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92岁!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健康频道

2022-05-08 14:10 来源: 湖北省人民医院
【字体:
  “谢谢医生护士!谢谢武汉!我这个年纪能够战胜新冠病毒,相信其他人也都可以!”


  5月3日下午,一位92岁高龄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经过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全力救治,从上海九院(北部院区)ICU转入普通病房进一步康复时,千言万语说不尽内心的感谢。
  92岁的陈奶奶自4月23日核酸异常后便转入上海九院治疗。刚入院时,奶奶体温一度超40℃,有心肺功能不全等症状,且意识逐渐淡漠,医院紧急将病人转重症监护室治疗。
  高龄重症患者救治第一关就是维持生命体征。 考虑到陈奶奶病情的复杂性,湖北省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员王璐副主任医师决定先用无创呼吸机改善缺氧症状,两小时内不间断地观察奶奶病情数据。若意识好转,逐渐降低支机械通气支持水平;若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说明无创呼吸机已经无法维持患者生命,必须马上进行气管插管接有创呼吸机。


  呼吸治疗小分队备好正压头套、可视喉镜等设备,随时候命。 随着时间一秒秒过去,陈奶奶挺过了第一关,血氧饱和度逐渐稳定下来。湖北医疗队员们悬着的心渐渐平静,但他们深知高龄患者的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变化。
  王璐介绍, 陈奶奶高龄且患有复杂的基础疾病,在新冠肺炎的双重打击下,进展为重型及危重型可能性极大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治疗新冠症状,还要对各基础病专科给予同质化救治,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陈奶奶本身年纪大,双肺功能差,再加上患有40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等慢性病,更容易导致呼吸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生活上她无法像其他患者一样正常表达, 重症医学科医生和护士必须“无缝衔接”,才能确保高龄患者平稳过渡治疗各个阶段。


  通过与团队的程利、柳舟等医生充分讨论后,王璐为奶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予以俯卧位通气、特异性抗新冠病毒、抗凝、增强免疫力、恢复期血浆、中医药抗感染等一系列针对性治疗。
  依照 重症救治的“武汉经验” ,建立稳固的营养和免疫状态才是高龄重症患者的救治关键。作为中华护理学会营养支持专科护士京外临床教学基地培训导师的王璐、张明、冯丽萍和文顺迅速组建“重症营养小分队”:从三大营养素的摄入、肠内营养的实施到鼻肠管的置入,实施一系列精细化的方案。在提升患者自主呼吸的能力的同时,保证患者营养,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陈奶奶的呼吸功能逐渐好转,意识逐渐清醒。湖北医疗队员们反复研究奶奶病程记录,评估患者各项指标后决定改为高流量氧疗,调整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4月28、29日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4月30日,综合CT、化验等检查结果后,王璐决定再次调整氧疗方案,由高流量吸氧切换为鼻导管吸氧。
  “看着奶奶竖起右手大拇指,我们都能强烈感受到这个简单动作,所饱含的信任与感激!” 柳舟医生欣喜地说道。5月3日奶奶胸部CT复查,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吸收,经沪鄂两地专家组会诊确认达到转出重症监护室标准。


  10天内3次精确调整治疗方案,每一次调整都是 “一人一策、精准施治” 的最好体现。
  自4月17日以来,湖北省人民医院第二批援沪医疗队召集具有丰富抗疫经验的医护团队,由领队周建林教授率3名重症医学专业医生和17名护士,进驻上海九院(北部院区)。目前, 这支医疗团队已成功救治4名超高龄患者,其中年龄最大者达97岁。包括本次陈奶奶的救治成功,给湖北、上海的医护团队以及其他住院患者巨大的信心和鼓舞。
  一直在后方大本营给予指导与支持的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詹丽英教授指出, 快速建立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应作为治疗高龄新冠患者的核心。 前方的重症医生王璐和护士长赵领超,也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并针对每位老人不同的情况迅速制订详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获得国家督导组和上海市专家组的广泛好评。
  湖北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万红慧、院长王高华表示,为回报2020年武汉战疫上海医护人员倾力相助的恩情,人民医院驰援上海义不容辞、使命光荣,将尽锐出战、排除万难,助力上海尽快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同心守“沪”
  人民“卫”你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