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交通违法占“随手拍”举报前三位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2日讯8月22日早7时30分,市民江先生开车进入水果湖隧道,刚行驶至实线路段,一辆白色的小车突然从左边压越实线,加塞到自己的车前。到单位后,江先生取下行车记录仪的储存卡,将拍摄到的白车违法画面导出,上传至“随手拍”小程序,很快他收到武汉交警“正在审核”的举报进度信息。
随手拍数据图。通讯员徐飞供图
2021年4月,武汉市公安交管局上线“武汉交通文明共治随手拍”小程序,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实线加塞等10余类交通违法行为,接受市民举报。据统计,今年以来举报数据排名前三的是实线加塞、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占用应急消防通道,占比分别达39.01%、10.88%和10.84%。
举报上传违法证据需在48小时内
市民蕾女士是一名财务人员,有8年驾龄,8月18日清晨上班途中,她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下了前车的交通违法行为。画面显示,在青山区园林路,双向仅四车道,且有施工打围,一辆黑色轿车为了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在加塞后窜入对向车道逆行。蕾女士介绍,前车变道不开转向灯,为了减少5分钟的排队等待时间竟然逆向行驶,隐患极大。
“我曾经听朋友说过这个小程序,今天第一次使用,希望对违法司机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毕竟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守护。”蕾女士说。通过武汉交警微信公众号或“武汉战疫”小程序进入随手拍,完成实名认证后,选择违法类型并上传违法证据,等待警方审核即可。
据了解,升级后的小程序实现了“可拍可录”功能,除支持图片外还支持视频上传,违法举报证据可通过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两种方式采集并提交,参与方式更简单。上传违法证据仅需在48小时内即可,参与时间“可先可后”更灵活,系统对审核动态进行实时跟踪提示,信息可“实时反馈”,让用户能够直接了解个人上传信息的审核进度。
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技处民警梁松介绍,针对证据的上传,更考虑到了举报者的安全性,建议市民收集行车记录仪信息或者副驾驶拍摄,安全到达后再上传,避免因拍摄引发安全事故。
“随手拍”上报通过率为57%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上传举报视频都能通过审核。据统计,通过率为57%左右。孙茂源是武昌区交通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民警,从事事故调处有近10年时间,日常工作中他还负责审核鉴别市民上传的违法证据。有的市民收到自己上传视频不通过的回复后,还会联系到他,而他会从法律法规、证据固定、素材选取等方面进行解释和建议。他认为,这些热心司机就是流动的文明交通志愿者,通过沟通交流不仅能让他们掌握使用技巧,还能促进他们的安全意识提升,多花点时间非常值得。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后台审核工作效率,武汉交警专门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违法举报信息,制定《审核标准清单》,让不同类型的交通违法判定要点更加清晰明朗,方便工作人员快速识别。对于未通过的举报信息,系统配合不同场景配置“不通过理由”,经民警审核后一键反馈,让审核流程更透明。
“设施故障随手拍”也上线运行
除了“交通违法举报随手拍”外,今年,“设施故障随手拍”也上线运行了,市民可一键式举报(上报)发现的交通信号灯、交通诱导屏等故障。公安交管部门收到信息后,会第一时间安排运维人员响应并修复,市民参与交通管理的领域得到进一步延伸,其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每个人是文明交通的参与者,也是法治建设的贡献者,更是安全畅行的受益者,开通一个小程序,搭建了一个大平台,不仅震慑了一批交通违法司机,还发现了一大批城市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全社会共治共享,让我们的城市出行更美好。”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月度举报数据从年初的13104条下降至7月份的9936条,文明交通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截至8月18日,平台已累计收到市民反映的各类交通违法举报10.1万余条,收获用户建言1万余条。(长江日报记者魏娜 通讯员徐飞 焦艳)
【编辑:邓腊秀】
随手拍数据图。通讯员徐飞供图
2021年4月,武汉市公安交管局上线“武汉交通文明共治随手拍”小程序,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实线加塞等10余类交通违法行为,接受市民举报。据统计,今年以来举报数据排名前三的是实线加塞、占用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占用应急消防通道,占比分别达39.01%、10.88%和10.84%。
举报上传违法证据需在48小时内
市民蕾女士是一名财务人员,有8年驾龄,8月18日清晨上班途中,她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下了前车的交通违法行为。画面显示,在青山区园林路,双向仅四车道,且有施工打围,一辆黑色轿车为了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在加塞后窜入对向车道逆行。蕾女士介绍,前车变道不开转向灯,为了减少5分钟的排队等待时间竟然逆向行驶,隐患极大。
“我曾经听朋友说过这个小程序,今天第一次使用,希望对违法司机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毕竟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守护。”蕾女士说。通过武汉交警微信公众号或“武汉战疫”小程序进入随手拍,完成实名认证后,选择违法类型并上传违法证据,等待警方审核即可。
据了解,升级后的小程序实现了“可拍可录”功能,除支持图片外还支持视频上传,违法举报证据可通过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两种方式采集并提交,参与方式更简单。上传违法证据仅需在48小时内即可,参与时间“可先可后”更灵活,系统对审核动态进行实时跟踪提示,信息可“实时反馈”,让用户能够直接了解个人上传信息的审核进度。
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科技处民警梁松介绍,针对证据的上传,更考虑到了举报者的安全性,建议市民收集行车记录仪信息或者副驾驶拍摄,安全到达后再上传,避免因拍摄引发安全事故。
“随手拍”上报通过率为57%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上传举报视频都能通过审核。据统计,通过率为57%左右。孙茂源是武昌区交通大队事故处理中队的民警,从事事故调处有近10年时间,日常工作中他还负责审核鉴别市民上传的违法证据。有的市民收到自己上传视频不通过的回复后,还会联系到他,而他会从法律法规、证据固定、素材选取等方面进行解释和建议。他认为,这些热心司机就是流动的文明交通志愿者,通过沟通交流不仅能让他们掌握使用技巧,还能促进他们的安全意识提升,多花点时间非常值得。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后台审核工作效率,武汉交警专门针对不同类型的交通违法举报信息,制定《审核标准清单》,让不同类型的交通违法判定要点更加清晰明朗,方便工作人员快速识别。对于未通过的举报信息,系统配合不同场景配置“不通过理由”,经民警审核后一键反馈,让审核流程更透明。
“设施故障随手拍”也上线运行
除了“交通违法举报随手拍”外,今年,“设施故障随手拍”也上线运行了,市民可一键式举报(上报)发现的交通信号灯、交通诱导屏等故障。公安交管部门收到信息后,会第一时间安排运维人员响应并修复,市民参与交通管理的领域得到进一步延伸,其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每个人是文明交通的参与者,也是法治建设的贡献者,更是安全畅行的受益者,开通一个小程序,搭建了一个大平台,不仅震慑了一批交通违法司机,还发现了一大批城市的文明交通志愿者,全社会共治共享,让我们的城市出行更美好。”武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月度举报数据从年初的13104条下降至7月份的9936条,文明交通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截至8月18日,平台已累计收到市民反映的各类交通违法举报10.1万余条,收获用户建言1万余条。(长江日报记者魏娜 通讯员徐飞 焦艳)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