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武汉公交战高温送清凉,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出行频道

2022-08-19 17:59 来源: 武汉公交集团
【字体:


  公交车驾驶员坚守岗位,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进入8月,武汉持续高温。作为城市出行的守护者,武汉公交人从未退缩,坚守在服务市民第一线,积极迎战高温:公交驾驶员、修理工、油漆工、充电工、守夜员等一线员工的辛勤汗水,挥洒在车厢中、站点上、修理间……虽然衣服被汗水浸透,脸上挂着豆大的汗珠,但仍然坚守奋斗,目的就是保障市民的顺利出行。
  公交人并非对高温有特殊的忍耐能力,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一种浸透到骨子里的责任感,是公交人特有的“咬紧牙关、顶住压力”的使命感。正是有了这些城市交通的最美坚守者,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分外灿烂。
  扛得起
  日常营运工作认真做
  安全送达每位乘客
  炎炎夏季,烈日当空,公交车作为城市出行的主力军,全市500多条公交线路,8000多台公交车上的驾驶员坚守岗位,“热”情不减,用真情和汗水,把乘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8月14日15时,734路公交车司机孙勇来到位于欢乐谷附近的场站,像往常一样,他比发车时间提早到了半小时。
  上车前,孙勇先做好检查工作。他来到车轮旁,用扳手轻轻地敲击轮胎。“高温天,轮胎气压检查非常必要,如果轮胎气压过高,行驶途中爆胎的话,就会出现很大的危险。”
  室外温度达到36℃,围着车辆检查了几圈,他的工作服后背处已经出现汗渍。上车后,他提前打开空调,一阵冷气吹入车厢。“提前10分钟把空调打开,乘客坐在车上会更舒适。”
  15时30分,他驾车驶出场站,公交车上虽然有空调,但是处在车头“掌舵”的司机,正迎着太阳,没有什么阴凉,只能直直地晒着。驾驶室内的温度明显比车厢内要高好几度。他穿着长袖工作服,但脖颈处晒出了红斑。
  车辆进入站点,前门开开关关,一阵阵热浪吹来。“天气热,更要把车子开稳,保证乘客的出行安全。”车辆行驶到湖北大学附近,公交车还没有停稳,车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着急从座位上站起来,他从反光镜中看到后,忙说:“大爷,不着急哈,等车停稳了再下。”老人摆摆手,向他表示谢意。
  16时20分,车辆到达终点站和平大道地铁积玉桥站,车厢内的乘客全部下车。“天气虽热,服务不能打折,护送乘客安全到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他笑着说。
  “起身扶一下、帮一把,别看一个简单的动作,能让乘客平复燥热的心情。”这是548路公交司机甘勇的“夏日行车法则”。
  8月15日上午11时,548路公交车行至解放大道宗关站,他远远地看到一位年轻女士提着行李箱等候在站台上。甘勇主动下车,帮女乘客把行李箱搬上公交车,并放到前排的座位旁。“我正愁行李太重搬不动,司机马上接过来了,实在是太贴心了!”年轻女乘客笑着说。一路上,甘勇14次起身服务,搀扶行动不便的乘客上下车,帮他们拿重物。
  夏天行车,他还有一个“小绝招”——在一些乘客较多的站点,车辆驶离车站时,他会在站台上多停留几秒钟。他笑着说,夏天阳光强烈,有的乘客习惯在站牌后“躲荫”,还有的刷着手机,没留意车辆进站。
  “我们多等几秒钟,就是方便这些乘客上车。这么热的天,让每一位乘客都能不错过公交,早一点享受车上的‘清凉’。”甘勇说。
  冲得上
  满身油污挥汗如雨
  把关每一辆公交“健康”上路
  闷热的天气里,公交修理车间是一番火热忙碌的景象。 修理工随时待命,战斗在属于他们的阵地上: 爬车顶、钻地槽,他们任凭汗水模糊双眼,加大公交车辆的保养与维护的力度,确保每一辆车“健康”上路,为公交安全运营保驾护航。
  8月15日11时30分,汉阳陶家岭公交场站维修车间内,34岁的引机组组长彭辉,刚准备去休息室凉快下,205路公交司机刘师傅拿着维修单跑了进来,“车子起步无力,空调也没有冷风,谁来帮忙看下”。
  他立马转过身,拿着检测仪器走到车头,连上车载电脑开始检测。引机是公交车辆的“心脏”,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车辆引机高温、动力不足等问题也多起来。
  这时,维修车间温度在36℃左右,虽然是在室内,几台大的风扇在不间断工作,但是旁边有3台车辆在保养,排放的热气让这里很闷热,如同在一个“桑拿房”。5分钟后,彭辉汗流浃背,上半身的工作服湿透,从浅蓝色变成深蓝色。
  检测仪器显示:导致引机无力的“罪魁祸首”是——3个火花塞打火不顺畅,需要更换。他抹了下脸上的汗,对刘师傅说:“维修大约需要40分钟,绝不耽误您运营。”


  维修工彭辉在车底检修车辆。
  来不及等车辆温度降下去,他叫来徒弟,两个人到车后,打开车辆盖板,一阵热浪扑面而来。指着横在火花塞前的一个管道,他对徒弟说:“这根是水管,温度很高,大约有70多摄氏度,千万不能碰。”
  12时30分,3个火花塞更换完毕。刘师傅上车启动,在场站跑了一圈,车辆明显有力多了。
  送走刘师傅,彭辉赶紧回到休息室,一口气喝完一瓶矿泉水。“车辆维修是随到随修。哪怕是正午,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修好。”
  这个夏天,作为“美容师”的油漆工,同样在维修车间内挥洒汗水。
  8月15日11时,汉口堤边路游湖公交场站的维修车间内,29岁的油漆工盛可和同事正戴着防毒面具,手拿喷枪,为一辆车门处发生轻微剐蹭的公交车进行补漆作业。


  油漆工盛可对公交车进行补漆作业。
  一上午,他已经在这个燥热、加上粉尘飞扬的工作间内,工作了近3个小时。汗珠沿着他的脸颊滑落到脖子上、肩膀上。印着星星点点油漆印的工作服,早已经湿透,紧贴在身上。
  “油漆工是一个考验耐心和技术的工种,车身刮灰、油漆调色、上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大意。我的优势是——更细心。”盛可说。
  连续的高温天气,每天都是汗流浃背,但是他并不感到苦恼。“虽然热,但是油漆干得更快,也会提升我们的修理进度。我们虽然辛苦点,但公交车就能尽快出厂投入营运了。”他笑着说,以前喷油漆后,都需要等一两个小时的晾晒,夏天温度高,油漆刷过之后不用15分钟就干了。
  11时20分,不到半个小时,公交车焕然一新,完全看不出修补的痕迹:油漆头光尾顺,两侧平整,颜色一致,没有色差。“想到乘客坐上干净整洁的公交车,自己也很开心,很有成就感。”盛可说。
  信得过
  每晚徒步巡查万余步
  保障车辆安全满电出行
  黑夜降临,运营了一天的公交车,陆续回到公交场站。 在充电站,充电工挪车、插枪充电、巡检,夜行几万步,负责“喂饱”电动公交车; 守卫员则徒步巡视、往返检查停放的每一台公交车,确保每台车无异味、无异响、无安全隐患。
  一系列操作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要确保每一个环节严密到位,才能更好保障第二天市民出行需求。
  “老刘,辛苦啦,车子还剩多少电?”14日晚21时30分,50岁的充电安全管理员吕红敏,站在场站门口,在江汉区罗家嘴公交枢纽站,拦下一辆刚回场的584路公交车。了解到车辆只剩30%左右电量,他指着场站后方约300米外的停车场,为公交司机安排停车位。


  充电安全管理员吕红敏为新能源公交车充电。
  这个公交场站里有14个充电桩,要为30多台新能源公交车充电。按照错峰充电要求,近期19时30分至22时30分,公交充电站限电。同时,停车场地有限,每辆公交车充满电所需要的时间各不相同。
  “要根据次日出车计划,合理安排车辆充电,力争开班前,让这里的电动公交车都‘满血复活’。”夏夜天气闷热,指挥车辆停车,他要往返于场站大门、充电桩和停车场,不到5分钟,吕红敏的蓝色工作服就湿透了,紧紧贴在身上。他不停取下手腕上缠着的毛巾,擦拭脸上的汗水。
  经过精心的“排兵布阵”,22时,14台新能源公交车在充电桩前“排排坐”,等待充电。22时30分,“呲呲”的电流声传出,车辆开始充电。
  “不能放松警惕!”他每隔半小时就要巡视一圈,用手触摸每根充电线烫不烫。“天气热,充电接口处容易温度过高,出现自动断电的情况。”其间,他还要时不时低下头,检查手机系统里各个充电桩的运行情况。
  0时30分,几台公交车已经充满电。他又马上跑上车,确认满电后,把车子挪到停车场,再把一旁的待充车辆开入充电车位。拔枪、挪车、充电……好不容易干了的衣服又湿透。
  4时30分,所有公交车都充满电。拔下最后一把充电枪,他的微信步数显示:2万步。
  在闷热的夏夜里,同样忙碌的还有公交守卫员。
  像往常的每个通宵值守一样,8月13日20时30分至14日6时,在青山区建设十路旁的公交场站,站务公司五分公司红钢城站点的安检员戢永凯正拿着手电筒,不停来回在公交车旁仔细地巡视。
  “作为停车点的‘守夜人’,我们长年累月都是在露天工作,及时消除一切安全隐患。”他说,夜深人静时,便是他和同事工作最紧张的时候,他们必须时刻留意着公交场站附近的“动态”,一整晚他们都会处于高度警觉的状态:排查车窗是否关闭,车辆有无漏机油,场内有无易燃易爆物品……


  安检员戢永凯和同事拿着手电筒,来回在公交车旁进行夜间巡视。
  在夜巡时,他需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声、光、烟味等异常现象,场站内车辆是否按规定停放,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人员。
  夏夜是难熬的:天气闷热,蚊虫叮咬,即使进入后半夜,气温依然保持在30℃以上。按照工作要求,他必须穿着反光背心。每晚,他要检查300多台公交车,至少要走2万多步。巡查一圈,全身上下全部湿透。
  到了次日早晨的六七点钟,待一辆辆的公交车驶离出停靠点后,他夜间的工作才算结束。
  公交车穿行于武汉的大街小巷,而幕后是很多像戢永凯这样的“守夜人”,在每一个夜晚为公交车“保驾护航”。他们“昼夜颠倒”地付出,确保了每一辆公交车第二天的安全出行。
  靠得住
  做好多元服务保障
  为一线员工送去清凉
  一线忙服务,后勤送保障。 面对高温天气,武汉市公交集团早部署、早安排、早准备,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服务意识,把“清凉”送到一线员工的心坎。
  “绿豆汤冰好了,今天天气热,多打一点装到水杯里。”8月16日上午,武汉公交J7路线长吴远梅又开启了“家长”的模式,对准备出车的邵师傅唠叨着。
  上午6时,在谭鑫培路附近的公交场站,吴远梅早早就来到场站,将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泡好的绿豆,放入电饭煲,又拿开水一壶又一壶地冲泡花红茶。“我所管辖的公交线路,主要是纸坊城区的微循环线,司机上下车节奏快。特别担心自己动作慢了,驾驶员回场喝不上冰爽的绿豆汤。”
  刚说完,司机刘师傅驾车驶入场站,吴远梅立即将一杯冰镇绿豆汤送到他的手上。
  “现在我们有专门的休息室,公司还准备了绿豆汤、藿香正气水等解暑用品,高温下作业也能保持干劲。”J7路司机刘师傅笑着说。
  高温天气下,武汉市公交集团为全体公交员工发放“防暑降温包”,还设置专职降温员,保证绿豆汤、西瓜、矿泉水等防暑降温用品充足供应。
  此外,各单位对调度室、生产车间的电风扇、空调、饮水机、冰柜、休息椅等防暑降温设施,进行了全面“体检”,增设纳凉休息室,为一线工作的员工营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以更好的状态投入生产运营,服务乘客。
  此外,还有一大批公交志愿者走上街头,顶着烈日,为司机、乘客送去清凉。
  光谷片区神墩三路路段近期正在打围施工,占据了半幅车道。因道路变窄,早晚高峰时段易形成车辆滞留。平日里半小时的运营时间,有时要走上一小时,对驾驶员的“烤”验不小。
  8月14日,武汉公交“小红帽”党员服务队,在中午12时,来到临时站点,将一瓶瓶补充能量的盐汽水,通过窗口递送到驾驶员手中,为他们解暑降温。“师傅,天气热,一定注意行车安全。”
  在汉南区薇湖路公交站,公交志愿者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冰镇矿泉水、饮料,递给过往公交驾驶员和站台候车乘客,并发放安全乘车宣传册,耐心地向乘客讲解酷暑天气下候车、乘车的注意事项。
  关切的问候,深情的叮嘱,让奋战在高温下的一线公交员工倍感凉爽、备受鼓舞。777路公交驾驶员杨侃刚结束一趟营运,接过同事送上的冰红茶连声称谢。他表示,将继续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全力投入生产营运中,确保市民乘客安全、便捷、舒心出行。(来源:长江日报)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