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汉江湾的滑板场真不是我们修的,不过你们玩陆冲得过点细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健康频道

2022-08-18 11:52 来源: 武汉市第四医院
【字体:
  专业指导 运动医学科主任 张青松 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 李亚楠
  在之前的推送里
  骨哥跟大家聊过 飞盘的话题 (点击回顾) 如今飞盘热度还没退 又出现一样网红运动 陆地冲浪


  陆地冲浪通常简称“陆冲”,类似冲浪和滑板的结合体,体验感比较接近没有水的冲浪和没有雪的单板滑雪,相当于平替。
  一个运动要成网红运动,主要靠入门技术门槛低和社交属性强。以前的夜跑群、健身群,换个群名就可以是飞盘群和陆冲群。
  还要看起来比较潮流酷炫,适合发社交媒体。不然广场舞也符合前两个特征,参与的群体就明显不太一样。
  陆冲板的板桥灵活性比较好,前进时的操控更灵敏,主要靠下肢和腰部发力,摆动身体产生动力。


  简单来说,和传统滑板的区别就是一个靠蹬一个靠扭 ,看着有点像小孩玩的扭扭板。
  因为门槛相对低, 玩传统滑板的老OG似乎有点看不上玩陆冲的,就好像玩橄榄球的也看不上玩腰旗的。
  扯远了……


  陆冲对场地的要求相对低,有个空地或者步行道路就能玩。不过这两年,国内各地包括武汉,也兴建了不少专门的场地。
  其中一处,位于汉口古田三路的 汉江湾体育公园 ,离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直线距离大概500米。


  图自《长江日报》报道
  某音上有朋友在评论里说,万一有个意外,蹦跶着就能去医院。还 有脑洞比较大的提出,骨科医院附近出现了滑板场地,总感觉有点微妙……


  这个场地的建设和产权等情况,骨哥没有具体了解,不过可以斗胆代表医院官宣一下:
  真不是我们修的。 这是城市建设和民间体育发展的成果,咱也不敢瞎揽功。


  场地跟咱们没关系,但玩 陆冲导致受伤的朋友,医院最近还是接诊过不少, 相关知识可以展开讲讲。
  从临床反应的情况来看,患者集中在初学者和高难度动作爱好者,感觉跟冬天玩滑雪受伤的人群高度重合。


  外地某滑板患友群
  和滑板、滑冰、滑雪等考验平衡的项目类似,陆冲最主要的风险,就是容易摔。
  所谓“学滑先学摔”,在参与陆冲和类似项目时,首先就不要害怕摔倒,该摔就摔, 就好像学游泳就不能怕呛水一样。


  为 了避免手、腕、肘、肩等上肢关节的韧带与骨骼受损,一定要避免落地时靠上肢硬直来支撑身体。
  如果是向侧前方摔倒,在失去平衡前要放低重心,顺着前冲趋势形成翻滚,用躯干分散力量,上肢适当弯曲,主要保护头面和颈部。


  如果是向后方摔倒,比如出现俗称的“射板”时,要避免屁股直接坐地,免得把尾椎骨杵断,甚至伤及近端股骨。
  可以躯干向前弯曲,同时头部下低回收,防止脆弱的颈部和后脑勺倒地时直接遭受冲击,双上肢放松微曲,着地时缓冲和吸收冲击力。
  除了跌倒造成的急性损伤外,为了保持身体稳定,初学者往往会采取膝盖内扣的站姿。在变换重心的过程中,膝盖会持续受到来自外侧的冲力。


  特别是在做某些大幅度转向的动作时,膝盖承受的压力更大。一旦强度和时间超过负荷,或摔倒时膝关节大幅屈曲旋转,可能导致韧带慢性劳损或者急性断裂。
  部分新手上板时,会为维持平衡而重心向后“躲”。 这样会加重膝盖髌股 关节的压力,尤其是后侧膝的负担更重。
  骨哥问了几个陆冲爱好者,普遍反映后侧腿的膝盖更容易疲劳和疼痛。


  虽然风险和伤害讲的比较多,其实骨哥一直是支持适量运动的,也不赞同所谓“XX运动的尽头是骨科”的说法。
  事实上,任何运动都有危险性,只要注意运动方式和强度,陆冲的风险是完全可控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掌握正确的发力方法,注意循序渐进,平地上多花些时间,玩明白了再去下碗形池。
  推荐佩戴合适的护具,比如护膝、护腕、头盔。虽然 看起来不够酷 炫,但能有效地保护你不至于来和骨哥打照面,特别是在进阶挑战难度地形时。


  当然,多数情况下的受伤,就医的必要性不大。比如稍微崴个脚撞个膝之类的,遵循“冷敷-抬高-加压”的原则,经过休息后即可缓解。
  但如果关节等部位出现明显的外观变形、活动困难和肿痛,一段时间休息后(比如48小时后)仍无法缓解,就不能掉以轻心了。
  特别是,如果受伤肢体出现类似摩擦音和错动感、上下楼时膝盖发软,或者怀疑颈部或腰椎等受伤的,最好还是就医治疗。


  本期撰稿:杨京
  专业指导:张青松 李亚楠
  ☟☟你可能还想看☟☟
  古装剧里为什么动不动就吐血
  “包治百病”如何避免“致病”
  被岁月掏空的,竟然还有骨量
  本 推送仅用于公益用途,配图涉及网络及影视剧等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