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的一个晚上,南开大学的女生宿舍里,林慧和5个同学轻松而漫无目的地聊天。期间,她笑着去了趟厕所。几分钟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她失声了,脑子里的想法经过嘴巴后,只剩下“咿咿呀呀”的呻吟。
这个20岁的女孩子踏上了休学求医之路。现在,她已经不能发出丝毫声音。昨日下午,休学近四个月的林慧来到华西口腔医院心理咨询室,又一次试图解开失声之谜。
夜间闲聊时她突然失声
2009年11月13日晚上,林慧和同寝室的5个女孩漫无目的地闲聊着。自从9月初进入南开大学以来,性情温和的林慧已经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从“哪个饼干好吃”到“哪个男明星比较帅”,6个女孩子口中都是典型的女生宿舍话题。
晚上10时许,聊得正是兴起,林慧起身向厕所走去。几分钟后,林慧回到寝室,准备继续加入讨论。张口,却没有声音出来,只是“咿咿呀呀”地勉强发出一点声音。同学们一头雾水。林慧着急的表情显示,这不是一个玩笑。那天晚上,林慧努力尝试着发出一点声音,但之前那纤细温和的声音却没能再次出现。
第二天一早,辅导员胡老师和几个同学一道,陪林慧前往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检查。脑部及耳鼻喉等器官的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器质性的病变。
当天中午,林慧惴惴不安地给父亲林绍清发去一条短信:爸爸,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正在资中老家农田里忙活的林绍清有些看不懂短信,当即回拨了过去。林绍清问女儿到底发生了什么,听筒里没有传来女儿熟悉的声音,只是响起“咿咿呀呀”的含混声音。
辅导员联系上林绍清,建议家人到天津去一趟。远在云南打工的母亲曾润华闻讯,连夜赶火车赶到成都,与林绍清会合飞往天津。
接下来几天,林绍清夫妇带着林慧先后到天津市中医院、环湖医院等三家大医院问诊。各项检查下来,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都说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可能是心理问题。”
11月23日前后,林慧到学校办理了休学一年的手续。休学原因一栏上写着:失音。
如今,林慧与人交流的方式就是写字。但四个多月累积起来的压力,让她又不愿提起手中的笔。
一年前她曾是文科状元
时至今日,在资中县第二中学的网站上,仍醒目地挂着大红的醒目字体:热烈祝贺林慧同学以597分成为县文科状元。
在母亲曾润华的眼中,女儿林慧从小学习刻苦、性情温和。出身于资中县球溪镇大黑山子村的农民家庭,比弟弟大三岁的林慧是个从不让人过多操心的女孩。从小学到高中,林慧的成绩总是维持在年级前三名,每次升学都一路顺利。200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林慧成绩不够理想,便索性复读一年。
去年夏天,下定决心要考名校的林慧以597分的成绩成为资中县文科状元,并顺利以第一志愿被南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录取。当一名翻译,是林慧的理想。
林慧突然失声休学的消息在家乡传开后,不时有老师和老同学前去问候。球溪镇中学的陈老师称,林慧读中学期间就在当地小有名气,而去年以高分夺得资中县文科状元时,更是在乡邻间传为佳话。
多方问诊原因仍然不明
昨日下午,林慧在母亲曾润华的陪同下,来到华西口腔医院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过去的四个月,除了在天津期间到医院诊断之外,曾润华夫妇曾带着林慧到省内多家大医院检查。花了2万多元,积下厚厚一叠诊断报告,但都没有查出任何器质性病变。“很多人说可能是心理问题,虽然林慧肯定地说自己心理很好,我们还是决定再试试。”曾润华说。
在心理咨询室内,双手随意地拨弄着细沙,林慧与心理咨询师促膝而谈。林慧不能发声,就用点头、摇头和眼神与人交流。专业的测试显示,林慧如今已经做不出基本的发声动作,就连简单的“咿呀”声都不能发出。
通过半个多小时的沟通,心理咨询师龚彩霞分析,林慧之所以出现失声的情况,可能有三种原因:脑部发生病变,控制发音肌肉的神经受损,心理问题。虽然林慧家属提供的检查结果并不支持前两种可能,但仍有必要做进一步检查。至于第三种可能,目前看起来可能性最大。担心成绩,难以适应环境,还是人际交往障碍?这一系列疑团还有待解开。
本报记者 王圣 杨为为 摄影 刘畅
他们说———
林慧性格很好 同学关系不错
资中二中同学、好友曾秀琴:
得知林慧失声后,我们经常通过短信或者QQ联系。早上我还收到了她的短信,她说自己现在每天吃了饭就是休息,看电视,睡觉。
林慧以前成绩很好,性格也很好,和同学关系都不错。
南开大学辅导员胡老师:
林慧的性格有些内向,但性情很温和,和同学的关系都处得不错。每次班上有什么集体活动,她都会参加。在校的两个月时间内,没有看出她有什么特别的爱好。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听说她打算到校外打工,但考虑到她还到校不久,对周围环境都还不太熟悉,所以就在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后,给安排了一些助学金。本来还打算为她申请助学贷款,但还没有来得及办理,她就出事了。
一开始,我们对林慧出事那晚的聊天话题很感兴趣,但几个同学都回忆说不过就是闲聊,没有主题,气氛也很轻松。
责编:吴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