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农历正月十四,气温回升,群众出行赏灯的热情高涨。当晚,当数千盏花灯亮起,泉州古城万人空巷,成片的花灯和如潮的赏灯者相映成趣,再一次重现了独具闽南特色的元宵盛景。在各个展区,各具特色的灯展和活动精彩纷呈,共同将元宵节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丰富多彩的灯会、活动不仅让市民一饱眼福,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赞叹不已。泉州民俗文化的光华,借由一盏盏花灯、一场场活动,播撒在他们的心中,让他们久久不能忘怀。
与文化“撞个满怀” 游客收获惊喜与感动
昨日夜幕降临,鲤城古城区内华灯初上,流光溢彩的景观树上灯笼高高挂起,底蕴悠长的古街巷人头攒动,一片浪漫祥和的节日氛围。徜徉其中,不少游客直呼,漫步古城街巷和历史古迹,总能与文化“撞个满怀”。
“再次弈棋有所图”“这般专注为平安”……在金鱼巷口,七八辆装扮了花灯的“小白”公交车停靠路边,身穿汉服、头戴簪花的北京游客李小姐和母亲正兴致勃勃地猜着车身悬挂的灯谜。她告诉记者,此次特意休了五天年假来泉州“慢游”,想好好感受泉州的文化氛围和烟火气。“这个时间北京户外特别冷,很难像这样走走逛逛,所以我和妈妈都觉得泉州元宵的氛围很浓。”她说,泉州把花灯悬挂在市民日常走动的街巷,营造出灯火亲人的场景,让她觉得温暖。尽管来到泉州才两天,她已经买了很多文创产品,直呼泉州真是太多好东西了。“泉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看到那些融入泉州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真的很难克制住‘买买买’的心,想把它们都带回北京和朋友们分享。”
在状元街,一盏盏印有姓氏和堂号的“福灯”依次排列,来自湖南的游客林女士用手机扫一旁的二维码,仔细了解泉州的姓氏文化。“下午逛小巷看到一些门楣上写有‘某某衍派’或‘某某传芳’,问了一户人家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太有趣了。”同样在府文庙广场上,百家姓红灯笼齐绽放,树下的中华姓氏源流树装置前,围满了市民游客。“我们一下就找到了自己的姓氏。”指着写有“张”字的红灯笼,来自河南的游客张先生一家兴奋地与记者分享他们的泉州之旅。“不仅是百家姓灯笼,我们走街串巷时看到许多房子大门上都悬挂了传芳、衍派的匾额,一开始也没看明白,后来知道这是为了铭记家族的来处和渊源,比如郑姓的荥阳衍派就源自河南荥阳,让我们感觉和泉州好像有了某种更深的联系,很惊喜,泉州的文化真是包容厚重。”(融媒体记者张雯 杜婉琼)
泉州文化惊艳游客——
“收获满满,每天都像开多宝盒”
昨日下午,丰泽区南少林文武坊街区热闹非凡,一些市民游客或驻足拍照留念,或欣赏花灯与各种文艺表演,品尝特色小吃。
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少林武术快闪”精彩上演。来自泉州少林寺的数名小武僧舞枪弄棒,招式行云流水,身姿矫健轻盈,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
下午4点,泉州传统非遗表演“压脚鼓”亮相。只见表演者将一只脚压在鼓面上,两只手各拿一支鼓槌,随着脚后跟在鼓面上的移动,敲击出千变万化的节奏,引得游客与市民连连称赞。来自北京的杜先生一家在欣赏完少林武术和“压脚鼓”表演后赞叹道:“泉州不仅保存了传统的非遗,还通过节日进行展示,让现代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古老的魅力。”他说,泉州让他感受到了不同于许多城市的节日氛围。
晚上7点多,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汇集到真武庙广场。传统的彩扎灯、各式各样的创意灯、诗句拼成的串灯……几百盏大小不一的花灯将整个真武庙广场点缀成彩色的不夜天。“月色太美了,把蛇年花灯、月亮,还有旁边石头‘南武当’这几个全部拍进去。”来自甘肃的小郑给男朋友下“指令”。当天傍晚,两人到蟳埔簪花游玩,听闻旁边的真武庙有灯会,顺道过来游玩。
河南的甘女士带着三个小朋友,在山门旁的鱼形灯中间悠游。甘女士和弟弟一家几天前来泉州旅游,“收获满满,每天都像开多宝盒一般。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世界遗产城市、半城烟火半城仙……每个标签都名副其实。”她说,此前得知“春节”申遗成功,其中泉州的4个项目参与申报,里面就有泉州花灯,一番体验下来确实很惊喜。“光在这边,我就替孩子们拍了几十张照片,自己累了,孩子们还意犹未尽。”
在广场值勤的丰泽公安分局民警介绍,真武庙和周边的停车场有相当比例的外地牌照车子,来泉州过元宵节的外地游客真不少。(融媒体记者廖培煌 宋万春)
游客拍摄用光手机容量——
“都说泉州灯会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千盏。昨日,洛江灯会展区迎来众多市民游客,人们携家带口,结伴穿行在瑰丽的夜色中,徜徉在五颜六色的灯海里。正如唐代诗人崔液诗中所写,“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在洛江万安街道安泰路沿街,一盏盏设计精美、工艺精湛、式样新颖的花灯随风摇曳,市民游客不时驻足细品眼前的花灯,流光溢彩尽揽入怀。
“骑楼下赏灯的感觉很赞。”来自三明的游客詹先生一家人来泉州旅游,昨日下午去了洛阳桥,听说当地有花灯展,就留到了晚上。“这里都这么漂亮,鲤城区肯定更好看。”一家人对元宵当天的老城区之行充满了向往。
“都说泉州的灯会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第一次在泉州过元宵的广东人吴先生,在朋友的带领下徜徉于灯海中。拍照拍视频用光了他的手机容量,他晃了晃手机开心地说道:“确实美。”他说,泉州花灯造型多样,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创新性,花灯上有仙公山、洛阳桥等洛江文化元素,让人们在观灯中感受浓浓的地方文化。
安泰路隆恩尚城广场是花灯展示的聚集区,花灯巧妙地融合洛江“名山、名桥、名人、名传说”四名文化,结合洛江人文、自然景观和生肖蛇等元素进行创新,每一盏花灯都独具匠心,充分展现了洛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据介绍,洛江区的灯会活动以“悠游洛江 喜乐过年”为主题,共制作彩扎灯等各类花灯100余盏、蛇年主题灯笼阵2座,分布在安泰路。
“带孩子来看灯,感受下元宵的氛围,也能了解传统文化。”市民杜先生带着妻儿正在赏灯,他说,以前看花灯要到泉州古城看,去年洛江也有花灯展,在家门口就能赏灯了。在赏灯的人流中,许多都是像杜先生一样,全家总动员,其乐融融。(融媒体记者王金植 通讯员陈秋婷)
外国游客视频分享泉州元宵灯会——
“家乡人都对中国文化充满向往”
昨晚7时许,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海丝艺术公园,一盏盏水陆花灯流光溢彩,如梦如幻,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共赴这场光影盛宴。
一进公园,便是大型陆上主题座灯《蛇序呈祥》,灯上萌娃、灵蛇活灵活现,色彩绚丽。该灯组融入了台商投资区的历史文化元素,如洛阳桥、海丝文化、番客村等,展示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的辉煌历史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这个花灯将各个景点融入其中,在赏灯的同时还能了解地方文化,好有意思。”来自北京的姬女士表示,她和丈夫都是新泉州人,因工作来泉待了三年,去过不少泉州景点,认出花灯中一些泉州元素时非常惊喜。
逛洛阳古桥、游八仙过海、品郑和家宴……公园主广场两侧的座灯同样璀璨夺目,各有故事,不少人饶有兴致地边看边聊。往公园里面走去,便能看到全市唯一的大型水上灯组《蛇舞海丝》,该灯组长40米,高8米,以洛阳桥为主要载体,融合了东西塔、漆线雕、月光宝塔等文化元素。
现场,几位外国友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她们结伴而来,被眼前美轮美奂的花灯深深吸引。“这里的花灯好漂亮,真令人震撼!”一位外国友人表示,她们是第一次来看花灯,这里的元宵活动规模宏大,形式独特,是在她们国家从未见过的,希望明年能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来中国,亲身感受这里浓厚的节日氛围。她还提到,每次把在中国拍摄的节日视频和照片分享给家乡的人时,大家都赞叹不已,都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向往。(融媒体记者张晓玲)
值班编辑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