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见证武汉防汛抗洪历史变迁——龙王庙的“前世今生”

新闻中心 > B首页 > 生态频道

2022-08-31 19:40 来源: 武汉水务
【字体:


  本文字数:2784
  阅读时间:16mins
  Reading
  从祈求保佑到安然度汛
  龙王庙前世今生
  折射出武汉抗洪变迁
  供 奉龙王,引神相助
  龙王庙的传奇历史


  长江、汉水在这里汇集,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湖沼水网遍布。江河纵横、湖港交织,这里就是有着百湖之市称号的武汉。


  摄影:邹幼勤
  武汉,是一个与水相伴而生的城市,每年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6、7月份常出现梅雨季节,上下数千年这片土地也因此饱受汛期洪水之苦。


  要说起武汉防洪,那就是一部与水共生、与水相争的战斗史。每到汛期,长江、汉水水位猛涨,过去,地势低洼的地方常出现水天相连,洪水漫灌的景象。


  明洪武年间,因为汉江流域大暴雨引发的洪水泛滥,使汉水的出口由原来的沌口改道为龙王庙,而龙王庙地段河面狭窄,岸陡水急,船多倾覆,险象环生,故人们修建龙王庙祈求东海龙王保佑行船平安,龙王庙也因此由来,由于来往客商众多,龙王庙一直香火鼎盛,承载着无数商贾的期盼。
  众志成城,人定胜天
  龙王庙内竖起生死牌


  自龙王庙修建后,近代共发生三次特大洪涝灾害,分别是1931年武汉关水位28.28米,1954年武汉关水位29.73米,1998年武汉关水位29.43米。洪水无情人有情,在抗洪期间,也流传出一段段舍生忘死,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
  1998年汛期,暴雨频发,汉口龙王庙闸口洪水横流,滔天的江水犹如洪水猛兽一般张开了深渊大口,伴随着疾风骤雨,沿江大堤随时都有决堤的风险,如果不把堤坝守住,到时江水漫灌,水淹武汉,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雨水像不会停歇似的,那一年汛期整整持续了三个多月,长江流域一共出现了74个暴雨日,其中有八成以上是大暴雨。
  暴雨一直下,长江的水流越来越急,水位也越来越高,洪峰过境,武汉内涝积水,车如行舟,城市内部积水深处高达一米多深。


  那一年,干堤有处管涌喷出的水柱如碗口大,高一米多,危急时刻,68岁的老党员王占成,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水势湍急的洪流中,用身体去摸索管涌漏洞,由于江面漂浮物太多,摸了两个来回也没找到,他迅速上岸带上一根竹竿再次跳江,在江水里来回摸索,终于挑开漂浮物,找到漏洞所在,用双脚卡住洞口,高声求救。集结千余人奋战两小时,一包包黄土砸进去,一袋袋石头往里沉,到最后也数不清到底填了多少防洪材料进去,才把管涌堵住,堤坝免于决口。那天,人民日报的标题是《王占成救了大武汉》。
  那一年,十六位共产党员在抗洪一线竖起了一块生死牌,“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这是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他们将自身安危置于群众利益之后,24小时不间断值守,时刻监控大堤水位,排查渗水和管涌迹象,每当有人累了倦了的时候,看一眼生死牌就又打起了精神。


  “签生死牌,对于我们共产党员来说是义不容辞的,我知道一旦签下生死牌,意味着我身上的责任重于泰山,所以我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却也没有一丝一毫犹豫,我要保卫大堤,作为公安人员,我更要守护这座城市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利益重于泰山”马晓君说。
  数十万人民子弟兵集结于此,那三个月,他们终日泡在水里,脸上满是泥泞,雨水拍打他们的身躯,已经分不清他们脸上是泥水还是汗水,他们用血肉之躯铸造一座铜墙铁壁,一个个前仆后继的士兵,面对日益高涨的洪魔没有一丝一毫的退却。


  一个挨一个的肩膀,一双接一双的大手,一张又一张黄色的脸,不断运送着沙袋和粘土,他们用行动抢险情、运沙袋、堵管涌、巡大堤、救群众、保家园,最终打赢了这场洪水攻坚战,他们众志成城,一个人就是一杆枪,一个人就是一面旗,冲锋在一线。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首作于1998年的《为了谁》,也是群众心中对这些抗洪英雄们最美的讴歌。
  科学防汛
  武汉防洪险点变景点




  1998年洪水过后,龙王庙开展综合整治工程,“扩展口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治理”,汉口岸长1080米的河床岸堤采用抛石铰链沉排组合固脚、护坡防冲,桩基结合L型钢筋砼驳岸墙固岸,土工膜铺盖防渗。汉阳岸则退岸削坡60米改善河势,确保根除龙王庙险段隐患。


  龙王庙综合整治工程采用了铰链沉排等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其效果显著,工艺创新。2006年1月10日,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荣获全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


  曾经的防洪险地变成了绿意盎然的景观公园,住在周边的老爷爷、老奶奶总喜欢摇着扇子回忆龙王庙过去的故事,孙儿们听后总能发出一阵阵惊呼;潮流的青年男女从汉正街购物回来路过龙王庙,叽叽喳喳地细数今天的战果;情侣们在公园下方的亲水平台牵手散步,不时传来悦耳的笑声......


  1998年后,除了龙王庙开展综合整治工程,武汉也结合防洪与城市发展不断进行江滩整治和景观建设。今年汛期平稳度过,再不见过去大水淹城的场景,过去汉口江滩主要是码头、仓储、货物堆场、市政公用设施和大量临时设施,不仅影响武汉江段行洪,也影响江城形象。


  2002年至2005年,汉口江滩相继完成一二三期建设。近20年来,汉口江滩、汉阳江滩、武昌江滩、青山江滩、洪山江滩陆续建成,如今的武汉两江四岸已形成集防洪屏障、绿色生态、景观游憩,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色客厅”。曾经的武汉防洪险点摇身一变成景点,登高望远,一片风平浪静,山川秀美的模样。
  一闸一品,长江百里生态廊道
  助力建设世界一流滨水城市


  除了龙王庙公园,当年多个抗洪险段都有了巨大的变化,科学防汛,智慧升级后的防洪险段更具特色。


  武汉正在现有江滩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建设,2021年,武汉江滩闸口改造及景观提升项目主体工程全部完工,42座沿江闸口全部改造完成。沿线闸口按照“一闸一品”的思路进行重新规划设计和智慧升级。现在汉口江滩各个闸口,都已安装上组合式铝制防洪挡板。
  以前的闸口只能用作市民进出江滩的通道,断面较大,每次汛期到来之时,必须用人力运送沙袋、粘土等防洪材料对闸口进行封堵,费时费力,碰到特大洪水灾害时更是十分危险。而改造后的闸口外观不仅还原了城市历史风貌,颇为美观,并且也为新的防洪材料提供了隐形沟槽。这样新型的拼接式结构不仅操作方便,也更便于后期维护管理,有效解决抗洪抢险的难题。


  未来龙王庙效果图。
  近期至2022年底,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将基本贯通城区段江滩,市民可实现无障碍通行;中期至2025年,实现百里江滩岸线贯通;远期至2035年,实现“两江四岸”更安全、更生态、更人文、更通达、更开放。
  未来的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将以龙王庙为城市源点,覆盖长江、汉江全市域范围,统筹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努力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的示范、长江大保护的样本,世界级滨水空间的典范,实现“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从根本上解决滨水空间的盲点问题,追求城市与山水的和谐,保持生态的原汁原貌,助力武汉打造世界一流滨水城市。


  未来龙王庙效果图。
  从与洪魔斗争演变至与水和谐共生。龙王庙伫立千年,它见证的不仅是肆意泛滥的洪水之苦,也见证了武汉的历史变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的建设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END
  供稿丨局办公室
  文编丨江美美


  部分图文参考资料:
  ①长江日报武汉发布:构建防洪体系,加固河道提防,注入人文元素,武汉9处险段变身城市公园
  ②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龙王庙“生死牌”见证伟大抗洪精神,昔日防汛险段“入列”百里生态廊道
  ③湖北日报荆楚网:龙王庙:守望英雄之城 追寻红色记忆
  ④长江日报:1998年抗洪英雄再登龙王庙!回忆当年签下生死牌:争先恐后,毫不犹豫
  ⑤长江日报:“武汉防汛陈列展”汉口江滩开展,225张历史旧照串联武汉防汛史
  ⑥武汉市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