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青年教师四年帮扶六个困难孩子 “我的公益事业刚起步”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教育频道

2024-12-12 16:4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进农村、进学校,走到困难孩子身边。12月1日,青年教师尹宗贻带领武汉理工大学公益团队,前往襄阳宜城板桥镇和流水镇看望他们长期资助的两位贫困学生,并送去学习资料和帮扶资金。从2019年末开始,像这样的公益帮扶行动,尹老师和同伴们坚持了5年,累计帮扶资金、物资4万余元,先后6名寒门学子受到长期资助。

  一次偶然的捐助 燃起了一生做公益的心

  尹宗贻是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公共管理系青年教师。2019年末,新冠疫情来袭,学校发了一批防疫物资,尹宗贻考虑到当时很多地方防疫物资短缺,就想自己节约一点,捐一部分给更需要的人。他与襄阳一位老师取得了联系,将这些防疫物资寄给了当地的几位困难学生。以此为起点,尹宗贻开始了他的公益助学之路。

  现场图片。胡之颜 供图

  这次走访的小女孩尹语涵,就读于宜城市板桥小学,常年和姥姥一起生活,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另一个男孩王阳阳,母亲患有精神疾病,父亲没有稳定的工作,靠着四处打零工养家糊口。尹宗贻和同伴给了这两个孩子每人2000元帮扶资金。

  帮扶资金都是公益团队成员的个人积蓄。大多数情况下,尹宗贻会把帮扶资金直接送到孩子手中;如果不能实地送达,则会把钱打到孩子家长卡里,由所在学校老师督办开销,以保证每一笔款项都用于改善孩子学习条件上。从2020年至今,尹宗贻和他的公益伙伴们累计帮扶了六个孩子,目前累计送出帮扶资金、物资4万多元。

  从物质帮扶到情感呵护 给孩子的内心“扶一把”

  公益是凝聚人心,汇聚正气的事业。四年来,尹宗贻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团队,受到感召的张凌云、黄道主、贾勇宏等武汉理工大学的同事,纷纷参与进来,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关心孩子。

  青年教师尹宗贻和资助对象。胡之颜 供图

  张凌云是襄阳枣阳人,和受资助孩子多了一份同乡情。她以母亲的心态关注孩子的成长动态,培养感情,在因故无法拜访时,也会委托团队其他同事带去书本,以保证和孩子长久的情感联络。

  黄道主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受到过“希望工程”的资助。当得知尹宗贻从事的公益助学行动后,他毫不犹豫地参与进来了。

  黄道主说:“教育是改变人生命运最捷径的方式。”所以他希望自己的点滴善意能帮那些困难环境里的孩子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他们树立改变命运的信心。

  贾勇宏老师注意到,受资助的孩子往往有家庭成员缺失、关爱教育缺失的情况。童年的心理缺失,可能会在很多年后变成终身伴随的人格缺陷。“我们不光要有物质和金钱上的帮扶,还要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扶上一把!”

  因此,在资助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渐渐地把自己的孩子、同事的孩子一起带去。让他们和那些受资助的孩子聊到一起、玩到一起,在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环境中受到捐助。

  这几年,一些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MPA(公共管理硕士)的人士得知尹宗贻的善举后,纷纷要求加入到团队中来。“有的学员本身就热衷于公益事业,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他们能通过自己的社交圈子感染更多的人来做公益,这是一件正向循环的事情。”尹宗贻说。

  让农村孩子早点出来“见世面”

  近年来,农村基本条件持续改善,大部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尹宗贻他们在走访时发现,物质生活条件绝对困难的家庭已经基本没有了,但部分农村孩子常年留守、缺少父母关怀的情况仍然存在。

  青年教师尹宗贻和资助对象。胡之颜 供图

  更重要的是,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农村孩子接触新技术、新事物的机会跟城里孩子比少之又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没见过世面,所以就缺少底气、不自信。”尹宗贻认为,这是值得关注的点,可以借此进一步激发帮扶对象的道德敏感性、责任感和自信心。这也是接下来应该帮扶的方向。

  尹宗贻说:“我的公益事业还属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更长的路,也还有更多可能性。”他设想通过武汉理工大学的平台,引入社会资本,以夏令营、冬令营的形式,把农村的孩子带到武汉,在大学校园集中课堂补习、参观高新科技企业及人文景点,帮助学生开拓眼界,见更大的世面,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胡之颜)

  值班编辑 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