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潜水队”——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分队掠影

“寻找心中的一抹绿”摄影大赛

从武汉出发,用相机记录旅途中的各种“绿色”。

争创文明城市

今年是武汉市新一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起步之年。

您的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社会(停用)

73岁老人义务扫亭十年 为让居民生活更舒适

发表时间:2010-08-16 14:34

来源:长江网  进入论坛
分享到: 6.02K

(青年时报)(见习记者何笑琳 吴敏 陈晓华 通讯员章海英)莫干亭,对于沈塘桥社区莫干新村的居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莫干亭并不只是个凉亭,还包括两条小路和一个亲水平台,是莫干新村里唯一一处可供居民晨练纳凉的地方,每天清晨、中午和傍晚,总能看到几十个老人围坐在莫干亭里聊天。

  聊到莫干亭,社区居民们往往还会提到一个名字——陈金芬。她是位73岁的老奶奶,十年来坚持每天清晨义务打扫莫干亭,小区能有这么一个干净的休息场所,陈奶奶功不可没。

  如果没她

  我们晨练完都没地方坐

  每天清晨五点前,一位左手提着红色水桶,右手拿着两块抹布的老太太,总会按时出现在莫干亭的周围,她就是陈奶奶。

  从2000年到2010年整整十年间,家住莫干新村的陈奶奶,天天为古新路莫干亭南北300米的小道打扫卫生。挽起裤脚,弯腰擦凳子、扫地,踮脚擦柱子,按陈奶奶自己的话说:“我就是在家闲不住。”

  从前的莫干亭,啤酒罐、塑料食品袋、饭盒、烟蒂等废弃物散落一地,偶尔还有前晚醉汉的呕吐物,但自从陈奶奶打扫以来,莫干亭变得特别干净。

  “没有她,我们晨练完都没有地方可以坐。”一位老人感激地说,“我们这些老年人自从亭子变得干净后,都特别爱到这里来,感觉呼吸的空气都新鲜一点,心情也好了。”

  为助铲雪

  老伴在雪地里走了一小时

  而陈奶奶十年行善的背后也有老伴的默默支持。隔三差五,陈奶奶78岁的老伴胡承富也会出现在她身边。

  胡爷爷主要负责从旁边小河里打水,帮陈奶奶冲洗地面。“地面隔几天要冲一下,这样才干净。”胡爷爷解释说,因为打水不安全,怕老伴掉到河里去,所以体力活都由他去做。陈奶奶则在一旁打趣说:“他是怕我掉下去,没人给他做饭。”

  玩笑归玩笑,但老伴在2008年1月那场暴雪中的表现,却让陈奶奶感动至今。那天早上,陈奶奶像往常一样准备去打扫卫生,出门一看,莫干新村14、15幢门口的雪积了足足有50厘米深,陈奶奶二话没说,拿起铁锹便开始铲雪。

  铲完雪后,陈奶奶又扛着铁锹去打扫莫干亭,然而雪太厚了,没铲几下,铁锹柄竟断掉了。胡爷爷看着老伴手中折断的铁锹,撑起雨伞,踩着厚厚的积雪,走到卖鱼桥又重新买了一把,原本只有两站路,那天胡爷爷在雪地里来回却走了一个小时。老伴的支持,坚定了陈奶奶继续行善的决心。

  眼睛缝针

  还瞒着大伙继续打扫

  去年12月底,陈奶奶晒棉被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左眼在医院里缝了针。从医院回家之后,陈奶奶在家里休息了3天。到了第四天,她实在按捺不住了,“待在家里更容易待出病。”说着,陈奶奶又拿起自己的工具到莫干亭“干活”去了。

  为了遮挡住伤口,陈奶奶故意把帽子向左侧歪着戴。刚走到亭子里,老邻居们就七嘴八舌问上了,“他们很关心我这几天怎么了。”陈奶奶说,“我有一个小姐妹不知道我怎么了,一把摘掉我头上的帽子,看到我眼睛上的伤,他们都吓了一跳。”

  一位阿姨悄悄地告诉记者,陈奶奶最初打扫卫生的时候偷偷摸摸,生怕被别人发现,“她怕别人说她多管闲事,每次打扫完还把扫帚藏在草丛里,还因为这样丢了好多扫帚呢。”

  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陈奶奶打扫卫生的事儿,“几个老姐妹对我做的事情很肯定,我胆子也放大了。”

  采访陈奶奶时,一脸慈祥的笑容从来没有在她脸上消失过,十年行善,在陈奶奶看来只有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机——扫地,只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更好的休息环境。

  

 

 

责编:陈明

长江网24小时报料电话:上午8点至下午6点请拨打027—66668888;
下午6点至上午8点请拨打027—85779997;手机:18702712366。;
本文被浏览

延伸阅读

合作网站
E览微博
论坛热帖
今日排行
热门图片
文化五城
长江宽频

网站简介|网站地图|版权说明|豁免条款|联系我们
长江互动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镜像网站鄂ICP证:02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70406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鄂 B2-2007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