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来了!警惕这种一级致癌物!每家都可能有~
近日,湖北入梅
又到了比谁内衣更多的日子……

更让人糟心的
就是室内到处都是湿哒哒的、 黏糊糊的
但最可怕的
却是这种毒素
又到了肆意生长的日子 ……

更关键的是, 这种致命毒素, 很可能就藏在我们家里,藏在我们每天吃的 大米、花生、食用油、坚果 中……
大半个月前,湖北大悟的祝婆婆,就不慎“中招”黄曲霉素,险些丢了性命……
病情恶化迅猛,2天后多器官衰竭
2月前,湖北大悟的祝婆婆,重新入住荒废10年的老屋,不料5月中旬,她突发头晕乏力、咽痛伴腹泻,1天后症状加重持续发热。被家人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就诊,以脓毒血症、心肌损伤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2天后,II型心肌梗死接踵而至,严重的感染也引发了心、肝、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时,严重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胰腺炎生化等多项指标异常,身体持续发热近40℃,血压已不能正常维持。 因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病人随时可能自发性大出血死亡。
“连续一周
每天被下达一次病危通知
整个家庭都近乎绝望了”

杨卫泽主任带领东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护人虽有救治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病人的丰富经验,然而如此棘手的情况却极为少见 : 发热刚1天,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2天后加重为多器官衰竭。 更为致命的是,维持生命的中心静脉导管因穿刺部位周围严重渗血,被迫拔除,病人生命垂危,醒来的机会渺茫。
“没有维持生命的中心静脉导管,很多有创救治手段根本派不上用场。” 急诊科护士长郝杰介绍,婆婆的生命支持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只能走外周静脉泵入,加之痰培养又检出了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更是难上加难。
争分夺秒揪出元凶
“维持生命的同时,必须尽快揪出病因才能救命。”杨卫泽主任带领团队持续行输血、抗感染、补液扩容等治疗,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根据病情进展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为寻找病因创造条件,送检血标本寻找病原体。
东院检验科开展的NGS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较血培养更快,不足2天时间,就确定了元凶: 黄曲霉菌感染。 医生判断分析,祝婆婆入住老屋后,可能接触到黄曲霉素导致发病。

找到元凶后,医护团队立即通过抗真菌药物针对性治疗,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经过3周的系统治疗后, 婆婆体内的黄曲霉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成功转阴。 6月13日大病初愈的祝婆婆康复出院。
如何远离黄曲霉毒素?
什么是黄曲霉素?
黄曲霉毒素是某些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 其毒性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 同时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能诱发 肝癌、胃癌、肾癌等多部位的癌症 ,是世卫组织划定的一类致癌物。

黄曲霉素可广泛存在于家庭中
1、变质后的粮食: 粮食是最容易滋生黄曲霉素的食物,越是含淀粉量高的种类,就越容易滋生黄曲霉素,包括了玉米、大米、白面、花生等。 即便是将已经霉变的区域去除,毒素也早已渗透到了食物内部。
2、案板和筷子: 这两种厨房里的常见物,大多都是用木头制作而成的,且容易留下食物残渣。如果不注意清洗,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生霉变,从而产生黄曲霉素。特别是某些存有裂缝的案板,极容易出现食物残留,不能彻底清洗干净,久而久之霉变就会出现。
3、发苦的坚果: 如果突然吃到发苦的坚果,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吐掉和漱口。因为坚果会产生苦涩味道就是因为它们已经出现了变质,且黄曲霉素渗透到了食物的内部,所以会呈现出异常的苦味。
4、劣质芝麻酱、植物油: 如果选择了变质的芝麻、花生等制作出的芝麻酱、植物油,其中也会存在黄曲霉素。

高温,无法杀灭黄曲霉素!
研究发现, 黄曲霉素只有在28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才能发生裂解。 所以即便是将食物反复放入沸水中煮开,也很难杀死黄曲霉素。 所以,面对已经发霉变质的食物,千万不要怜惜:它们的最佳归宿,就是“垃圾桶”!
家里的竹筷和木筷,应该3~6个月更换一次。 防止筷子长期在潮湿环境中滋生黄曲霉素,对健康构成危害。案板如出现裂纹或是发黑,也应及时更换。
使用一次性筷子时,要先观察筷子表面是否有斑点,尤其是霉斑。 竹制品和木制品是霉菌最喜欢的生存环境, 只要环境不干燥,材料本身的湿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只需一天就能产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身体健康,更应防在日常
点击下方图片,
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 ↓↓↓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往期回顾:
2022年6月14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截至6月14日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北京市报告多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提示
目前23000 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你还不来吗?


又到了比谁内衣更多的日子……

更让人糟心的
就是室内到处都是湿哒哒的、 黏糊糊的
但最可怕的
却是这种毒素
又到了肆意生长的日子 ……

更关键的是, 这种致命毒素, 很可能就藏在我们家里,藏在我们每天吃的 大米、花生、食用油、坚果 中……
大半个月前,湖北大悟的祝婆婆,就不慎“中招”黄曲霉素,险些丢了性命……
病情恶化迅猛,2天后多器官衰竭
2月前,湖北大悟的祝婆婆,重新入住荒废10年的老屋,不料5月中旬,她突发头晕乏力、咽痛伴腹泻,1天后症状加重持续发热。被家人送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就诊,以脓毒血症、心肌损伤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2天后,II型心肌梗死接踵而至,严重的感染也引发了心、肝、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同时,严重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胰腺炎生化等多项指标异常,身体持续发热近40℃,血压已不能正常维持。 因严重的出凝血功能障碍,病人随时可能自发性大出血死亡。
“连续一周
每天被下达一次病危通知
整个家庭都近乎绝望了”

杨卫泽主任带领东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护人虽有救治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病人的丰富经验,然而如此棘手的情况却极为少见 : 发热刚1天,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2天后加重为多器官衰竭。 更为致命的是,维持生命的中心静脉导管因穿刺部位周围严重渗血,被迫拔除,病人生命垂危,醒来的机会渺茫。
“没有维持生命的中心静脉导管,很多有创救治手段根本派不上用场。” 急诊科护士长郝杰介绍,婆婆的生命支持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等,只能走外周静脉泵入,加之痰培养又检出了多重耐药菌鲍曼不动杆菌,治疗更是难上加难。
争分夺秒揪出元凶
“维持生命的同时,必须尽快揪出病因才能救命。”杨卫泽主任带领团队持续行输血、抗感染、补液扩容等治疗,联合应用多种抗生素控制感染,并根据病情进展不断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为寻找病因创造条件,送检血标本寻找病原体。
东院检验科开展的NGS检测(高通量测序技术)较血培养更快,不足2天时间,就确定了元凶: 黄曲霉菌感染。 医生判断分析,祝婆婆入住老屋后,可能接触到黄曲霉素导致发病。

找到元凶后,医护团队立即通过抗真菌药物针对性治疗,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经过3周的系统治疗后, 婆婆体内的黄曲霉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成功转阴。 6月13日大病初愈的祝婆婆康复出院。
如何远离黄曲霉毒素?
什么是黄曲霉素?
黄曲霉毒素是某些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所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 其毒性是目前已知霉菌中毒性最强的。 同时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能诱发 肝癌、胃癌、肾癌等多部位的癌症 ,是世卫组织划定的一类致癌物。

黄曲霉素可广泛存在于家庭中
1、变质后的粮食: 粮食是最容易滋生黄曲霉素的食物,越是含淀粉量高的种类,就越容易滋生黄曲霉素,包括了玉米、大米、白面、花生等。 即便是将已经霉变的区域去除,毒素也早已渗透到了食物内部。
2、案板和筷子: 这两种厨房里的常见物,大多都是用木头制作而成的,且容易留下食物残渣。如果不注意清洗,放置在潮湿的环境中,就容易发生霉变,从而产生黄曲霉素。特别是某些存有裂缝的案板,极容易出现食物残留,不能彻底清洗干净,久而久之霉变就会出现。
3、发苦的坚果: 如果突然吃到发苦的坚果,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吐掉和漱口。因为坚果会产生苦涩味道就是因为它们已经出现了变质,且黄曲霉素渗透到了食物的内部,所以会呈现出异常的苦味。
4、劣质芝麻酱、植物油: 如果选择了变质的芝麻、花生等制作出的芝麻酱、植物油,其中也会存在黄曲霉素。

高温,无法杀灭黄曲霉素!
研究发现, 黄曲霉素只有在280℃以上的高温环境下才能发生裂解。 所以即便是将食物反复放入沸水中煮开,也很难杀死黄曲霉素。 所以,面对已经发霉变质的食物,千万不要怜惜:它们的最佳归宿,就是“垃圾桶”!
家里的竹筷和木筷,应该3~6个月更换一次。 防止筷子长期在潮湿环境中滋生黄曲霉素,对健康构成危害。案板如出现裂纹或是发黑,也应及时更换。
使用一次性筷子时,要先观察筷子表面是否有斑点,尤其是霉斑。 竹制品和木制品是霉菌最喜欢的生存环境, 只要环境不干燥,材料本身的湿度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只需一天就能产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身体健康,更应防在日常
点击下方图片,
参与健康中国行动知行大赛 ↓↓↓

疫情尚未结束,防疫不可松懈

来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往期回顾:
2022年6月14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情况
截至6月14日24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
北京市报告多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急提示
目前23000 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你还不来吗?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