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众人皆睡我独醒,数完绵羊心头紧:哎呀,这是病!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健康频道

2022-01-23 23:00 来源: 健康湖北
【字体:
  “拿起手机-放下手机”模式循环一夜
  就是睡不捉!
  数完了中国十大草原的羊
  还是睡不捉!
  看过凌晨1、2、3、4、5点的武汉
  只是因为睡!不!捉!


  睡不捉到底有多可怕?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
  在书中的描述是:
  “那种折磨犹如软刀子杀人
  内心的挣扎和绝望感受
  比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病还严重。”




  睡不捉,学名叫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尽管有适当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仍然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 量不满意,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据WHO公布的数据,全世界平均四个人里面,就一个人有失眠的问题。
  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这意味着,超过3亿的国人都睡不好觉。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失眠?
  有人觉得一整晚不睡才算失眠,其实从医学上讲,有以下两方面的典型症状,就属于失眠:
  !
  对睡眠质量不满意
  ● 上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往往需要躺30分钟甚至更久才能入睡;
  ● 夜里醒来好几次,多在2次以上,醒来之后很难再入睡;
  ● 总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
  ● 早上醒得早,比正常起床时间早醒30分钟以上;
  ● 睡眠质量下降,醒来仍然感到困倦,感觉精力没有恢复。


  !
  白天正常活动受到影响
  ● 白天精神状态不佳,感到困倦、疲劳,想睡觉;
  ● 工作和学习时,难以集中精力,犯错次数增加,记忆力下降;
  ● 情绪上,感到紧张、不安、出现情绪低落或容易烦躁、发怒;
  ● 社交、家务、职业或学习受影响等。


  虽然人类对于失眠的认知其实还远远不够,但下面这些因素已经被证实,确实对失眠有影响:
  心理因素
  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导致情绪激动、情绪不安,或是持续的精神紧张,都有可能导致失眠。过度关注睡眠问题而产生的焦虑不仅会加重失眠,还会造成失眠持续存在。


  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饥饿、过饱、疲劳、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等生理因素,也是失眠诱发因素。例如月经周期和绝经期的影响,在更年期期间,夜间出汗和潮热会影响睡眠,在怀孕期间也会会出现失眠。
  环境因素
  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强光、噪音等都有可能影响睡眠。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如甲状腺素、阿托品等)会导致人体兴奋,干扰睡眠。
  生活行为因素
  喝茶、喝咖啡、吸烟和饮酒、睡前看电视玩手机、入睡时间不规律、熬夜工作等,都可能扰乱正常作息,造成失眠。


  个性特征因素
  过于细致的个性特征(如对健康要求过高、过分关注,追求完美,凡事习惯往坏处想等),也可能导致失眠。
  精神疾病
  焦虑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常会出现失眠症状。


  其他全身疾病
  身体的不适也有可能导致失眠,常见的有高血压、慢性胃肠炎、疼痛等。
  失眠让人变丑变笨,还可能go die!
  !
  身体外貌上
  ● 体重变化:
  失眠容易导致食欲增加或减少,可能长胖也可能变瘦。
  ● 皮肤变化:
  失眠或熬夜会带来黑眼圈、痘痘、胶原蛋白流失快等问题。




  ● 视力变化:
  容易导致视觉偏差、看不清、飞蚊症,甚至出现错觉。
  ● 免疫力变化:
  身体变差,容易感冒或容易增加其他疾病患病风险。
  ● 身体疼痛变化:
  睡不好觉第二天起来脑阔痛、肌肉痛等酸爽的感觉你们应该经历过吧!
  ● 死亡风险变化:
  可能导致心脏疾病,甚至发生猝死。


  !
  精神心理上


  ● 情绪变化
  容易情绪不佳、情绪低落、甚至可能出现情绪高涨,易怒,或者反应迟钝。
  ● 认知能力变化
  整体的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注意力、判断力等减弱,影响工作、学习效果。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熬夜不睡觉,敷几片面膜、擦几天H莲娜就能补回来哦!


  如果失眠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应该尽快就医。
  如果因为失眠而感到焦虑、情绪低落、烦躁,也需要医生帮您寻找失眠的原因,因为失眠可能和抑郁症等疾病有关,需要及时干预。


  心理疏导治疗
  现代社会节奏快、各种压力大,从小学生到老人家其实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出现睡不着的情况,可能是因为生活学习,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可能是因为人际关系。


  但不论是什么愿意导致失眠,都 请正视自己的问题或是关注家人的状态,不要讳疾忌医 。很多时候,接受正规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后,解决了情绪或心理的问题,自然就能和失眠say goodbye了。
  适当药物介入
  常见的治疗失眠的药物有安定、艾司唑仑、阿普唑仑、酒石酸唑吡坦、右佐匹克隆等。
  但必须明确的是, 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不可自己盲目用药。


  首先,是药三分毒,不管什么助眠药物,都有副作用。当失眠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生活质量时, 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的使用药物,才能在安全条件下帮助睡眠。
  其次,任何安眠药都不建议长期服用。你的情况适合服用哪种助眠药物,一次服多少量,服多长的时间, 一定要到正规医院由专科医生帮您综合评估后作出判断,千万不要自己想起来就把别人的药抓来乱吃几颗啊。


  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在行为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松弛疗法与生物反馈技术的结合。
  通过将紧张焦虑的身体状态量化,根据数据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帮助失眠患者找回放松的状态和方法。


  临床研究发现,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地帮助病人放松,缓解焦虑,达到治疗的目的。




  健康睡眠小TIPS ✦
  1、根据工作和生活,制定合理睡觉时间表;
  2、准确抓住入睡信号(有疲劳感、精神活动减弱、感觉体温下降、打哈欠等);
  3、营造幽静、清洁、舒适的环境利于睡眠;
  4、心理调节,放空思绪,让自己保持放松、愉悦。


  睡不着觉,也许心理生病了!
  不少人觉得睡不着不是什么大事,更没意识到失眠是一种疾病。其实, 在“睡不着”的表现下边,可能潜藏更深层的心理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情感障碍的患者大多都会有失眠的症状。


  除了常规的少喝茶、咖啡、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睡前少做激烈运动,少做玩手机、打游戏等不激烈运动,想跟失眠分手的终极秘诀就四个字: 放过自己。
  对于长期严重失眠的人,有时候靠自己真的没那么有效,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好好配合疏导和治疗,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往期回顾:
  国内重点地区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当前全国疫情形势如何?我国“零容忍”防控政策成本效益比如何?春节临近,如何做好基层社区防控,保障群众安全过节……权威解答来了!
  都2022年了,还有人在相信这些谣言吗?【一年一度辟谣大会】
  目前18000 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你还不来吗?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