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广东佛山:大湾区百万游人元宵“行通济”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国内频道

2025-02-12 16:07 来源: 佛山+
【字体:

  “行通济,冇闭翳。”元宵节的佛山,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行通济大型民俗活动迎来了高峰期,活动现场的人潮绵延不绝,大家举着风车、拎着生菜,带着美好祝愿满心欢喜走过通济桥。

  “行通济”是广东省佛山市传承400多年的传统民俗活动。每年的元宵期间,过百万市民游客举着风车、提着生菜走过通济桥,祈求新一年国泰民安,家庭幸福,这便是行通济“通济天下”精神的生动体现,它已成为大湾区元宵节期间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

  来自波兰的外籍教师Anna Filipowicz(左)今日与同事和学生前来参与体验“行通济”活动。

  从白天到入夜,络绎不绝的人群浩浩荡荡地通过“通济桥”牌坊。放眼望去沿途尽是金光闪闪、转个不停的风车,寓意着来年顺风顺水,万事胜意。来自波兰的外籍教师Anna Filipowicz今日与一群小学生前来参与体验“行通济”活动,她表示:“参加佛山的‘行通济’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人山人海的场面,灯笼、风车和祈福的氛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将成为我毕生难忘的一个美好回忆。”

  中建四局华南公司佛山分公司还专门组建了3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一起前来“行通济”,党委书记、总经理高浪表示,佛山这座城市很好地保留传承这项延续数百年的民俗活动,场面非常壮观。大家互相鼓励、互相祝福,走过通济桥时,不仅是对个人新年的祈愿,更是对团队和公司未来的美好期盼。这种团结一心的感觉,让人充满力量。

  据记载,通济桥始建于明代,最原始的通济桥,乃明朝时由邻近乡民筹资兴建的一条木桥。历经多次重修,至明朝天启五年(1625),明朝户部尚书、乡人李待问回到佛山后,见此桥年久失修,于是倡议用木石参半的方法修桥,这样既能使桥结构雄伟坚固,又不至于阻塞下游的流水,利及众人,大大解决了商客带货通行的难题。第二年建成并取名“通济桥”,寓意“桥以通济名,必通而后有济也”。

  由于通济桥横跨佛山涌,是通往顺德、番禺的必经之路,是佛山商贸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佛山商民在为祈求来年生意顺利,便行通济桥讨个好意头,每逢正月十六,都会扶老携幼,自清晨到夜幕,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浩浩荡荡地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家宅平安,一帆风顺,后来渐成习俗,并衍生出这句耳熟能详的“行通济,冇闭翳(粤语中的‘闭翳’指烦恼、忧愁)”的俗语。

  岁月变迁,昔日通济桥已踪迹难觅,使年年“行通济”徒有其名。2001年,佛山市顺应民意,筹资重修通济桥。修复后的通济桥,建筑更加优美、文化底蕴更加深厚。佛山人特有的仪式感,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至正月十六行通济桥,人手一个风车,一颗生菜,穿过“通济”大牌坊,寓意事事顺利,引财归家。

  “行通济,无闭翳”,寄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和祝愿。随着时代的发展,行通济不断加入新元素,例如“元宵公益慈善文化人人行”等活动为其注入新内涵。使其由传统的祈福活动,变成佛山民俗文化的展示窗口、强有力的公益品牌,更成为佛山人的城市精神符号。

  值班编辑 代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