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的意义 | 一位手术室护士的生命感悟
凛冽的寒风在夜间呼啸,一个电话打破了本该属于夜晚的平静。晚上十点接到护士长的电话,通知我 第二天凌晨有急诊肝移植手术。移植手术分为“亲属间活体器官捐献移植”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移植”。前者是择期手术,而后者则完全取决于供体的情况, 时间就是生命, 所以移植团队总是 24小时待命。
临危受命,义不容辞。 通知第二天凌晨五点接病人,这意味 着四点半需要到科室提前准备手术用物,而我们最迟四点就要起床。凌晨的 街道空无一人,只有行色匆匆的我们伴着寒风快步疾行!
刚到科室就遇到了夜班阿雅,“刚来了一台脑外科急诊手术”,她边说边往脸上冲了一把冷水清醒一下。手术室里灯火通明,此刻对常人而言是再平静不过的夜晚,对他人却可能是命悬一刻的生死徘徊。 手术室里的小伙伴们早起迟归,是常态;日行万步,是常态;通宵奋战急诊手术,也是习以为常 。我常常在想: 每天如此奔赴在路上,到底是为了什么?
肝移植受体患者被接到了手术间,他是一位56岁的中年男子,肝硬化末期导致的肝衰竭令其面色暗黄、瘦弱无力。此刻躺在手术床的他是谁的父亲,又是谁的儿子? 这合适的肝源是他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
无影灯下, 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影像科医生,还有洗手、巡回护士们各司其职,整个移植团队紧密配合,全力以赴 ,为手术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手术台上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下肝-上肝-吻合-复温”, 当肝脏重新有了肝色的那一刻,感恩生命的延续,感慨生命的奇迹,所有的疲惫,在那一刻只剩相互的感动。下午一点左右,手术顺利结束,患者术后被送到重症监护室进行后续治疗。 在各兄弟科室的共同努力下,新肝功能恢复正常,患者顺利出院。
也许星夜兼程奔赴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生命的守护,为患者开启更多新的希望。平凡如你我,为生活奔波,为工作忙碌。这是生命运动的状态,人生,不就是如此么?
正如电影《万里归途》里所言:回家的路有32万6713步,这记录的不是步数,是生的希望,是从不可能中创造的奇迹。器官移植手术也是如此,没有谁能预测到下一个移植是什么时候。 但,无论何时,我们都在;无论何时,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无论何时,we are a team!
作者: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 张静园
● 我眼中的医学生视野与培养
● 虎年春节,我在布基纳法索为伤员取子弹
● 王祖贻:甘做铺路石的省医“活字典”
● 转角遇到爱
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刘军 方萍 主编 / 方萍 责编 / 程玉涵 方雯 供稿 / 张静园 供图 / 李鹏飞 审核 / 陈荣珠 周伟伟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