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杯不醉还能护肝养肝?一文读懂解酒药到底靠不靠谱
专业指导 “金药匙”团队副主任药师 关鑫磊 “金药匙”团队主管药师 贺文娟 饮酒有害健康
这个大家都听得多了 耳朵起茧子的话 就不展开了
但成年人的生活中,往往就会遇上某些不喝不行的时刻。消愁、助兴,或者应酬交际中“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不管情愿不情愿,喝醉了的结果其实差不多。 伤肝大家都知道。其实还伤胃伤脑伤心血管, 甚至还伤骨头(点击查看), 再说人也难受。

针对部分朋友不得不喝又怕醉酒伤身的顾虑,近些年市面上流行起各种“解酒药”“酒场神器”。
按照某些广告中的说法,解酒药的功效包括且不仅限于:增长酒量、缓解不适、护肝养肝……

还分事前和事后:酒前服用,千杯不醉,酒后服用,摆脱宿醉。
是不是真有这么神?从武汉市第四 医院“金药匙”团队给出的答案看, 可能不乐观。

首先,你能买到的绝大多数“解酒药”,压根不是药,而是保健品或保健食品,对其功效监管的严格程度,跟药品不是一个级别。
从成分上来说,比较主流的首先是宣称含有某些 护肝成分,比如水飞蓟素。

其药理作用包括抑制炎症,防止肝细胞受损,不过口服吸收效率较低, 不可能立竿见影。而且不参与酒精分解,谈不上“解酒”。
第二类是一些天然提取物,比如姜黄、决明子、牡蛎等,多见于某些日韩系网红产品。

虽然有部分成分被认为可能有保护肝脏或加速酒精代谢的作用,但研究太少,且以动物试验为主,对人体的功效还有争议。
还有种情况:按保健品或食品来卖,却 偷偷添加了某些药物 。
比如硫糖铝、磷酸铝之类的胃药,甚至止痛药、兴奋剂等,只能 缓解头痛恶心等不适,不能抵消酒精的伤害,还可能导致饮酒过量。

更要命的 是, 所 谓“加速酒精代谢”往往是靠让肝脏“加班”实现。上过班的都知道,长期加班冲业绩的代价,就是整个人都不好了。
再说,这些成分中很多本身也 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 ,摄入过多还会增加肝肾负担。

除了各类保健产品外,也有一些真正的药品。虽然包装上打了“国药准字”,但用于日常解酒也不太靠谱。
从原理上看, 酒精进入体内,除了少量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外,大部分通过肝脏里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代谢。
美他多辛 就是种乙醛脱氢酶激活剂,可拮抗酒精中毒引起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下降,理论上可以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排出。

问题是,这种药属于处方药,通常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没病的人 不能自己买了随便吃 ,吃出什么毛病不好说。 还有一种坊间传言里的“神药”—— 纳洛酮 。如果你连这都知道,小爱觉得你要么是医药从业人员,要么确实该少喝点儿了。

医院里,纳洛酮主要以注射剂的形态出现,主要用于酒精中毒后急救。如果你有喝进急诊室的经历,吊的吊瓶里多半有这个药。
还有一种剂型为舌下含服片,江湖人称“风度片”,号称能让你在喝大后保持理智,不至于手舞足蹈仪态尽失,以及哭哭啼啼跟某前任打电话。

实际上,纳洛酮的主要功能是减轻酒精的中枢抑制, 改善呼吸抑制和昏迷状况,并不能让身体免于酒精的伤害。最多属于“醒酒药”,而非“解酒药”。

同时,纳洛酮不能在饮酒前使用,用药后也不能接着喝。加上同样属于处方药,还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症, 不建议饮酒者自行服用。

总而言之,吃药解酒不靠谱。不过,关于饮酒还是可以留心几个注意事项。千杯不醉是不可能,起码让你多少没那么难受。
喝酒前“垫一垫” 很多好饮之人都有这个经验,确实是实践出真知。
饮酒前吃点鸡蛋、豆制品、乳制品之类的 高蛋白食物 ,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酒精吸收。
小口慢饮 人体代谢酒精的效率有限,动不动就“旋一个”,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酒精,会更快出现醉酒反应。
多喝温水 虽然蜂蜜水、浓茶、咖啡等对解酒没什么实质意义,多补充些水分倒是可以缓解醉酒导致的脱水症状。
从个人经验出发,也可以喝点儿佳得乐、宝矿力之类的功能饮料。但不要喝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会加速酒精吸收,让你更快上头。如果你喝过“可乐桶”之类的勾兑酒,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大醉后及时就医 如果他人已经大醉不醒,或出现烦躁、抽搐、感觉迟钝等症状,切记让其保持侧卧,防止呛入呕吐物引起窒息,然后尽快前往就医。
再次提醒避免醉酒的终极秘籍只有不喝或者
找到一个为你挡酒的人

本期撰稿:杨京 专业指导:关鑫磊 贺文娟
☟☟你可能还想看☟☟
TA会把幽门螺旋杆菌传给我吗 花滑选手为何“转不晕” 战胜伤病的她,终登亚洲之巅
这个大家都听得多了 耳朵起茧子的话 就不展开了
但成年人的生活中,往往就会遇上某些不喝不行的时刻。消愁、助兴,或者应酬交际中“不喝就是不给面子”。
不管情愿不情愿,喝醉了的结果其实差不多。 伤肝大家都知道。其实还伤胃伤脑伤心血管, 甚至还伤骨头(点击查看), 再说人也难受。

针对部分朋友不得不喝又怕醉酒伤身的顾虑,近些年市面上流行起各种“解酒药”“酒场神器”。
按照某些广告中的说法,解酒药的功效包括且不仅限于:增长酒量、缓解不适、护肝养肝……

还分事前和事后:酒前服用,千杯不醉,酒后服用,摆脱宿醉。
是不是真有这么神?从武汉市第四 医院“金药匙”团队给出的答案看, 可能不乐观。

首先,你能买到的绝大多数“解酒药”,压根不是药,而是保健品或保健食品,对其功效监管的严格程度,跟药品不是一个级别。
从成分上来说,比较主流的首先是宣称含有某些 护肝成分,比如水飞蓟素。

其药理作用包括抑制炎症,防止肝细胞受损,不过口服吸收效率较低, 不可能立竿见影。而且不参与酒精分解,谈不上“解酒”。
第二类是一些天然提取物,比如姜黄、决明子、牡蛎等,多见于某些日韩系网红产品。

虽然有部分成分被认为可能有保护肝脏或加速酒精代谢的作用,但研究太少,且以动物试验为主,对人体的功效还有争议。
还有种情况:按保健品或食品来卖,却 偷偷添加了某些药物 。
比如硫糖铝、磷酸铝之类的胃药,甚至止痛药、兴奋剂等,只能 缓解头痛恶心等不适,不能抵消酒精的伤害,还可能导致饮酒过量。

更要命的 是, 所 谓“加速酒精代谢”往往是靠让肝脏“加班”实现。上过班的都知道,长期加班冲业绩的代价,就是整个人都不好了。
再说,这些成分中很多本身也 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 ,摄入过多还会增加肝肾负担。

除了各类保健产品外,也有一些真正的药品。虽然包装上打了“国药准字”,但用于日常解酒也不太靠谱。
从原理上看, 酒精进入体内,除了少量通过尿液、汗液和呼吸排出外,大部分通过肝脏里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代谢。
美他多辛 就是种乙醛脱氢酶激活剂,可拮抗酒精中毒引起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下降,理论上可以加速乙醇及其代谢产物排出。

问题是,这种药属于处方药,通常用于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没病的人 不能自己买了随便吃 ,吃出什么毛病不好说。 还有一种坊间传言里的“神药”—— 纳洛酮 。如果你连这都知道,小爱觉得你要么是医药从业人员,要么确实该少喝点儿了。

医院里,纳洛酮主要以注射剂的形态出现,主要用于酒精中毒后急救。如果你有喝进急诊室的经历,吊的吊瓶里多半有这个药。
还有一种剂型为舌下含服片,江湖人称“风度片”,号称能让你在喝大后保持理智,不至于手舞足蹈仪态尽失,以及哭哭啼啼跟某前任打电话。

实际上,纳洛酮的主要功能是减轻酒精的中枢抑制, 改善呼吸抑制和昏迷状况,并不能让身体免于酒精的伤害。最多属于“醒酒药”,而非“解酒药”。

同时,纳洛酮不能在饮酒前使用,用药后也不能接着喝。加上同样属于处方药,还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症, 不建议饮酒者自行服用。

总而言之,吃药解酒不靠谱。不过,关于饮酒还是可以留心几个注意事项。千杯不醉是不可能,起码让你多少没那么难受。
喝酒前“垫一垫” 很多好饮之人都有这个经验,确实是实践出真知。
饮酒前吃点鸡蛋、豆制品、乳制品之类的 高蛋白食物 ,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酒精吸收。
小口慢饮 人体代谢酒精的效率有限,动不动就“旋一个”,短时间内大量摄入酒精,会更快出现醉酒反应。
多喝温水 虽然蜂蜜水、浓茶、咖啡等对解酒没什么实质意义,多补充些水分倒是可以缓解醉酒导致的脱水症状。
从个人经验出发,也可以喝点儿佳得乐、宝矿力之类的功能饮料。但不要喝碳酸饮料。
二氧化碳会加速酒精吸收,让你更快上头。如果你喝过“可乐桶”之类的勾兑酒,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
大醉后及时就医 如果他人已经大醉不醒,或出现烦躁、抽搐、感觉迟钝等症状,切记让其保持侧卧,防止呛入呕吐物引起窒息,然后尽快前往就医。
再次提醒避免醉酒的终极秘籍只有不喝或者
找到一个为你挡酒的人

本期撰稿:杨京 专业指导:关鑫磊 贺文娟
☟☟你可能还想看☟☟
TA会把幽门螺旋杆菌传给我吗 花滑选手为何“转不晕” 战胜伤病的她,终登亚洲之巅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