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青团湖北省委徐本禹副书记回信求是网“党员来信”,回信内容如下:
回信
编辑同志: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报名通道已于3月开启。这是广大青年深入了解国情、锤炼自身本领的宝贵机会,也为青年搭建了施展才干、报效祖国的广阔舞台。西部计划自2003年实施以来,已有54万余名高校毕业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奔赴2000多个县(市、区、旗)参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服务兴边富民、稳边固边,为西部地区和基层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和青年力量。
笔者曾赴贵州山区支教,从支教志愿者到后来成为一名团干部,有幸亲历这场跨越20余载的青春接力,也见证了众多志愿者在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的过程中,找到“青春何为”的答案,写下“青春能为”的精彩故事。
参加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们从校园走向社会,从大学生转换成基层工作者,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关键要乐观积极、迎难而上。笔者接触过许多志愿者,他们面对饮食上的不习惯,在“不想吃也要吃”中入乡随俗,最终爱上了辣椒和鱼腥草;为了方便与藏族学生和家长交流,主动学习藏语;工作方法不对路,就放下架子,虚心向同事、向老百姓请教;夜深人静时,难免孤独寂寞,就与书为伴,在日记中与心灵对话。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回避、不退缩,把它们当成青春拔节向上的“垫脚石”,就会收获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勇气。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志愿精神,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一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工作一丝不苟,一遍一遍打磨语言和课件,力求用最形象通俗的方式展示抽象的物理;一位乡村社会治理专项志愿者面对矛盾纠纷,从刚开始的不会和不敢调解,到参与几次后逐渐掌握其中的方法,在实践历练中不断成长;一位服务新疆专项志愿者充满感情地写道:“我走过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见过凌晨办公室的灯火,收获了许多‘第一次’,也见证了许多人的拼搏奉献。”不少志愿者结束服务期后,选择了扎根西部、扎根基层,成为“胡杨”、“格桑花”、“杜鹃花”。
点点微光,聚而成炬。每一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力量虽然微小,但他们在西部和基层的山乡沃野持续发光发热,照亮一方天地。在支教志愿者的爱心接力下,不少学生考取了大学,有的大学毕业后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一位志愿者这样说:“曾经被光照亮,我也想发出一缕微光。这粒光的种子,终会在西部大地造就希望的绿洲。”越来越多大学生志愿者走进西部,点点微光会成为熊熊火炬,点亮更为广阔的天空。
“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深情的寄语,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望。在青春这个最为宝贵的年华里,选择建功西部、扎根基层,将奋斗写在祖国山河大地上,青春之花一定会绚丽绽放。
(来源: 共青团中央微信、 《求是》2025/09 )
【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