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名科】爱的“使者”万爱兰:润物无声撒春晖
名医小档案:

万爱兰 ,女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

名医“拿手戏”
擅长心身疾病、性心理、儿童行为等各种心理障碍以及神经衰弱、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神经性厌食和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癔症等病的咨询和诊治。

名医“成长记”
治疗精神心理类疾病 , 除去 药物 治疗外 , 能否 取得 患者 信任 , 让患者 形成 治疗依从性 ,是十分关键的一点,而这对医生本身的沟通、亲和力提出了较大要求 。
万爱兰 , 从事心身医学科工作三十余年 , 帮助了无数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 在患者眼中 , 她不仅仅是 “医生” , 更多是 “家人”这一角色 , 她不断与 患者 及家属建立治疗同盟关系 , 同他们 一起对抗 、 战胜共同的敌人 —— 精神 、 心理类疾病 。
医者仁术,德乃医本
“奶奶,我入院以来已经重了三斤了。”
“乖,你要按时吃 药、按时吃饭,这样才有机会回家过年哦”。
“我有两个奶奶,一个在老家,一个在南昌,她们对我都可好了呢。”
这是一位十岁患有厌食症的小姑娘与万爱兰之间的对话。
这种对话,常常会出现在她的诊室中。
早在1987年,万爱兰前往赣州安远的山区支教一年,这段时期的经历 对她影响很大。下乡的那段日子里,她目睹了在落后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们每天需要早起上山砍柴做饭,再走几公里的山路求学的困难现状,从那时起,她就默默告诉自己,要努力为这些基层群众服务,要让他们花少钱、治好病。
多年来 , 她一直 践行 着 这一初心 。

“万医生非常有耐心和责任心,看病、治病方式也很得当,这次就诊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医患间的温暖......”
——患者
有耐心、负责任,是大家对万爱兰的评价。
曾经有一位患者出现了焦虑的症状,入院时体重只有50多斤,月经紊乱、不想进食,家属颇感走投无路。在入院后,万爱兰亲自给她喂药、喂饭,每天和她耐心交谈,帮助她缓解焦虑、摆脱不适,就在万爱兰的精心调养下,患者恢复得十分不错。
自2016年心身医学科开始接收住院病人开始,除去门诊时间外,万爱兰经常是第一个到达病房,一直忙碌从未停歇,有时直到晚上8点,她还在与值夜班的医生一起给患者发药。她总是细心指导年轻医生的用药方案,对疑难病例组织讨论,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手段。她一心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和满意的治疗效果也获得了患者们的信赖和好评。
慧眼识才,唯才是举
万爱兰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和诲人不倦的教授。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作为一名师者,她秉持着“学高为师,身先为范”的原则,言传身教、倾心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心身医学领域的优秀人才。
“万老师对待我们科里的研究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孜孜不倦地细心指导我们的学业。”
“万老师还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每当我们遇到不熟悉的症状概念,只要老师在基本可以不用翻书。”
这是万爱兰学生对她的评价。在学生的眼中,万爱兰有一双善睐明眸,她用智慧的目光解读一切,用柔情的眼神关怀一切,透过这扇心灵的窗户,看到的是温暖的光与真挚的爱,春风化雨育桃李。
术业有专,硕果累累
医者仁心,是在点滴的科研进步与每一次关爱病人中不经意的流露,任何的刻意都比不上几十载不懈研究来得动人心弦。
万爱兰在主攻心身医学科诊断、心理治疗、工娱治疗、经颅磁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团队搞科研课题,成果显著。精湛的临床医技水平和先进的学科研究成果,使万爱兰教授的江西省“心身名医”头衔实至名归,她也因此荣膺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心身医学领域的各项殊荣。
作为心身医学科主任,万爱兰曾亲眼目睹过太多不幸家庭的悲剧,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等精神上的病痛使整个家庭都笼罩在情绪低落的阴霾之下。但她却用精湛的医技、温和与宽厚之心,让无数举步维艰的家庭重获新生与希望。
“在时间的长河中,愿我们都能行善,愿我们一直爱人。”,从医30余年,润物无声撒春晖,万爱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她生命的意义。

名医“荣誉墙”
现任任职
江西省医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候任主委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委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副主委
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
《四川精神卫生》等杂志审稿专家
国家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科研成绩
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
发表sci、CSCD及中文核心论文几十篇

来 源:心身医学科 编 辑:张 凡 审 核:万爱兰、叶 萌 终 审:康乐荣

万爱兰 ,女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应用心理学硕士生导师。

名医“拿手戏”
擅长心身疾病、性心理、儿童行为等各种心理障碍以及神经衰弱、睡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神经性厌食和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癔症等病的咨询和诊治。

名医“成长记”
治疗精神心理类疾病 , 除去 药物 治疗外 , 能否 取得 患者 信任 , 让患者 形成 治疗依从性 ,是十分关键的一点,而这对医生本身的沟通、亲和力提出了较大要求 。
万爱兰 , 从事心身医学科工作三十余年 , 帮助了无数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 在患者眼中 , 她不仅仅是 “医生” , 更多是 “家人”这一角色 , 她不断与 患者 及家属建立治疗同盟关系 , 同他们 一起对抗 、 战胜共同的敌人 —— 精神 、 心理类疾病 。
医者仁术,德乃医本
“奶奶,我入院以来已经重了三斤了。”
“乖,你要按时吃 药、按时吃饭,这样才有机会回家过年哦”。
“我有两个奶奶,一个在老家,一个在南昌,她们对我都可好了呢。”
这是一位十岁患有厌食症的小姑娘与万爱兰之间的对话。
这种对话,常常会出现在她的诊室中。
早在1987年,万爱兰前往赣州安远的山区支教一年,这段时期的经历 对她影响很大。下乡的那段日子里,她目睹了在落后的生活环境下,孩子们每天需要早起上山砍柴做饭,再走几公里的山路求学的困难现状,从那时起,她就默默告诉自己,要努力为这些基层群众服务,要让他们花少钱、治好病。
多年来 , 她一直 践行 着 这一初心 。

“万医生非常有耐心和责任心,看病、治病方式也很得当,这次就诊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医患间的温暖......”
——患者
有耐心、负责任,是大家对万爱兰的评价。
曾经有一位患者出现了焦虑的症状,入院时体重只有50多斤,月经紊乱、不想进食,家属颇感走投无路。在入院后,万爱兰亲自给她喂药、喂饭,每天和她耐心交谈,帮助她缓解焦虑、摆脱不适,就在万爱兰的精心调养下,患者恢复得十分不错。
自2016年心身医学科开始接收住院病人开始,除去门诊时间外,万爱兰经常是第一个到达病房,一直忙碌从未停歇,有时直到晚上8点,她还在与值夜班的医生一起给患者发药。她总是细心指导年轻医生的用药方案,对疑难病例组织讨论,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手段。她一心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医护人员,精湛的技术和满意的治疗效果也获得了患者们的信赖和好评。
慧眼识才,唯才是举
万爱兰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是一位合格的管理者和诲人不倦的教授。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却能走得更远。作为一名师者,她秉持着“学高为师,身先为范”的原则,言传身教、倾心地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心身医学领域的优秀人才。
“万老师对待我们科里的研究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孜孜不倦地细心指导我们的学业。”
“万老师还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每当我们遇到不熟悉的症状概念,只要老师在基本可以不用翻书。”
这是万爱兰学生对她的评价。在学生的眼中,万爱兰有一双善睐明眸,她用智慧的目光解读一切,用柔情的眼神关怀一切,透过这扇心灵的窗户,看到的是温暖的光与真挚的爱,春风化雨育桃李。
术业有专,硕果累累
医者仁心,是在点滴的科研进步与每一次关爱病人中不经意的流露,任何的刻意都比不上几十载不懈研究来得动人心弦。
万爱兰在主攻心身医学科诊断、心理治疗、工娱治疗、经颅磁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带领团队搞科研课题,成果显著。精湛的临床医技水平和先进的学科研究成果,使万爱兰教授的江西省“心身名医”头衔实至名归,她也因此荣膺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心身医学领域的各项殊荣。
作为心身医学科主任,万爱兰曾亲眼目睹过太多不幸家庭的悲剧,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等精神上的病痛使整个家庭都笼罩在情绪低落的阴霾之下。但她却用精湛的医技、温和与宽厚之心,让无数举步维艰的家庭重获新生与希望。
“在时间的长河中,愿我们都能行善,愿我们一直爱人。”,从医30余年,润物无声撒春晖,万爱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她生命的意义。

名医“荣誉墙”
现任任职
江西省医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候任主委
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西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委
江西省整合医学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副主委
中国卒中学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
《四川精神卫生》等杂志审稿专家
国家硕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科研成绩
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
发表sci、CSCD及中文核心论文几十篇

来 源:心身医学科 编 辑:张 凡 审 核:万爱兰、叶 萌 终 审:康乐荣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