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被你忽视的“第二大脑”,决定了你的健康(健康日义诊)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健康频道

2022-05-20 11:00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字体:
  肠道是人体消化器官中最长的管道。它不仅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还拥有丰富的神经细胞,协助大脑掌管情绪,俗称“第二大脑”。不仅如此,它还是人体最大的排泄器官、最大的免疫器官、最大的储菌库、最繁忙的器官……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健康。


  三招可知肠道健康
  (1)大便情况
  大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肠道是否健康,排便后回头看它们一眼,不仅是“有情有义”的表现,也是完成了一次小小的“体检”。大便的观察包括频次、颜色、形状、气味等方面。
  01大便次数
  正常成年人每日排便一到两次,一周少于3次且排便费力可能因便秘导致;一天3次以上,质地稀薄且超过200克/天,属于腹泻;排便习惯突然改变需警惕胃肠道疾病发生。02大便颜色
  通常情况下,健康大便的颜色呈现出土黄色、褐色等,当吃下大量带有天然色素的食物,大便颜色会发生短暂改变,但随后又会恢复正常。
  如果近一周大便颜色都呈现出异常黑色或黏液血便,需要警惕消化道出血或肿瘤发生。如果便便呈现出灰白色,可能由于胆道梗阻,导致胆汁无法经肠道排出体外,需考虑是否患上胆道结石或胰腺疾病。
  03大便形状
  正常大便呈圆柱、弯曲、香蕉状,富有弹性且相对柔软。大便变细常见于直肠狭窄,例如直肠癌、痔疮等。
  04大便气味
  正常粪便有臭味,主要是蛋白质分解及细菌作用的产物吲哚、硫化氢、粪臭素等引起,如果患有慢性肠炎、胰腺疾病、消化道出血、结直肠癌溃疡或重症痢疾,粪便易呈恶臭味,大便酸臭多见于脂肪酸分解或糖类异常发酵。
  (2)全身症状 如果出现食欲不振、贫血、消瘦乏力、腹部包块、里急后重、发热、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应考虑出现肠道问题,需进行系统的肠道检查,明确诊断。


  (3)辅助检查 常用的肠道检查手段有大便常规+潜血检查、直肠指诊、腹部盆腔CT、肠镜检查等,其中肠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金标准,也是发现大肠早期病变最重要的筛查手段。 45岁以上人群,应将肠镜检查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对于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肠镜检查。
  肥胖与肠道健康相互影响
  很多因素会导致肠道健康受损,比如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久坐、压力过大、年龄增高、药物滥用等。你知道肥胖和肠道健康也会相互影响吗?
  肠道功能是否正常往往跟肠道菌群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发现,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跟健康人群有较大区别。将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到健康小鼠,会诱发肥胖的发生。反过来,如果将健康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到肥胖小鼠,则可以改善肥胖以及肥胖带来的相关代谢性问题。


  近期一项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肥胖人群由于长期暴露于高脂肪饮食,结肠上皮线粒体的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增加了肠腔内氧气和硝酸盐的生物利用度,从而加强了呼吸依赖的大肠杆菌胆碱分解代谢,引起体内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lamine N-oxide,TMAO)水平升高,而TMAO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及患者全因死亡率增高直接相关。
  另外,较高的体脂含量与多种癌症风险增加相关, 肥胖者比正常体重的人更容易患结直肠癌 ,BMI越高,腰围越大,男性和女性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越高,男性风险高于女性。
  照着做,不让肠道受委屈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注意膳食均衡,合理搭配,食材新鲜,蒸煮烹饪;不要暴饮暴食,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油腻的东西,每天保证充足的饮水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保持大便通畅,还可以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2适当运动锻炼
  每天规律进行运动锻炼,能够加快胃肠道蠕动,提高胃肠道的消化功能,还能够促使肠道的血液循环加速,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3别让它受委屈
  心情与肠胃健康互相影响,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你在愤怒、伤心、焦虑的同时,你的肠胃也在跟着“受委屈”。4规律排便
  定期规律排便可以减轻食物残留和代谢废物给肠道带来的负担,如果大便在身体里时间久了,粪便里的一些水分和毒素可能会被再次吸收进入体内,导致大便干结,不易排出,增加对结直肠黏膜的刺激以及脑出血、心梗等意外的发生风险。5不乱吃药
  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内的有益菌被破坏,造成肠道菌群失调,使用时需遵从医嘱。部分便秘患者长期使用刺激性导泻药物,不仅容易产生药物依赖,还易导致肠壁神经功能紊乱、腹泻、电解质紊乱、结肠黑变等情况。
  参考文献:
  [2] Bianchini F, Kaaks R, Vainio H (2002) Overweight, obesity, and cancer risk. Lancet Oncol 3: 565–574.
  [3] Renehan AG, Tyson M, Egger M, Heller RF, Zwahlen M (2008) Body-mass index and incidence of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Lancet 371: 569–578.


  福 利 来 了 !


  (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高雅欣 胃肠外科 主管护师
  金程程 胃肠外科 副主任护师
  审稿 |张鹏 胃肠外科 副主任医师
  吴剑宏 胃肠外科 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
  编辑 |常宇
  策划|蔡敏、蔡雄
  更多服务,点击直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