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孩子半夜突发耳朵痛要不要就医?儿童中耳炎的家庭处理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健康频道

2022-07-13 16:33 来源: 武汉市第三医院
【字体:


  
  儿童急性中耳炎
  孩子半夜突然起来喊耳朵疼,哭闹不止,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会很担心,尤其担心会影响孩子听力,大半夜跑去医院就诊。遇到这种情况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吗?什么情况下可以暂时先在家里处理,白天再去医院看?先在家里处理的话,家长该怎么处理?如何预防急性中耳炎?




  什么是儿童急性中耳炎?


  儿童急性中耳炎是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与上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关系。
  儿童急性中耳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大多数(80%以上)与细菌感染有关,少数病毒(5-10%)感染。


  儿童急性中耳炎的分类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即持续性耳痛,婴幼儿可表现为捂耳朵、拽耳朵,孩子会烦躁不安、哭闹不适。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上诉局部症状外,还可伴有高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其症状直到耳流脓后缓解。部分患儿早期听力下降。
  儿童常见感冒后引起急性中耳炎,长期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也是急性中耳炎的好发原因。




  家长们关心的问题
  01
  孩子半夜喊耳朵疼,哭闹不止,
  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吗?
  大多数时候,是不需要大半夜跑去医院就诊的,因为一般急性中耳炎大多能自行或经药物治疗后好转,不留后遗症,不影响孩子听力。如果孩子神志、精神等全身总体状况还好,耳朵没有流脓性分泌物、耳后没有隆起或红肿,就可以放心先自行在家里对症处理,第二天再就诊。
  但如果孩子出现耳朵流脓,高热、精神萎靡、恶心、呕吐等症状,说明感染较重,这时就需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02
  先在家里处理的话,
  家长该怎么处理?


  抗菌药物
  推荐选用口服阿莫西林,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或第2、第3代头孢菌素,如口服头孢克洛或头孢地尼等。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常的有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布洛芬混悬液(美林)口服,可以快速缓解耳痛,让孩子能睡一个安稳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类药物家长们常有两个误区,一个是认为止痛药副作用大,不敢用,其实这类药物只要按说明书指导剂量短期使用是非常安全的,可以放心用;另一个误区是不知道退热药有镇痛作用,其实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既可以退热也可以镇痛,很多有小孩的家庭,家里会常备美林,当孩子突发耳痛,哭闹不止时,就可以把美林用上,快速缓解耳痛。


  局部用药
  酚甘油滴耳剂,主要针对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的早期耳痛症状。鼻腔局部喷剂,鼻腔减充血剂(赛洛唑啉鼻喷雾剂,使用不能超过7 d), 以及鼻用抗组胺药(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或鼻用激素(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可缓解咽鼓管咽口炎性黏膜的肿胀, 降低中耳腔负压,减少渗出,缓减疼痛。
  需要强调的是,不是耳朵不痛了,就代表急性中耳炎恢复了,一定要门诊随访鼓膜和鼻腔状况,因为急性中耳炎易转化为分泌性中耳炎,中耳鼓室内积液影响听力,而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听力下降往往是轻度听力下降,容易被家长忽视。


  如何预防急性中耳炎?
  要了解如何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首先要知道儿童中耳炎发病机制。


  大部分儿童中耳炎的病因都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一端开口于鼻腔后方鼻咽部的侧面,另一开口位于中耳腔,正常情况下咽鼓管的开放维持中耳腔的正常压力,同时咽鼓管的纤毛运动将中耳腔的液体和细菌排出中耳腔。当鼻腔鼻咽部病变时,波及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失去正常生理功能,引起各型中耳炎。儿童咽鼓管较成人短、平、直,咽鼓管肌肉收缩无力,软骨弹性较差,咽鼓管软骨段管壁容易塌陷,因此发病率较成人高。






  要预防儿童急性中耳炎发作,就是要减少各种可能经咽鼓管途径诱发急性中耳炎的诱因:
  对于6个月内婴儿,要怀抱式喂养,避免仰卧式奶瓶,易导致婴儿呛奶诱发中耳炎;
  对于儿童来说,学会正确的擤鼻涕方式,擤鼻涕时不能太用力,要一侧一侧的擤,避免擤鼻涕时鼻咽腔压力过大,导致咽鼓管异常开放,诱发中耳炎;
  家长尽量避免给孩子挖耳屎;
  孩子感冒了或有鼻炎、鼻窦炎时,积极治疗;
  平日需注意儿童听力表现,观察孩子看电视玩手机时是否把声音调的过大,叫孩子时是否有反应迟钝;
  儿童有夜眠打鼾、张口呼吸表现时需要去医院检查有无腺样体肥大。


  作者 | 耳鼻喉 金辉
  图片 | 来源网络 如侵删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