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用文化的视角丈量地球——记中国知名公共外交活动家余熙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国内频道

2022-11-24 23:58 来源:
【字体:

12家国外媒体转载余熙邀约世界关注北京冬奥委会的新闻。图为部分网站的页面。

通讯员李映华 张诗语 陈子欣

今年2月,世界瞩目的北京冬奥委会和北京冬残奥委会在北京举办。为了吸引世界更多的目光,中国的一位公共外交活动家用英文发表了《See you in Beijing》(欢迎来到北京),并运用公共外交方式,成功地将该文又在法国、蒙古国、黎巴嫩、贝宁、布隆迪、孟加拉国等国的12家主流媒体,以法、英、蒙、阿拉伯语等多语种在显著位置发表,为吸引世界将目光投射到中国举办的北京冬奥委会、北京冬残奥委会,起到了独特而积极作用。

这位公共外交活动家,就是在国际上享有“当代中国的马可•波罗”之誉的长江日报高级记者、纪实文学作家、画家、摄影家、演讲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余熙先生。近日,香港商报记者对余熙进行了采访。

以优秀文化为蓝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余熙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长袖善舞地活跃于全球公共外交领域。面对世界各国民众,他通过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绘声绘色地介绍中国文化,奋力把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

余熙已出版国际交流题材著作30部。图为2016年4月,在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举办的余熙新着《约会阿根廷》首发式上,中国时任驻阿根廷大使杨万明(左)正在听取作者的介绍。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讲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故事,还要讲好中华灿烂文明多元包容的故事。”余熙说。       

自1981年以来的40年间,他已在世界上70余个国家举办过200多场中国故事的演讲会、分享会。当所讲述的中国文化故事受到各国受众欢迎时,他为之欣慰;当遇到对中国存有误解和偏见时,他释疑解惑,正本清源。

“这是1991年8月,我在瑞士首次举办演讲会,介绍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这是2014年2月26日,我在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举办演讲会,向美国华文媒体记者讲述中国发展建设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的照片。”

“这是2016年,我的新书《约会阿根廷》发布会在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隆重举行,活动得到中国时任驻阿根廷大使、现任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杨万明的大力支持与亲切指导。”

……                        

余熙那一页页具有年代感的老照片,那些记录着余熙踏足的世界各地的画面,无不彰显着他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对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锲而不舍、胼手胝足的重要贡献。

当余熙如数家珍般地讲述着照片背后的故事时,他的声音与老照片相互交织,把时间带回到了上世纪的1981年。

江水沉沉帆影过。正在长江三峡的客轮上画水彩写生时的余熙,邂逅了瑞士画家彼得•迈耶先生。

余熙会画画,得益于他出生在“文武双全”的家庭——父亲是从黄埔军校走出的抗日英雄,母亲是擅长绘画的语文教师。家庭文化的熏陶,使余熙打小就具备良好质量、才艺和学识。他的水彩画既不失西方水彩画的形象和明丽,又得中国水墨画的韵味。在瑞士画家彼得•迈耶先生的帮助下,余熙赢得去瑞士举办画展的机会。

“当年,我在瑞士既办画展也举办中国故事演讲会。第一场讲的是《当代中国的文化艺术》,但我不单只介绍绘画的技艺,而是通过画面所蕴含的故事,来介绍当今中国的变化和阐释中国厚重的历史底蕴,也就是讲中国故事。”余熙说。

由于西方社会普遍熟悉油画艺术,余熙在海外演讲次数最多、也深受欢迎的主题便是《从中国油画看当代中国女性和青年的形象》。他通过当代中国油画的画面所图解的中国女性和青年形象,生动介绍了当代女性和青年的地位与作用。这样生动而真实地讲述中国故事,能够成功激起西方受众的强烈兴趣,为受众打开了一扇扇的“中国之窗”。

31年前在瑞士的3次成功画展,一举掀开余熙其后公共外交生涯的新篇章——他在完成新闻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多为自费的方式,前往世界六大洲开展民间国际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活动。

现在,余熙已在70多个国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公共外交活动,广泛地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其中在六大洲讲述中国故事200余场,出版国际题材专著30部,举办个人美术摄影展览40余场。      

以各国“领袖”为着力点,加大宣传中国的影响力

余熙注重将中国故事的受众对象定位于各国主流媒体的记者——因为,记者是有能力对中国故事“二度加工与传播”的人,他们的传播能影响更多有影响力的人。

1991年8月,余熙(右)在瑞士第一次讲述中国故事。31年来,余熙已在六大洲讲述中国故事两百余场。

2014年,余熙在美国发现,当地媒体对华报道中,对中国政策有着相当程度的曲解。余熙立即主动联系匹兹堡、芝加哥和旧金山等地的中国总领事馆和美国友人,快速举行了三场演讲会。                              

他的演讲以媒体人为主要听众,针对美媒涉华舆情进行实事求是的阐述与澄清。他还主动邀请美国主流媒体《芝加哥论坛报》主编柏尔根女士出席演讲会,逐一澄清不实之处,帮助美国社会正确认识发展进步的中国。聆听演讲后,柏尔根主编十分赞赏余熙实事求是的原则立场,主动邀请并陪同余熙于次日访问了《芝加哥论坛报》,甚至请他列席该报时政新闻部最重要的编前会议以示敬重。

余熙说:“对外交流不仅需要专业的外交人员去推动,每个中国公民也都有参与的责任和义务。公共外交需要踏出国门的中国公民,主动肩负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责任。”

中国故事不仅讲给各国的主流媒体记者听,余熙认为,元首首脑皆为受众。

2005年,余熙以普通中国公民身份拜见冰岛总统奥拉维尔•格里姆松。在交谈过程中,他以中国故事为出发点,勾起了冰岛总统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

在余熙的热切游说下,总统愿去说服国会以批准全额支付全部资金,以邀请中方派出多达百人的文化代表团访冰,并在冰岛举办史无前例的“冰岛•中国文化节”。

2009年9月29日,“冰岛•中国文化节”在冰岛科坡沃成功举行。这场活动历时两个月,半数以上冰岛国民热情参与。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冰岛得到极大地彰显,中国文化的魅力在冰岛得到充分地展现。

以传播技巧为支撑,用新用活媒体进行全球发声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曾撰文评价,“余熙是中国公共外交的先行者”。

余熙每次演讲都非常注重与受众的交流与共鸣。他把中国故事用轻松、诙谐和幽默的话语铺陈开来,能够有效拉近与各国受众间的距离。在演讲时,他还常常为媒体记者预留出对话空间。有时演讲结束了,他也会与准备发稿的记者继续深聊,以使中国故事能更广泛地“借船出海”,使中国国家形象和中国文化之声能更为正面、更加准确地发挥影响力。

余熙已面对面访问过50多位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图为2003年余熙会见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

余熙认为,向西方社会讲述中国故事,除了面对面地讲述交流外,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网络等形式的讲述,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如何让中国故事深入西方人民的内心,以最大公约数衡量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当为讲述者的必然追求。

“我是从1991年开始讲中国故事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我便用传统的文字媒介作为我的传播工具,运用媒体的力量,通过写文章在外国媒体上发表,或是接受外媒采访来传播中国声音。”余熙说。

当下媒介技术高速发展,全球已然进入后疫情时代。余熙表示,讲好中国故事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才能达到让中国声音响彻全球发声的效果。

在2020年武汉战疫期间,余熙积极联络熟识的外国驻华使节和国际知名友好人士,邀请其利用短视频等网络媒介,或撰写专函等方式进行正能量传播。

身为记者,余熙己发表数千篇新闻作品,在《长江日报》上开辟品牌专栏《余熙高端访问》长达20余年,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他面对面地深度采访报道过卡斯特罗、 施罗德、 希拉克、村山富市等5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100多位中外大使、200多位各界名流。

身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余熙自1989年至今,已出版专著30部国际交流题材专著,其中有近20部的国别主题著作,均为在中国首次出版,从而多次填补了中国出版业界图书国别的空白。                    

作为画家和摄影家,他频频在欧美多国举办个人创作的绘画和摄影作品展览,更是巧妙利用作品的画面,直观地向观众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            

余熙说:“世界太需要倾听中国故事,我有太多的中国故事要向世界讲述。”尽管疫情暂时阻碍了余熙踏出国门,但这位公共外交活动家仍以网络等载体,运用在线演讲、出版新著、发布摄影、美术作品等形式,不遗余力地向世界有力发声。

【见习编辑:杨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