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着那么香,明明是同样的食物,为什么没那么好吃了?


各位控粉们:
守护“睛”彩视界,点亮“光”明未来 有奖答题活动就要开始了!
活动时间: 6月6-7日,每天9:00-23:00。
划重点!!!
我们的答案就在推送的科普文章里 , 只要亲们看了我们的文章,都能答对哦! 红包在向你招手!
参与方式:
关注“湖北疾控”微信公众号,在 当 日推送的头条信息顶端有答题二维码,扫描即可参与。
6月6日--7日,我们不见不散!
小时候吃过的食物,仿佛自带时光滤镜:明明是同一种食材,但现在吃到的总觉得不如过去的香。
西红柿和黄瓜没了过去的味道,排骨不如以前的香了,连牛奶都失去了童年的香浓味……

为什么现在的食物没有过去好吃了?是食物变了,还是你变了?
食物为啥没以前吃着香了?
远离了为填饱肚子发愁的年代,很多食物却失去了记忆中的味道。这并非你的错觉,小时候吃到的食物是真的变了。
果蔬:缺了“天然味”
生长时间变短
现代化农业生产大大增加了果蔬产量,并缩短了果蔬的生长时间。这影响了其中糖、有机酸和芳香类物质的含量,显得不那么香甜。
另外,为了便于运输储藏,现在的果蔬通常要提前采摘。和自然成熟的比,它们的味道就有了差异。

“原味”基因丢失
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刊登一项国际研究发现,西红柿失去“原味”与基因变化密切相关。
在西红柿培育和品种改良过程中,产量提高了、保质期延长了、抗病能力增强了,但与此同时却丢失了一个对西红柿味道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的基因:TomLoxC。
该基因对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分解有重要影响,而脂肪酸、氨基酸和类胡萝卜素分解产生的短链醇、醛是西红柿香味的重要成分。
牛奶:少了“青草香”
牛奶的“浓”有两层含义,一是香味浓郁,二是黏度高。
以前的奶牛大多以吃青草为主,因此奶中有股“青草香”。现代工艺往往给奶牛准备了标准化、精心调配的饲料,奶味可能显得没那么足。

此外,挤奶环境、灭菌方法、奶牛喝水和清洗所用水的酸碱度等,都可能影响牛奶的最终香味。
对于黏度变小这一点,现在的牛奶都经过了“均质”处理,把大颗粒的牛奶脂肪打碎成小颗粒,使得脂肪不容易上浮,也使牛奶变得不如以前黏稠。
肉类:没了“年代感”
与果蔬和牛奶类似,肉类似乎也不如以前香了,还不如以前有嚼劲。以猪肉为例,2个因素影响了肉类的口感。
品种原因
土猪生长缓慢,但肉的脂肪含量高、香味更好,现在一般养殖的都是瘦肉型猪,成熟快、脂肪少,因此口感有变化。
养殖方式改变
与现在相比,过去养猪的周期较长,猪肉的肌纤维较粗、筋腱多,嚼劲更大。另外,投喂的饲料不同,也可能让味道发生改变。
食物在变,你也在变
其实,不只是食物变“淡”了,你的感官系统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味觉和嗅觉都在衰退
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味觉会日益变得迟钝。 相 关研究表明,年过五十后,人们舌头上的味蕾开始减少,对咸味、甜味的敏感度降低。
中老年人鼻子神经末梢的“传感器”受到磨损,即使暴露于强烈的气味中,嗅觉也远不如年轻时敏感。

重口味让味蕾不再敏感
忙碌是当代人的生活常态,叫外卖、下馆子也成为简化就餐流程的选择。
为了刺激食欲、吸引回头客,不少餐厅会在食物中加入大量的油、盐或糖以及各类调味品,这样的重口味 会让味觉“钝化” 。
久而久之,人们会不由自主地选择较重的口味来振奋味蕾, 不再像以前那样能敏感地尝出果蔬的口味。
另外,食物在记忆中会显得更美味。大多数人都逃不过「真香」定律,即使是从前不愿碰的食物,在时光滤镜的加持下,也可能让你“爱得深沉”。
4个改变让味觉更灵敏
我们无法阻止食物的味道变淡,但可以试着让味觉变得像以前那样敏感。
主动减少盐摄入
利用酸、甜、辣等佐料调味,或用胡椒、大料、花椒、咖喱等代替盐;在外就餐时,告知服务人员少加盐。
尽量少吃或不吃含盐量多的食品,如咸肉、腊肉等传统腌制品。

控制体重
美国康奈尔大学食品科学家罗宾·丹多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发现,肥胖会“偷走“舌头上的部分味蕾,使味觉减退,进而导致胖人对高热量食物加倍渴求,陷入长胖怪圈。
多尝尝食物“原味”
增加每日食物摄入的种类,多吃原汁原味的蔬果。保证能量与营养素的足够摄入,也是保护味觉的途径之一。
换种烹饪方式
使用清蒸、凉拌、白灼、清炖等做法,取代煎炸类的烹调方式。
有研究发现,25天就能形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通常坚持4个星期,口味就能慢慢改变。▲
来源:《生命时报》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