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正确认知房颤危害:老年健康的“隐形杀手”

新闻中心 > B首页 > 健康频道

2023-10-20 11:2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作为老年群体的高发疾病之一,房颤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严峻公共健康挑战之一。中国目前约有超过2000万房颤病患,患者基数庞大,75-84岁人群患病率甚至达到了12%。房颤的头号危害是脑卒中,脑卒中作为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伴随高致命风险,且因房颤的发病常常无症状,极易被人忽视,也被称为老年健康的“隐形杀手”。

  因此,为了普及房颤疾病知识,提升公众对于房颤的科学管理意识,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郭柱力两位专家接受专访,呼吁公众正确认知房颤,提高对房颤疾病的规范化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导师王炎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主治医师、临床医学硕士郭柱力

  关于房颤及其危害

  房颤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哪些人群是房颤的高风险人群?

  王炎: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表现为心脏不规则地跳动,部分病人会产生严重的心慌。哪些病人容易产生房颤呢?大部分病人随着年龄增加,肥胖的、饮酒比较多的,有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病人,尤其是心脏瓣膜病也是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因为这些疾病都加重了心脏的负荷。另外,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等,这些也都会损害心房,都容易触发房颤。此外,有部分患者心脏无明显疾病,也可能发生房颤,如果有心慌不适,可以行心电图或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

  能不能全面地介绍一下导致房颤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源性问题在哪里?

  王炎:根源的问题就是心房的结构和功能受损,产生电传导障碍。有少部分人是有明确遗传,多数是因多种疾病引起的心脏结构受损,尤其是心房的受损。随着年龄增加,人体机能逐渐衰老,心脏结构更易受损,也更容易发生房颤,所以房颤也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轻人患房颤人数相对较少,也有个别人在二十多岁甚至十多岁时患上房颤,但总体而言,有上述基础疾病的人更容易发生房颤。

  房颤对健康有哪些危害,有哪些疾病表现需要做早期预防?

  郭柱力:房颤的症状非常多样化,每个患者有其个体的差异性。从症状来讲,很多患者会表现出心悸,活动耐量下降、胸闷不适等,有些患者会感到头昏甚至晕厥,有些长期的房颤患者可能出现焦虑等问题,有些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发作的时候还可能有尿量的增多的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引起患者的晕厥、血压下降、心衰,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会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心源性休克。

  房颤的危害非常大。总体来讲,我们通常说有七宗罪,包括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导致左心室的功能障碍/心衰、引起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增加血管栓塞的发生率,不同患者还可能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方面的问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哪些患者可以早期预警呢?阵发性的房颤可能在刚开始出现房颤的时候症状更加明确些,持续性的房颤患者因为病程时间比较久,症状并不一定非常明显,但往往这些患者更容易出现卒中事件,有些患者会因发生急性心衰或急性心肌缺血的症状就诊而发现房颤,更加应该引起重视。

  关于房颤的防治

  房颤的诊疗方面目前有哪些痛点和难点,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进,是否有典型的模式可以推广和分享?

  郭柱力:根据2021年中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房颤患者大概是2000万左右。诊治方面存在的困难同高血压的防治相似,面临几个问题:患病率高,但是治疗率、知晓率很低。

  房颤由于早期症状比较隐匿,很难觉察,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患有房颤,甚至不知道房颤是什么样的疾病。不少患者是在出现卒中、栓塞或心衰等房颤并发症之后到医院就诊才明确房颤。因为房颤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心电监测手段进行诊断,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患者很难得到及时的筛查和诊治。

  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2018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通过全国的房颤中心的授牌,2022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西陵院区也通过国家房颤中心的授牌,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各个县、各个社区的基层房颤中心的建设。通过这些房颤中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房颤患者的筛查率,实现房颤的早筛查、早治疗,强化房颤的细致化管理。

  对于已经患有房颤的患者,目前临床有哪些治疗方法?可否介绍一下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

  王炎:规范化的抗凝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房颤抗凝治疗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还可以用消融治疗的方式进行根治。药物治疗可以预防并发症,但不能逆转和反转房颤的发生。大部分医学专业工作人员认为,消融治疗可以大概率逆转或者根治房颤,至少达到五年、十年不再发作的效果,大大减少中风的风险。

  相比于药物治疗,消融治疗对阵发性房颤、早期房颤的效果会提高大约8-10倍。有资料表明,进行了导管消融治疗的患者,三年内只有3%的人会进展到持续性房颤,而仅用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接近20%的人都进展到了持续性房颤。

  房颤是可以持续恶化的,一旦发生房颤,形成恶性循环,心房就会纤维化,机能越来越差。据相关研究结果和手术数据表明,房颤每耽误一年,成功率会降低5%-10%,此时再做消融手术,花费时间会更多,成功率也会显著下降。如果患者的房颤有加剧发作的趋势,强烈建议早期做消融治疗。

  对房颤患者来说,为什么需要长期管理?患者应该如何进行长期的管理和随访?有哪些注意事项和建议?

  郭柱力:从病因上来讲,房颤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有些是由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引发的,有些是由非心血管疾病引发的,比如代谢性的甲状腺疾病及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鼾症等等,还有是与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相关,比如长期大量的饮酒、吸烟、少运动、肥胖,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房颤容易发生的危险因素。

  对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要密切进行血压监测、药物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常规情况下都是需要进行终生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调血脂、降压等方面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也都是要进行终生的降糖治疗。对于具有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的人群,要定期指导进行规范化的运动,体重的管理,进行心脏康复的训练。

  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卒中风险评分和出血评分都会不断地变化。在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密切地评估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出血的风险,评估患者在抗凝过程中的药物治疗对卒中风险能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且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无论患者是否做过手术治疗,都建议患者要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对于阵发性房颤的患者,一份心电图可能并不能完全明确诊断,需要多次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来帮助医生对房颤进行捕捉。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尤其是做了消融治疗之后的患者,医生也可以通过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评估患者在术后有没有再次发生房颤。有的患者在术后不一定发作房颤,却可能发作房扑(心房扑动)或是房速(房性心动过速),这种情况下,对患者进行二次甚至是三次的导管消融,可以很大程度上对房颤术后的房速和房扑发作起到很好的根治作用。(钱伟)

  编辑:谢源

  值班主任:陈琦

  值班总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