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吃早餐,真能“饿”出胆结石?


熬过酷热的暑假 又迎来了开学季 繁重的课业与工作 让学生与家长都喊累
路上甚至都来不及过个早 就直奔学校或工作单位
长此以往,各种慢性疾病找上门
比如今天的主角—— 胆结石
发作起来真是痛掉老命

图片来源网络
长期不吃早饭真的会得胆结石?
胆结石必须要手术?
切胆后会消化不良?
保胆取石是否合理?
别划走,一起往下看!
PART1胆结石就是胆内长石头?
人们通常所说的胆结石指的是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是一种外科常见病,近些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且好发于女性,目前我国人群中胆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0%。

图片来源网络
胆道结石按化学成分可分为两大类,即 胆固醇类结石和胆色素结石 。其中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结石,其主要成分为 胆固醇 。CT检查或X线检查时通常不显影;但少数结石钙盐含量较高,则CT或X线检查时可显影。
PART2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胆结石的形成原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胆汁 主要由肝细胞分泌, 主要成分是水、胆汁酸盐、胆固醇、磷脂和胆红素 等。形成大致如下:
胆固醇不溶于水,而胆汁中的胆盐和磷脂形成的微胶粒可包裹胆固醇,将其溶解在胆汁中,使得胆固醇不易析出形成结石。
如果胆汁中胆固醇过多而浓度明显增高,超出胆盐/磷脂微胶粒的溶解转运能力时,胆固醇就容易沉淀析出形成结石。
胆囊功能异常,比如收缩排空功能减弱,使得胆囊内胆汁淤滞可促进胆固醇结晶聚集而形成胆结石。

图片来源网络
PART3胆结石如何发现?
多数平时没有身体不适的症状,
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存在胆囊结石,
称为无症状胆结石。
此外,有症状的胆结石
主要表现如下:
01胆绞痛
胆结石的典型表现是 胆绞痛,通常是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卧床休息体位改变时发作,表现为 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或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

图片来源网络
02消化不良
有些胆结石患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隐痛,或有 饱胀不适、嗳气、打嗝 等,常被误以为是“胃病”。严重的胆囊结石甚至可发生胆囊穿孔,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癌等,则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图片来源网络
03全身不适
急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病情加剧的时候可出现 乏力、不适、寒战、高热 等全身炎症反应,此时往往提示病情较重。
PART4这些人最容易得胆结石
任何影响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或造成胆囊胆汁淤滞的因素均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01高脂肪饮食
许多人仍然认为多吃肉能补充营养,能让身体长得更棒。这种不均衡的饮食结构会使人体胆汁中的化学成分比例发生失调,致使胆汁中某种成分增多或减少,为胆石症的发生埋下隐患。
高饱和脂肪(动物性油脂)和高胆固醇膳食、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肝硬化 等是胆结石的高危因素。

图片来源网络
02长期不吃早饭
长期不吃早餐会诱发胆结石。 随着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上班族往往不吃早饭,或早饭中饭一起吃,这种习惯非常不好。长期不吃早餐会影响胆囊排空功能导致胆汁淤滞,易患胆结石症。

图片来源网络
03激素影响
女性雌激素促进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妊娠影响胆囊排空功能,这也是胆结石多见于女性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
04其他因素
缺乏锻炼、长期饮酒 等通过影响胆固醇代谢、胆汁肠肝循环和胆囊功能等方面而促进胆结石形成。另外, 种族差异、家族遗传因素等也与胆结石形成有关。
PART5得了胆结石必须要手术吗?
NO!视情况而定!01无明显症状,结石<1cm——定期复查
胆结石患者若无明显症状,且结石小于1cm,建议定期复查肝胆超声,半年一次。02胆绞痛症状,合并有并发症——手术治疗
对于有 胆绞痛症状反复发作或 合并有并发症的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外科治疗的最佳选择,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不复发等优点。03胆结石数量多,结石>1cm——手术治疗
若胆囊结石 数量多,或结石大于1cm,或出现胆囊萎缩、或胆囊壁钙化,或合并慢性胆囊炎,或合并胆囊息肉大于1cm等,这些情况即使患者没有症状也需要积极就诊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病情发展出现胆囊穿孔、胆囊癌变等严重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不少患者对于切除
胆囊手术治疗非常恐惧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01
切除胆囊会引起严重消化不良?

Q: 胆囊负责分泌胆汁和人体消化功能,切除胆囊后机体不能分泌胆汁并引起严重的消化不良?
NO!
A: 人体的胆汁是由 肝细胞分泌的,而胆囊只是 暂时性贮存并浓缩胆汁的一个“小仓库”,肝脏每天分泌胆汁约800-1200ml,其中一部分被浓缩后贮存在胆囊内,其余的胆汁排入肠道内。所以 胆囊切除后对肝脏分泌胆汁没有什么影响,而且术后胆总管可有代偿性扩张,起到部分胆囊贮存浓缩胆汁的作用。并且,当有结石形成时,多数患者的胆囊已同时存在功能上的异常,故胆囊结石患者可以切除胆囊而对正常的人体的消化功能影响不大,且手术后患者可早日恢复日常饮食,如进食鸡蛋、肉类、豆腐、牛奶等。
02
胆囊切除后胆管易长结石?

Q: 胆囊切除后胆管内容易形成结石?
NO!
A: 对于肝外或肝内胆管结石,多为胆色素混合结石,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两者的结石成分及形成机制均有明显不同,故 胆囊切除并不会增加或促进胆管结石的形成;相反,胆囊切除后消除了胆囊结石形成的场所,从而可大大减少胆结石由胆囊坠入胆总管而引起继发性胆管结石的风险。
03
胆囊切除后易发生结肠癌?

Q: 听说胆囊切除后容易发生结肠癌?
NO!
A: 该观点是很久以前的一个错误观点。最新发表在消化系统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胆囊切除并不会对结肠癌的发生产生影响;相反,胆结石病本身则会增加右半结肠癌的发生率。由此可知,目前的权威研究结果已推翻了既往对胆囊切除的错误认识。
04
胆结石不必切除胆囊?

Q: 胆结石只用保胆取石就好,即仅仅取出结石而保留原有胆囊,不用切除胆囊?
NO!
A: 对于胆结石病人,胆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胆囊收缩排空功能紊乱,且很多患者合并有胆囊壁炎症。因此,这种情况下保留的胆囊在功能上多数存在功能紊乱和胆囊壁病变, 术后结石易于复发;并且,取石后胆囊周围组织粘连也增加了再次胆囊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因此,对于需要行外科手术的胆结石患者不推荐该种手术方式, 最好是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彻底解除胆囊病变和结石复发。
PART6如何预防胆结石?
01规律饮食
不仅要吃早餐还要规律三餐,不能长期空腹。
02定期体检
高危人群要做到定期检查。查胆结石,首选B超。直径只有3mm的结石,B超诊断率高达90%以上。想看到更小的结石,上CT,还能顺便看到胆囊、胆管、肝脏、胰腺等病变。一旦确诊胆结石,尽快就医制定治疗方案,如选择保守治疗,最好每三个月复查一次。
03控制胆固醇
爱吃大鱼大肉,搞得胆固醇超标,胆固醇结石就非常容易产生啦!
04不要过度节食
过度节食,会导致胆汁中各成分比例紊乱,胆固醇很容易析出、形成结石。
总而言之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规律的三餐
不要暴饮暴食
更不要过度节食
一旦得了胆囊结石
要早日就医
不要轻信其他治疗手段
外科手术目前是
根治结石的唯一方法
参考文献
[2]Maringhini A, Maringhini M. Gallstones and Colon Cancer: A Result of a Wrong Study Revived. Gastroenterology. 2017 Nov; 153(5): 1453-1454.
[3]Gosavi S, Mishra RR, Kumar VP.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olorectal Cancer and Gall Bladder Disease. J Clin Diagn Res. 2017 Mar; 11(3): OC25-OC27.
[4]Aune D, Vatten LJ, Boffetta P. Tobacco smoking and the risk of gallbladder disease. Eur J Epidemiol. 2016 Jul; 31(7): 643-53.
[5]Everson GT, McKinley C, Lawson M, Johnson M, Kern F Jr. Gallbladder function in the human female: effect of the ovulatory cycle, pregnancy, and contraceptive steroids. Gastroenterology. 1982 Apr; 82(4): 711-9.
以上仅作为科普知识
不作为具体诊疗意见
专家名片



—END—
监制:孙晖 王继亮
信息来源:肝胆外科
编辑制作:陈有为
审校:聂文闻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点击“在看”,传播协和科普!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