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7.9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增一倍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0日讯(记李玉莹 实习生童婉靖)据国家卫健委最新消息,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有35岁,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73年,这个数值提高了42.93岁。
12年提高3.1岁
人均预期寿命,指的是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出每个人平均可存活的年数。
与人的实际寿命不同,人均预期寿命是指现阶段每个人如果不发生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它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
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健委官网信息:194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57年为57岁,1980年增长到67岁,1996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突破70岁。从2010年至今,这个数值从74.83岁提升至77.93岁,12年提高3.1岁。
我国女性人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
从已有的公开信息分析我国男女人均预期寿命,2005年,我国男性为70.83岁,女性为75.25岁;2010年,男性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2015年,男性为73.64岁,女性为79.43岁。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自2000年我国进入长寿国家行列之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其中,女性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提高到80.88岁。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测算结果,2020年,我国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在184个国家中位列第62位,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岁。
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根据国务院5月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到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展望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多地也对人均预期寿命提出了目标。河南、湖南均提出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江苏争取到“十四五”末人均寿命提升至80岁。上海提出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84岁左右,据公开信息,2021年上海市民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84.11岁。
【编辑:邓腊秀】
12年提高3.1岁
人均预期寿命,指的是在一定的死亡水平下,通过科学方法计算出每个人平均可存活的年数。
与人的实际寿命不同,人均预期寿命是指现阶段每个人如果不发生意外,应该活到的年龄,它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
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健委官网信息:1949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仅35岁。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1957年为57岁,1980年增长到67岁,1996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突破70岁。从2010年至今,这个数值从74.83岁提升至77.93岁,12年提高3.1岁。
我国女性人均预期寿命突破80岁
从已有的公开信息分析我国男女人均预期寿命,2005年,我国男性为70.83岁,女性为75.25岁;2010年,男性为72.38岁,女性为77.37岁;2015年,男性为73.64岁,女性为79.43岁。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自2000年我国进入长寿国家行列之后,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其中,女性人均预期寿命2020年提高到80.88岁。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测算结果,2020年,我国女性的人均预期寿命水平在184个国家中位列第62位,比世界女性平均水平高4岁。
203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根据国务院5月发布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到202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展望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
多地也对人均预期寿命提出了目标。河南、湖南均提出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左右;江苏争取到“十四五”末人均寿命提升至80岁。上海提出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84岁左右,据公开信息,2021年上海市民平均预期寿命已达到84.11岁。
【编辑:邓腊秀】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