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这份工作每天收集“小幸运”

最近小绿听说,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家技术指导团队,在解放公园一片池杉林中,种下17个新优品种的酢浆草,营造一片“另类”酢(cù)浆草花海 。
向日葵、马鞭草、金鸡菊、格桑花……这些花海我都听过,就是没听过酢浆草花海。
这堪称“尖板眼”的酢浆草,均来自一位“酢浆草女孩”的精心收集与栽培。

她叫李娜,是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专门研究酢浆草的85后女工程师。从2019年起,她与酢浆草结下了不解之缘。
酢浆草常被人称作“幸运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细花小,单株种植很不起眼,在园林造景中常用来做“配角”。
怎么想到把花中“小透明”变成“另类花海”?酢浆草又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们和李娜聊了聊。
3年收集70个酢浆草品种
人称“酢浆草女孩”

纯绿白花三角叶酢浆草
16日一早, 李娜正在院内科研基地忙碌。 这里除了一排温室大棚,还有露天科研苗圃,里外一共收集、栽培了70多个品种、1000余盆酢浆草。

公园里最常见的紫叶酢浆草
李娜指着一种长着3片绿叶,细长的花茎顶端开着小红花的酢浆草说,武汉公园内常见的就是这种,叫关节酢浆草。还有一种是长着3片三角形紫色叶片,开淡粉色小花的紫叶酢浆草。
小绿也是常在武汉公园混迹的人,在苗圃站了一会有点震撼。
酢浆草的品种怎么这么多?都叫一个名,但 叶子和花朵的形状、大小、颜色,怎么相差甚远,甚至完全不同?


“ 秋之柠檬”和“爪子粉双 ”
单看叶片, 有的叶片又大又圆,有的叶片又细又长; 有的叶片串成“糖葫芦”,有的叶片舒展如风车。 有的叶片碧绿如玉,有的叶片鲜红似火; 有的叶片素面朝 天,有的叶片有着精美的花纹……
李娜笑道:“长相悬殊,各自精彩,正是酢浆草的魅力所在。”

李娜1989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硕士毕业于西北农林大学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专业,2014年进入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酢浆草结下不解之缘。
2019年,该院一位研究球宿根花卉的高级工程师即将退休,项目储备了不少植物品种。该院领导希望能将这个科研项目传承下去。
在与这些植物接触过程中,李娜对植株不高、花色丰富的酢浆草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她申请将酢浆草植物的收集与应用,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

酢浆草科研在全国偏于冷门,可供查阅的资料不是很多。李娜苦心经营,收集酢浆草品种及相关资料,逐一建立科研档案。
不到3年,她一共收集了70余个中外酢浆草品种,种植1000余盆。收集的品种数量,在湖北地区首屈一指。
每一个品种,每年都要翻盆种植、浇水施肥、防病治虫、观察记录,工作量不小,但李娜及其课题组成员融入其中,孜孜不倦。
酢浆草真好看
不过,名字更有意思

“日光 ”
如果你觉得酢浆草要么是白色要么是粉色,那你就错了。
李娜收集的70余种酢浆草, 不仅叶型不同,花色更是各不相同。



由上至下分别为:钝叶酢蜜桃奶油 、钝叶酢伊丽莎白 、紫白芙蓉酢浆草
品种名称更有趣: 黄蝴蝶酢浆草、哥德堡长发酢浆草、毛蕊风车酢浆草、“羞红”钝叶酢浆草、“双重麻烦”酢浆草……

哥德堡长发酢浆草:“我……长发吗?我只是发量大。”

毛蕊风车酢浆草:“这名字好,形象又洋气~”
李娜介绍,如果这些酢浆草表现很好,就可向解放公园别的树林,乃至向武汉别的公园,进行推广种植。
果真另类!
酢浆草爱打瞌睡,还轮流休息

小橘饼酢浆草
酢浆草品种收集不易,在武汉养活更不容易。夏天要会“游泳”,冬天还能扛冻。
这些酢浆草的原产地,位于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世界各地,其生长习性存在很大差异。是否能适应武汉的环境?李娜给它们来了场露天栽培试验。
配土、种植、翻盆、施肥、浇水、打药、观察、拍照、记录、整理资料…… 李娜将那些通过双重考验的留下来,继续做适应性栽培试验。 经过连续3年研究,终于筛选出了一些成绩优异的 “优等生”。

园林工人在解放公园池杉林间种植酢浆草
听说新优酢浆草“豪华阵容”首秀解放公园,李娜感到非常高兴。她前往该园,现场指导园林工人种植不同品种的酢浆草。
李娜介绍,根据生长习性和花期,酢浆草分为秋植型、春植型、四季型3种类型。不管属于哪一种类型,酢浆草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休眠。
春植型春生夏长秋开花,12月份至次年1月陆续休眠。秋植型刚好与它的习性相反,秋天种植,冬春开花,夏季休眠。而四季种植型的,种植的季节自由度大一些,休眠期相对而言也比较短。
如何让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外形和习性各异的酢浆草,在不同地域、不同景观中合理应用,扬长避短,将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公众,极具探索意义。
这些不同品种的酢浆草种在林间,由于花期和休眠期不一样,它们可以轮流开花,轮流“休息”,让市民看到更多林间美景。
为了这朵花
她变成“十万个为什么”

在李娜眼里,酢浆草有魔法,而她想做那个解谜人。
在李娜进行 露天栽培试验栽培试验的过程里,她惊奇地发现,在食物较少的冬季,竟然有一些小鸟飞到露天圃地,甚至潜入温室大棚内,刨食酢浆草的种球。
这让她深感好奇:小鸟是怎么准确地找到花盆内的种球的?难道是种球能散发出气味等独特的信息,为它们“导航”?
她还发现,有的酢浆草,一个小花序上竟然开出深红、玫红、粉红三种不同颜色的花朵; 还有的在同一朵花上,花瓣有一半是深红色,一半是粉红色,出现“嵌合体”现象。
酢浆草花朵一般是5枚花瓣,可偏偏有的种着种着,花瓣变成了4枚,而有的又会变成7—8枚。
酢浆草为什么会“变脸”? 这些“变脸”能否加以利用?
李娜对此感到着迷。她说:“我很惊喜,也很好奇。渴望通过研究,把它们身上像这样的谜一一解开。”

到2024年,李娜关于酢浆草的科研课题就将结题。 她说,到时自己将申请一个关于酢浆草项目延伸的课题, 将研究持续、深入地进行下去。
“很多人一辈子专注于研究一个领域,我也希望将酢浆草当作自己毕生的研究方向。”她说,“希望有一天,能培育出酢浆草新品种。”
文字|明眺生
图片|肖茗予 胡慧怡 毛润萍 明眺生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看展!一秒治愈不开心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