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上门“零距离”释法,不仅追回百万服务费,还让企业“破冰”续合作
两家企业因为服务合同纠纷原因,一度闹得对簿公堂。怎料承办法官亲自上门,变“坐堂断案”为“上门释法”,不仅成功追回了百万服务费,而且让两家反目成仇的企业握手言和再次达成合作。
近日,这一幕就出现在了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法院法官徐齐在办理一件服务合同纠纷的时候。
原告某技术公司与被告某地产公司原为商业合作伙伴,双方于2019年6月签订了《机电顾问服务合同书》,约定原告公司向被告公司提供机电顾问服务,被 告公司分阶段向原告支付服务费。
合同签订后,原告公司按约提供了相应服务,但是自2019 年9 月起,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回笼出现问题,被告开始拖欠服务费。 为了这笔“迟迟未到”的服务费,原告公司多次催告、却始终未果。 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今年7月初原告遂将被告诉至武昌区法院。
截至起诉之日,被告某地产公司欠付被告某地产公司服务费及违约金合计达到113万元,两家企业间的关系也一度降到“冰点”。
“为降低诉讼对企业的负面经济影响,我们也曾尝试建立和解基础、找寻突破口。”承办法官徐齐告诉极目新闻记者。
然而,徐齐数次联系被告,却发现其电话无人接听,并且法院邮寄文书被退回。正在一筹莫展之际,7月28日原告又向法院提供了被告新的地址、联系方式线索。原来,在此期间,被告某地产公司人员变动较大,公司也数易其址。
徐齐和他的助理决定对被告企业进行登门送达。在确认该处为被告公司的经营场所后,徐齐向其送达相关法律文书。并且,徐齐还主动了解被告公司的经营状况。在释明相关诉讼风险的同时,循循善诱,与被告企业负责人展开换位思考,建议其积极与原告沟通,妥善处理争议,以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
在此之后,由于原告单位并不在武汉,徐齐对原、被告组织了多次线上调解。最终,双方以被告承诺偿还原告104万元而达成调解协议。考虑到双方后续的商业合作,原告申请撤诉。
“太感谢法官啦,多亏您上门耐心工作,我们这笔多年的欠款才有了回音!”原告负责人激动地对徐齐说。至此,一起纠缠数年的服务合同纠纷完美化解。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