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何宏亮荣获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近日,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科协、省科技厅、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省国防科工办共同授予的 2022年“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 名单公布。全省共有 10位 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 我院感染病科副主任何宏亮位列其中。


不论是抗击新冠,还是抗洪防疫;不论是临床救治还是“科技抗疫”,何宏亮始终冲锋在守护人民健康的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职 业精神。对待专 业 ,他孜孜以求,与病毒直面,开展科研攻关,向科技要答案, 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战疫”青春之歌。

白衣执甲,两次出征,“三地”作战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战疫号角吹响。 作为新冠肺炎安徽省省级定点收治机构和重症患者收治诊疗中心,1月21日,中国科大附一院感染病院区开始收治新冠患者。1月24日,大年三十,安徽启动一级响应。来不及和亲人们团聚、道别, 何宏亮与同事们义无反顾进入隔离病房 ,开始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此时,病毒的传染性究竟如何,传播途径是怎样……一切都是未知,何宏亮和同事们在不断摸索中科学施救。在他和同事们的精心救治下,1月29日,安徽省首批、合肥市首例新冠肺炎感染患者顺利治愈出院,极大提振了安徽省疫情防控工作的信心。

2020年2月13日,武汉告急,作为 中国科大附一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 何宏亮紧急奔赴武汉。2月15日,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的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Z6病区开始高速运转,集中接收患者。面对首批集中而来的危重病人,他率先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
在他和全体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支援武汉协和医院肿瘤中心13支国家医疗队中,中国科大附一院所接管的Z6病区实现 收治重症患者总数、医疗质量考核“双第一 ”,团队“零感染” ,圆满完成了援鄂任务。

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突出表现,何宏亮先后荣获 “中国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和 “ 安徽省医师协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等荣誉称号 。
2020年7月, 安徽多地遭遇洪灾 。7月27日,何宏亮 作为安徽省卫健委抗洪防疫专家医疗队成员,奔赴淮南,执行医疗救治和防疫任务。两周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了所有安置点,为灾区患者检查诊治,向当地百姓宣讲卫生健康保健知识,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何宏亮在灾区为百姓诊治
2022年4月2日,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作为执行过多次急难险重任务的“老兵”,何宏亮再次请战, 作为安徽省援沪医疗队成员 ,出征上海。他 担任安徽省援沪医疗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方舱院区临时党总支委员和医疗组组长, 率领队员 首批进入方舱 。


援沪期间,他除了和大家一起参加日常的医疗工作,还负责和医疗队各个部门沟通协调,经常召开治疗组长线上会议,解决医疗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事无巨细,落实到位。 他结合方舱医院的特点,在领队的指导下,带领医疗队,因地制宜地制订了一系列医疗核心制度和工作流程 ,使院区工作有序开展,保证了医疗质量。

善于思考,结合临床向科技要答案
“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不论在日常工作,还是在抗疫过程中,何宏亮总是孜孜以求,不断思考,积极向科技要答案。从基础到临床,他和团队对新冠肺炎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发表SCI论文多篇,其中3篇代表性论著共被引用400余次,其中1篇入选 2020-2021 ESI高被引论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关注。

何宏亮长期从事传染病医教研工作,致力于感染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 先后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发改委应急攻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等多项课题。

作为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青年委员,安徽省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常委及秘书 ,何宏亮和同道们一起聚焦我国常见的新发及突发传染病,集中攻坚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疗、疾病预防等问题,向科技要方法、要答案,为健全传染病防控体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 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八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 划重点!一图读懂中国科大附一院第八次党代会党委工作报告
● 守“沪”51天,他们回来了!
● 罕见病BHD综合征诊治难题怎么破?中国科大附一院发出安徽声音!
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刘军 方萍 主编 / 方萍 责编 /程玉涵 朱伟华 供稿/人力资源部 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