选,高峡实至名归。此前,她还获得“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劳动模范”“湖北省十大疾控卫士”等荣誉称号。 

  责编:叶圣凡

扫二维码上长江网移动端
分享到: 0

相关阅读

文化社会

财经健康

旅游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