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027-85695666

武汉文史资料丨赤壁大战遗迹江夏寻踪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党政

2022-12-23 16:02 来源: 武汉政协
【字体: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率兵 20 万南下,孙权、刘备共组联军 5 万迎击,两军在赤壁夹江对峙,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依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和清康熙五十三年、同治八年《江夏县志》载:“赤壁山在金口,盖周瑜破曹操处。”《水经注》写到赤壁之战古战场时说:“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所起也;江水东迳大军山,又迳小军山。”郦道元时为荆州刺史,“执法峻刻,历览奇书”,所著《水经注》是我国记载赤壁之战最早的著作,上距赤壁之战约250年。这应是赤壁之战有据可考的权威论断。近代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在《水经注疏》,当代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以及权威辞典《辞海》,都认为赤壁之战发生在江夏金口。

  金口洪家湾出士的东汉青铜剑。

  金口赤壁山即赤矶山,在今江夏区西南,与汉南纱帽山隔江相对。登临山顶远眺,西为广阔平原,浩荡长江,东面为绵延山丘和大片湖网地区,北有大军山矗立,东北为金口槐山矶,两山形成锁钥之势,确实是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

  赤矶山以东为斧头湖、鲁湖、团墩湖、梁子湖、前后石湖等几十个湖泊以及金水河,形成湖网沼泽和大片丘陵地带,南北绵延百数公里,正是周瑜水军屯兵的理想所在,也是周瑜为攻击曹军找到的天然水军战场。沿金口顺江而下,石嘴一带有一个名叫 “黄军浦”的地方,相传是东吴将领黄盖操练和埋伏水军的军港。1964 年,在石嘴发现一座三国吴墓,出土了一件吴国神锋驽,驽上刻有“将军赵濯私弩”铭文,这是此地为吴国军事要地的确凿证据。

  1984 年文物普查时,在金口以东约 10 公里的土地堂,发现一座东汉时期的古城址——五谷城。该城由大城、东小城、西小城组成,平面略呈“品”字形格局,现存城垣残高约 3—5 米,宽约 3 米。城垣外有宽约 5 米的护城壕,俨然一座军事城垒。据《江夏县志》记载,五谷城是赤壁之战时刘备在此修建,关羽屯兵于此,地处梁子湖边缘,处在樊口与金口之间的要道,既可通过水路返樊口,又可迅速出兵金口援助周瑜攻击曹操,正是孙刘联军的进退之计。

  同时,在沿山以东发现东汉古墓群,出土东汉铁刀、青铜剑、铁剑、弩机、箭镞等大量兵器文物。相传金水河畔有诸葛亮借东风的南屏山、祭风台遗址,金口有周瑜安营屯兵的五枫桥、关羽饮马的乌龙泉,以及黄军浦、鲁湖等。金口对江则有大、小军山遗址等。这些考古发掘、地名传说和遗址,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链条,从侧面证明赤壁之战曾在金口发生。

  惜乎赤矶山因开山采石,山体不存,现只留下一点赤壁痕迹了。

  赤矶山所在地金口镇,三国名胜古迹颇多。镇北临江槐山有亭,古称“达摩亭”,明代修葺时改称“留云亭”。亭房和槐山古刹内,镌有一些江夏赤壁的诗碑,如清代在衡山做官的金口人段以融,在《赤壁辨》一诗中“嗟呼”:“夏江一带起云烟,峻岭层峰驻昔贤,赤矶嵯峨古战场,不遇人才亦杳然。”

  古金口或倚山为寺庙,或临水建亭阁,蔚然二十一名胜景观,其中与赤壁之战相关的有:关帝庙、吴主庙、丁奉庙、三义殿、武侯祠,供奉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刘备、周仓等神像。其中关帝庙规模较大,庙旁有一石缝,传为关公磨刀发怒时劈出。宋扬齐贤《赤壁歌送别》一诗题道:“今江汉间言赤壁者五(即黄州赤壁、蒲圻赤壁、江夏赤壁、汉阳赤壁、汉川赤壁)……惟江夏之谈合于史。”宋人李壁《赤壁》诗曰:“赤壁危矶几度过,沙羡江上攀嵯峨,今人皆信黄州是,犹赖水经已证讹。”

  以金口区域为核心,以赤矶山为三国鼎立前的决战场地,上下百余公里的长江水道,南北数公里的纵深地带,展开一场场生死大战,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三国遗迹。

  赤矶山三国古战场遗址碑。

  百人山

  明嘉靖《汉阳府志》卷首 24 页:“百人山在县治西南八十里,传东吴名将黄盖领百人诈降曹操,因其不备而掩之,故名。” 明赵弼诗:“曹瞒骄作恃兵强,舍马从舟计匪长。自此蜀吴成鼎足,英谋千载羡周郎。” 百人山即今江夏赤矶山对江的沙帽山,隔江依稀可见。这也是赤壁之战坐标性点位。

  祭风台

  又名斩龙台。位于金口金水河东岸。遗址东连南屏山,西北遥望赤壁山,南临黄龙潭,北沿金水河入长江口。相传诸葛亮于赤壁之战中在此建立七星祭风坛,借东风以助周瑜火烧赤壁,故名“祭风台”。又因台下有黄龙潭,传说唐代魏征丞相梦中奉旨斩泾河老龙于此,亦名“斩龙台”。考古调查时,在此采集有东周时期的陶器标本,说明早在东周时期就有古人居住。清人江南龄有诗曰:“季汉鏖兵处,一炬成鼎足,大风云飞扬,余威分逐鹿。”

  金水河祭风台遗址。

  黄军浦

  《水经注》卷三十五“江水三”载:“江之右岸有船官浦,历黄鹤矶西而南矣,直鹦鹉州之下尾,……是曰‘黄军浦’。昔吴将黄盖军师所屯,故浦得其名。”黄军浦位于今天鲇鱼套以上。南朝宋人沈攸之诗曰:“欲问安西讯,暂泊黄军浦。”后因其为商用码头,又被称为“黄金浦”,曾为军商两用港。 以上两处可证实为赤壁中黄盖立功所在。

  鲁湖、点将台

  鲁湖,又名卤湖。据清同治《江夏县志》记载,“鲁湖在县东八十里”。因湖中有一小山形似螃蟹,明朝兵部尚书熊廷弼听勘乡里时呼其为“卤湖”,意在将螃蟹“卤死”,免得破坏了地脉。后人因三国东吴名将鲁肃在此操练水军而定名为鲁湖,沿用至今。鲁湖南岸的安山螃蟹山附近,有一块突入湖心的台地,当地人称之为点将台,传为鲁肃在此点将操练水军。

  金口三国古墓群

  金口大洪家湾农民平整土地时,发现东汉时期的青铜剑、青铜镜、长铁刀、箭镞等兵器。村民还发现累累白骨“万人坑”和成排的土坑墓。经文物普查,在此发现分布密集的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的古墓葬群。这种墓土坑较小,一般葬一人或一件随葬品,其身份等级较低,从成排的埋葬方式推断,此应为士兵墓,与三国时期的埋葬习俗及等级观念相一致。这种现象只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时才会出现。

  金口三国庙殿群

  明清时的金口镇,或倚山为寺庙,或临水建亭阁,有“九庙一庵”之称,其中多与三国故事相关,有吴主庙、丁奉庙、三义殿(供刘、关、张,保存至今)、武侯祠等。为何特祀丁奉呢,有老者传说丁奉曾在金口立家。考丁奉原为吴西丰城人(今江西宜春地区),东吴败黄祖后,丁奉曾驻沙羡,故为之立庙祭祀。

  大军山、小军山

  《汉阳府志》卷首 22 页:“县治西南五十里,原吴魏相战,陈兵两山之间,故以大军小军名山。大军山住曹军,小军山住吴军。相传阴雨晦冥之夕,似闻金鼓澉战之声。” 赵弼诗曰:“两雄角立互相吞,炎祚衰微万马奔。夜半山前风雨恶,阴魂犹自怨曹孙。” 《嘉靖一统志》也说:“大军山在汉阳西南六十里,高百余尺,每出云遇雾,则数十里皆雨。小军山在县西南五十里。二山皆以吴魏相持,陈兵山间,故名。”大军山、小军山在今蔡甸,境内临江,与金口槐山隔江对峙,形成锁钥之势,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金口槐山矶石驳岸。

  诸葛城

  位于蔡甸南面的黄陵镇,呈长方形,北靠珠山,南连沌水。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筑。城墙仍存 30 米长一段残迹,有大量三国时期文化遗存。明人朱国俊有《怀古》诗:“大军形胜府江流,古庙千秋祀武侯。暮雨青粼飞赤壁,东风铁甲满沧州。指挥割据三分定,次第荆梁一战收。获影萧萧迷故垒,舳舻散尽有渔舟。”诸葛亮从土城退守的设法山,是一座小山,位于大军山、小军山之间,相传此山是因诸葛亮在此设法“草船借箭”成功而得名。

  鸡鸣城

  《汉阳府志》说:“汉阳县治西南百二十里,俗名张家城。传曹操曾于此筑城戌兵,鸡鸣则出,故名。”一说:乌林败后,操由此北还。赵弼诗曰:“欺弧凌寡计纵横,兵败乌林据此城,不效朝阳丹凤立,却来夜半听鸡鸣。”汉阳朱衣有《鸡鸣城》诗一首:“野外钟声乱鸟啼,乌林尤在古城西。尘埋铁骑黄云台,草拂旌旗翠雨低。先生竟承东汉统,老瞒空鼓北军鞞。九泉霄汉看诸葛,伊吕芳名万古齐。”曹操由鸡鸣城北还,赤壁近在江夏西。

  鲁肃墓

  传汉阳龟山曾封给鲁肃,故龟山亦名鲁山,汉江出口亦名鲁口,其西部奓山还有鲁肃台。鲁肃墓原在汉阳凤栖山(今凤凰山)西北麓,因荒芜败圮,清嘉庆年间(1796— 1820 年)重修,咸丰年间(1851—1861 年)毁于兵燹;同治六年(1867 年)郡守如山重修,立碑。光绪年间(1875—1908 年)维修时,重新立碑。碑上书:“吴汉昌太守鲁肃之墓”。吴蜀联军以周瑜所驻的樊口为大本营,以江夏为前哨重点展开赤壁之战。联盟的积极主持人鲁肃和诸葛亮相处较好,对赤壁之战产生密切影响。

  曹庄墩

  在诸葛城东北面,与黄陵镇相连处,便是沌口镇。沌口原是长江边的一个千年古镇,史有美称曰:“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描绘了江河行舟停船之盛景。曹庄墩亦在此。相传曹操号令全体将士人人动手,一人十兜土,堆起了一座比芦苇高出一截的土墩子,曹操登上土墩子,终于看清了前进的方向。因这地方是曹操行军开发之地,就起名为“曹庄墩”。

  三国遗迹还有很多,蔡甸有提马山,汉川有系马口,汉阳有洗马口和铁门关,均与关羽的赤兔马相关。洗马口位于汉阳东部禹功矶侧,关羽曾洗马于此。铁门关,在禹功矶侧,与龟山相连,吴魏相持,用兵沔口,吴王设关于此;武昌有卓刀泉,传关羽卓刀为泉,以饮将士,清人伍肇岑《游卓刀泉》诗,“更试卓刀泉一勺,风生两腋兴增狂”,把卓刀泉写得更神妙了。 (祁金刚,江夏区全域旅游发展中心主任。)

  来源: 《武汉文史资料》 作者:祁金刚 编辑:叶圣凡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