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青霉素都要做皮试?

说起打消炎针,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都是具有明显刺痛感的皮肤过敏试验了。一支细小的针头刺入皮内,留下充满药液的小皮丘,而这种感受却要在每次用药前都体验一番,着实不算愉悦。
但这是非常必要的!
皮试是预测速发型过敏反应
最快捷、最敏感的方法

目前我国的皮肤过敏试验主要是针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例如我们熟悉的青霉素、阿莫西林以及各种类型的头孢菌素。
那么究竟怎样甄别是否发生了药物过敏?根据皮试结果用药是否就一定安全有效?我们自身如何规避过敏风险呢?下面就带大家走近皮试!
过敏反应如何判断?
在进行青霉素皮试15-20分钟后,皮丘较之前直径扩大≥3mm是最为直观的皮试阳性表现,若伴有红晕或痒感则更支持呈阳性反应,那么就表明你发生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达50%,是不宜使用青霉素类药物的。
但皮试结果为阴性,也不能100%完全排除存在过敏的可能。那么在注射过程中,我们应着重关注哪些方面呢?
最常见、最容易观察到的是皮肤出现红疹。

01
皮肤
瘙痒、荨麻疹或其他皮疹;
02
消化道
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03
呼吸道阻塞
胸闷气短、喉头阻塞、呼吸困难、窒息等;
04
循环衰竭
面色苍白、畏寒、冷汗、四肢发冷、烦躁不安、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05
中枢神经系统
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临床上速发型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其发生时间为用药后数分钟到1小时,少数可延迟至6小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等。在注射过程中若出现上述反应,请立即告知身边的医务工作人员,以便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部分宝宝还可能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

另外,迟发型过敏反应,它可以延迟至用药数天后才发生,通常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接触性皮炎、药疹等。因此患者若在停药后出现了上述相关症状,也应当及时就医。不过患者也无需过分紧张,进行正确的对症治疗,如服用抗过敏药物后,一般预后良好,无相关后遗症。
口服消炎药会不会过敏?
大家应该都有过类似因喉咙发炎、拉肚子等不适到药店购买消炎药进行经验性治疗的经历。那么口服消炎药没做皮试是不是就不会过敏呢?
我们就拿大家都熟悉的阿莫西林来讲吧,它是属于青霉素类的消炎药,而青霉素类是最易发生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之一。可大家往往容易因为它是经口服治疗而忽视过敏反应,例如常见的服用后发生不明原因的皮疹、发热、腹痛腹泻等。因此在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时,大家可以刻意的去关注一下服药后的自身表现,如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立即停药,以免加重过敏反应或诱发其他疾病。
青霉素过敏是终身制吗?
是否会连累头孢菌素过敏呢?

首先青霉素皮试阳性中,可有半数为假阳性,且导致过敏的IgE抗体会跟随时间衰减。发生速发型过敏反应者,有50%的患者在5年内不再发生过敏,有80%在10年内不再过敏。即使患者曾有青霉素过敏史,但之后已安全应用过头孢菌素类进行了治疗,那么表明该患者几乎可以耐受所有的头孢菌素了。但既往被确诊为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再次考虑选用该类药品时,必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可能导致皮试出现
假阴性的原因
我们因自身疾病在日常中使用的一些药物,可以抑制皮肤反应,导致皮试结果呈现为假阴性,所以在做皮试前后应尽可能详细的向医生陈述我们近期的用药史,这些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皮试结果可能出现假阴性

01
抗组胺药
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02
全身较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
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
03
抗抑郁药
丙咪嗪等;
04
抗精神病药
奋乃静、氯丙嗪等。
此外,哮喘控制不佳,或哮喘急性发作期内的患者在进行皮试时,若一旦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则会加重哮喘的症状。因此皮试最好是在哮喘控制期内进行。若必须在急性期进行,则需要加强监测。同时,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培哚普利等)可影响严重过敏反应的救治效果,因此服用上述药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皮试前应至少停药24小时,以尽可能降低皮试风险,保障自身用药安全。
皮试相关注意事项
1
对已经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在相关救治完成后,应持续关注相关过敏反应。
2
详细记录每一次发生药物过敏的时间、表现及结果,尤其过敏性体质及近期发生过过敏的患者,应详尽的与医生沟通,并加强自身监督。
3
婴幼儿及老年患者皮肤反应性差,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皮试时家属可适当延长观察时间,避免过早判断试验结果。
4
做皮试及应用抗菌药物前,及用药后一周,避免饮酒及含有酒精的饮料。

作者:药学部 李曼
图片:来源网络 如侵删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