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于大肠”,获评武汉“最美医生”!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健康频道

2022-08-20 16:52 来源: 湖北省人民医院
【字体:
  在消化道内镜领域,他凭借精湛的内镜技术,以“于大肠”的名号享誉业界和社会; 作为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领跑者,他携手“内镜精灵”,以力求为患者治愈如初的信念,一路披荆斩棘,敏锐探寻早癌的微弱信号,极大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率。
  二十载芳华呕心沥血,不忘初心;五十度仁心激流勇进,鸿鹄之志。他,就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医院负责人、消化内科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评审专家、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学会内镜学组副组长于红刚教授。


  于红刚教授
  今年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卫健委主办的 2022年武汉市“最美医生”暨第六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颁奖典礼,隆重举行。 于红刚教授光荣当选2022年武汉市十大“最美医生”。


  左三为于红刚教授
  专注,控制刀尖毫米级舞蹈今年2月12日,欧洲最为盛大的消化内镜大会(德国杜塞尔多夫国际消化内镜大会)召开,邀请了来自全球各国的消化内镜顶尖高手,在全球进行手术直播。 作为中国仅有的两名消化内镜受邀专家之一,于红刚在此次大会演示了一例直肠侧向发育性息肉内镜下剥离术,观看者纷纷称赞“完美!”“在过去,直肠侧向发育性息肉需要切除肠段、无法保有肛门,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于红刚说,但是现在,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经过数年的发展,能够通过微创治疗完整切除病灶、不切除肠段,患者恢复更迅速。
  然而,内镜手术的难度非比寻常。肠壁仅有几毫米厚度,仅仅通过体外控制肠镜进行病灶剥离,切开更薄的粘膜层,剥离病灶,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专注于该领域数十年的于红刚教授,始终秉承着 “好一点、更好一点”的信念,付出了数十年日日夜夜的练习,做出了无数堪称完美的手术,收获了业内“于大肠”尊敬又亲切的昵称,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深耕,只为挽救成千上万的生命 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与发达国家相比,对于很小病灶的早癌,目前我们漏检率相对较高。”于红刚介绍。如何破局?致力于胃早癌检测基础研究的于红刚,将方向锁定在人工智能。 “早癌的检出率哪怕只提高1%,也意味着成千上万的生命将被挽救。”就是这个目标一直支撑着于红刚坚持。2017年组建研究团队后,“疯狂”是团队形容于红刚常用的词。凌晨1点,灵光一现,他都会致电团队伙伴改进,第二天要看到结果。上百个的挑灯夜战、数万次的实验演算、一摞摞尺厚的推理手稿,最终洞开了一丝丝光亮。终于, “纸上谈兵”终于变成了活脱脱的“内镜精灵”,成为医生的第三只眼 , 显著提升了消化道早癌的检出。


  内镜精灵于红刚说:“运用内镜精灵,相当于一个极高水平的专家站在正在操作的消化内镜医生旁边,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做。目前,内镜精灵准确度,已经超过了全世界排第一的日本内镜医生水平。”成就,让分级诊疗落到实处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全球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内镜下早诊早筛是改善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策略。 “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位患者,幸福一个家庭。”于红刚教授在消化道早癌领域深耕多年,从揪出病变、到切除治疗,让早癌无处循形,保卫消化道的平安。随着“内镜精灵”不断完善和优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借助它提升内镜诊疗水平。目前“内镜精灵”还进入云南省剑川县医院,开展健康宣教及扶贫试点工作, 将其早癌检出率从0提高至63.64%,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地患者不用辗转省城大医院,也不必苦等“专家号”,就可获得最客观和权威的内镜检查。“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分级诊疗助推了一把力,相关疾病患者既无奔劳之苦,费用还节省不少。”一位基层医务工作者坦言。于红刚说,“内镜精灵”已在全国推广使用,目前辐射到全国220多家不同级别医院,协助医师发现了万余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也将“好医生”带往基层。


  科技力量
  人民福祉
  为“最美医生”于红刚教授
  点赞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