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3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蔡蕾)4月23日,湖北省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湖北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武汉中院审理的某某公司甲、某某公司乙与武汉某公司、江西某某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据悉,本案系全国首例AI大模型商标侵权案件。
2023年4至6月,甲、乙公司陆续发布名称为“通义千问”“通义听悟”的AI大模型系列产品并进行公测。2023年10月,“通义千问”APP正式发布并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上线。
2023年6月—11月,甲公司、乙公司进入武汉某公司开办的网站后,检索“通义千问”,显示多个不同版本的APP下载链接,检索“听悟”“通义听悟”,显示“阿里通义听悟插件”“听悟”“阿里通义听悟插件v1.0”下载链接,软件厂商为某某公司甲。通过勘验,上述部分链接最终指向某某公司甲、某某公司乙的“通义千问”产品。
通过勘验,上述部分链接最终指向甲公司、乙公司的“通义千问”产品,上述链接在页面标题、软件名称、软件介绍、软件截图、下载链接等处均使用“通义千问”“通义听悟”或“通义”字样。
据此,甲、乙公司主张武汉某公司的行为侵害其商标专用权,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诉至法院要求武汉某公司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500万元并消除影响。
武汉中院认为,武汉某公司被诉侵权行为容易导致相关公众误以为涉案软件系由某某公司甲、某某公司乙提供,或者武汉某公司与某某公司甲、某某公司乙具有授权、合作等特定联系,从而造成混淆,构成商标侵权。
随后,武汉中院作出一审判决:武汉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立即停止侵犯甲公司、乙公司涉案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及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武汉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甲公司、乙公司经济损失20万元及维权合理费用30360元。武汉某公司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其运营的官方网站连续十五日发布声明,消除侵权影响。
湖北省高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案系全国首例AI大模型商标侵权案件。通过打击假冒AI大模型商标引流行为,保护了AI大模型开发者的合法权益,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
【编辑:王戎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