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建立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应急管理部解读《总体预案》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国内频道

2025-04-16 11:21 来源: 央视新闻
【字体: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在应急管理部今天(16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对《总体预案》做了解读。

  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总则、组织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等部分组成。

  突发事件分类包括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四大类。以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为例,按照其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4级。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级别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应急管理部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局长范朝晖表示,建立健全预警制度机制,细化突发事件预警分级、发布、传播、响应、解除等规定,建立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例如,《总体预案》规定“预警响应可采取暂停公共场所活动、错峰上下班或者停课、停业、停工、停产、停运等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此外,《总体预案》还强化了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在制度、信息、资源、响应和行动等方面的整体协同联动,加强部门间、军地间,以及跨灾种、跨区域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资源协调和响应联动,实现各类应急资源和力量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