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又到中流击水时,渡江“泳”士备战忙

新闻中心 > B首页 > 轮播图

2024-06-19 07:1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从汾河游至长江

  太原方队将六度来汉渡江

  太原横渡方队在汾河边训练。

  2024第49届武汉7·16渡江节,将有广州、太原、盐城等横渡方队参加。6月16日,太原横渡方队在汾河结束了2000米游程的训练,这是该方队组建完成后进行的第8次训练。今年,也将是太原泳友从2015年组队参加渡江节以来,第6次来汉参加渡江节。

  “大家伙训练热情很高,训练效果也不错。”方队领队、太原市冬泳协会会长段铸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段铸介绍,太原已连续多年组队参加武汉7·16渡江节,今年,协会严格按照组委会的标准进行了选拔测试,有170余人报名,63人在10分钟内完成了400米蛙泳测试。“测试时游得最快的是7分03秒,这批队员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段铸说。

  太原方队组建成功后马上在汾河展开集训,为了提高训练强度,太原冬泳协会特意调来两艘大马力冲锋舟在河中进行人工造浪,尽可能模拟长江的水况。“这次选拔出来参加渡江节的63人,只有我有过横渡长江的经历。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段铸说,“大家都想去武汉参加渡江节,但名额有限,竞争还是比较激烈。”

  作为“过来人”,段铸也将自己的渡江经验传授给新队友。“汾河水情与长江不一样,长江流速要快得多,而且水况更复杂,所以我提醒大家,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然后刻苦训练,提升实力,才能确保横渡成功。”为了确保安全,太原方队还特意在训练中增加了水中脱困训练。

  说起自己与渡江节的缘分,段铸回忆说:“我原来在部队工作,特别热爱游泳。读了毛主席横渡长江的诗词后心潮澎湃,向往不已。心里一直想去武汉,到长江里沿着伟人的线路渡一次江。后来几经联系,终于在2012年完成了夙愿。”他介绍,在太原也有一群喜爱公开水域游泳的爱好者,平时大家就在汾河、水库里锻炼身体。大家都很想横渡长江,当一回真正的“英雄好汉”。

  现场观摩指导了太原方队训练的武汉市社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太原方队已完成了组委会要求的8次训练,在水中基本能做到队型不乱。“不过,汾河水况跟长江完全不一样,他们可能还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7月6日,他们也会派出部分代表来武汉参加试渡,这将有助于他们安全顺利地参加渡江节。”

  引进水下推进器

  为渡江方队推牌手减负

  各区方队“推牌手”训练后合影。长江日报记者 张琳 摄

  6月15日上午,渡江节组委会组织各区方队上百名负责渡江标志牌的推牌手,在武昌江滩附近江段进行训练,帮助推牌手熟悉水下推进器的操纵和使用。

  每年渡江节,各横渡方队都会有几名队员推动或牵引着标志牌在前面领航。此前,渡江标志牌全靠人力拖曳过江。2023年渡江节,组委会引进了一批水下推进器(电动板),大大减轻了推牌手的运动强度。不过由于是个新生事物,不少推牌手使用起来还不太适应,需要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

  来自汉阳区龙灯堤冬泳队的朱国华,是参加训练的推牌手之一。朱国华是一名公交司机,今年将代表经开区方阵参加渡江节。“训练时的长江水流不急,所以很轻松也很顺利。这个天气,下水游几圈是最开心的事情了。”他笑着说,“去年渡江节我就用过这个推进器,左右各有一个按钮,像汽车挂挡一样,按一个是一挡,两个同时按,速度会快一些。我觉得用起来没什么难度,确实比以前省力多了。”

  朱国华说,自己从小在江边长大,一到夏天就在汉江、长江里“打滚”,后来参军入伍,也经常在江里、海里训练,所以游泳技能一直保持得不错。退伍回到家乡后,他很快加入了龙灯堤冬泳队,并凭借出色的泳技成为长江救援队的一员。

  “武汉人热爱长江,喜欢游泳,这是从小就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表现这份热爱的方式之一,就是不管什么季节,不管什么天气,有机会就到长江、汉江里游一游。渡江节活动在武汉有几十年了,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传承了。”朱国华说。

  朱国华参加渡江节大概有十多次,成功横渡长江的次数已“数不清楚了”。因为对他来说,渡江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别人没事跑步打球,他没事就喜欢渡江。“对我们这些能在渡江节上推牌子的人来说,渡江是家常便饭,不会有什么困难,渡江就像回家一样轻松。”

  说完这句话,他潇洒地挥挥手,背起橙色的“跟屁虫”向江边走去。“别人过江要么过桥,要么坐轮渡,我们全靠游。我们中的好些人,早上从汉阳下水横渡长江来到武昌训练,训练完后再次横渡长江游回江对岸去。我们平常在江里游泳健身也经常这样,习惯了。”

  (长江日报记者张琳)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