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当心!热射病可是致命中暑!防暑降温无小事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健康频道

2022-07-22 11:20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字体:
  持续高温预警热浪席卷全国,
  甚至全球多国都在遭遇高温“烤”验。
  # 热射病 # 话题
  冲上了热搜榜第一!
  不少人甚至因“热射病”
  致昏迷乃至死亡。
  可见,“热死人”可不是玩笑。


  热射病与中暑
  夏季中暑是一种典型的“气象病”,其发病与 3 个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当气温 ≥ 35 ℃时,或突然升温 ≥ 5 ~ 10 ℃,中暑人数可急剧增多。每年 7 月和 8 月上旬是中暑发生的高峰期,约占中暑人数的 90% 。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 ,死亡率可高达 60% 以上。 在大气温度升高( >32 ℃)、湿度较大( >60% )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
  长时间高温作业者、年老体弱者、体态肥胖者、孕产妇、慢性疾病者都是热射病高危人群。注意啦!即使是健康的年轻人,如果缺乏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也可能发生高温中暑,甚至死亡。


  热射病发生有先兆
  热射病的发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由轻到重,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早期出现头晕、头痛、大汗、乏力,此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随病情进展,核心温度升高,当患者体温达到 38 ℃以上时,可引起皮肤灼热、面色潮红,伴有胸闷,严重者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昏厥、昏迷、肌痉挛或高热等重症中暑,也就是热射病。
  今年 7 月以来,多地已有多人确诊“热射病”,有的患者因此昏迷乃至死亡。然而,在中暑前期如果及时处理和治疗,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使其平躺、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同时及时拨打 120 急救,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热射病的发生。


  警惕 中暑无小事
  中暑无小事,高温引起的症状无需忍受。建议处在高温、高湿、不通风环境中的人员,出现任何身体不适无需忍受,及早自救和互救。有以下情况及时就医:
  ①持续高热,甚至超过40℃;
  ②头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持续性头痛时;
  ③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或重体力劳动后出现全身肌肉,尤其是四肢肌肉不自觉的抽动;
  ④呼吸浅快:呼吸速度加快;
  ⑤恶心:有想呕吐的感觉但是又吐不出来。


  中暑急救有方法
  如果身边有人中暑甚至出现热射病症状,我们该如何对他们及时进行施救呢?
  ①迅速判断中暑症状:在 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出现包括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大量出汗、脸色苍白、发热、肌肉疼痛、疲倦、抽搐、昏厥、意识障碍等症状。
  ②阴凉通风:转移到阴凉处 休息 ,疏散密集人群保持通风,也可以 用扇子、电风扇 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降温。
  ③迅速降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 或用大的湿毛巾,湿的床单等把患者包起来。也可以用 浸水降温法,即患者躺在水中浸没到上半身或颈部, 迅速降低核心体温。
  ④补充水分:口服含盐清凉饮料或淡盐水,如有呕吐及时清理口腔呕吐物。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动群众的力量,快速紧急的降温是治疗重症中暑的首要目标,及时联系120送往医院救治。




  夏季天气炎热,防暑降温不轻心, 预警和预防都准备。
  1. 大量饮水,注意饮食和休息。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少量多次饮用,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注意不要饮用含乙醇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
  2. 合理计划出行。户外需穿着轻薄、透气、宽松的衣服,同时注意做好防晒措施。
  3. 关心高危人群,结伴行动,互相关心。老人、小孩和户外工作者等特殊人群是热射病的高发人群。高温、高湿环境中,如果出现心跳加速、头晕、头痛、呼吸急促等中暑症状,要尽快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 文中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 |黄素芳 急诊科 主任护师
  审核 |房明浩 急诊科 主任医师
  
  编辑 |田娟
  策划|蔡敏、蔡雄
  更多服务,点击直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