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实录?|?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十年来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
9月28日上午10:00,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十年来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参加发布会的人员包括: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孙斌、生态环境监测处一级调研员蔡艳兵、省环境执法监督局三级调研员黄冬生、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余江。新闻发布会由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杨正国主持。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十年来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孙斌、生态环境监测处一级调研员蔡艳兵、省环境执法监督局三级调研员黄冬生、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余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湖北省生态环境系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根本性变化,美丽湖北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这十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这些年各位记者朋友与我们一起见证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你们用真情和真心讲好了湖北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在此深表感谢!这十年也是我省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十年,是大气污染防治基础打的最扎实的十年,也是老百姓蓝天获得感最强的十年。
下面请孙斌处长介绍十年来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孙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的殷殷嘱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污染防治攻坚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了空气质量巩固改善,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十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国家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且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空气质量排名稳步提升,2021年我省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排位较2015年上升3位。从数据上来看,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3.5%;优良天数比率为86.2%,较2015年提升16.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级天数1442天,较2015年增加772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29天,较2015年减少165天。全省17个重点城市中有10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较2015年增加9个。这十年,是我省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十年,是大气污染防治基础打的最扎实的十年,也是老百姓蓝天获得感最强的十年。近日,生态环境部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湖北黄冈蓝天白云下的遗爱湖”从7000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是我省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缩影,生动的展现了我省蓝天保卫战的奋斗实践与不懈努力。
十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加强攻坚部署,依托省市县三级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部门协商联动工作机制。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气十条”)《湖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强政策创新,修订并发布了《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印发了《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自2017年以来省级共计安排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近4亿元。对7个地市实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出台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地方标准,以更严标准推进减污治污。加强考核评价,省委省政府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市州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和县域经济考核范畴,进一步压实了各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
二是推进结构优化调整
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十三五”期间,煤耗占比下降7.7个百分点,关停小火电机组30台、总装机70万千瓦,基本淘汰地级市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市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十三五”以来,“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43家,淘汰落后炼钢产能559万吨、水泥产能416万吨、玻璃产能1180万重量箱。大力调整交通结构,十年来,公路货运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水路货运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5个多式联运项目列入国家示范工程,武汉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襄阳、十堰通过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验收。2017年底全省完成黄标车淘汰近40万辆后,襄阳、宜昌等地率先开展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2018-2020年三年间共计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达46万辆。
三是深化“三源”污染防治
深化工业源深度治理,基本完成单机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累计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03个,启动11条水泥生产线脱硝深度治理,加速推进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玻璃、陶瓷、磷化、砖瓦等行业领域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推动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行业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完成近4000家涉VOCs企业系统摸排,深入推动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深化移动源污染监管,建立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执法监管模式,实现了机动车排放检验维护闭环管理。所有地级城市均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累计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7万余台,禁用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执法取得初步成效。深化面源污染防控,进一步强化道路和施工扬尘污染管控,积极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全省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
四是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印发了《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管理办法》,逐年细化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形成了重污染天气应对方案体系。将全省6532家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估,两年来共评定B(含B-)级及以上和引领性企业28家,积极引领了行业高质量发展。以武汉及其周边城市、襄荆荆宜大气污染通道2个典型区域为重点,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协作,因地制宜采取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应对质效不断提升。
五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密监测网络,通过建设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监测站、重点工业园区站、港口站、省级边界站和路边站,配备大气移动走航监测车,应用大气卫星遥感监测手段,建成68个固定式遥感监测点位、103 个黑烟抓拍点位、15台移动式遥感监测车,实现了遥感监测平台三级联网,“天-空-地”大气复合污染立体观测能力初步形成。强化平台支撑,不断完善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持系统,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加强成因研究,开展我省PM2.5及特征和传输规律研究,厘清了我省3条主要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以武汉、襄阳、宜昌、荆门为重点,组织开展PM2.5及O3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研究,为重点城市精准治污和科学治污提供科技支撑。
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积极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持续发力推动我省空气质量改善,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合格答卷。
一是加强源头防控,健全工作机制。立足“防污、控污、减污、治污”要求,压紧压实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推动各地攻坚机制顺畅运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标志性战役。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治污减排。全面摸排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积极开展生活面源管控,以更多污染减排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空间。
三是突出重点时段,组织专项攻坚。针对夏季臭氧污染、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时期,根据不同污染特征及管控重点,建立健全省级和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细化完善应对工作体系,科学精准开展污染应对活动。谢谢。
主持人:谢谢孙斌处长,下面请各位提问。
媒体提问
湖北日报:据了解,十年来湖北省在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孙斌处长回答。
孙斌:感谢您的提问。为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湖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源头治理,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具体来说,我们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机制抓落实。在建立健全省级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多地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中,襄阳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协作机制正逐步完善。
二是多措并举抓减排。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空气质量特点,围绕火电、钢铁、水泥、玻璃、陶瓷、铸造等行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针对重点产业集群分类施治,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27.3%、24%的基础上,2021年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减排1.53万吨、0.57万吨。在强化污染治理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应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热点网格、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加强涉气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确保连续稳定达标排放。
三是绩效引领抓提升。以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为重要抓手,对全省41个行业6500余家重点涉气企业进行绩效分级管理,指导企业争A创B,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在助推我省绿色转型发展升级中,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目前,全省上百家重点企业正在申报B级及以上绩效等级,这也将对我省大气污染减排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因地制宜抓帮扶。根据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形势,结合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持续开展多轮次的驻点帮扶,手把手、面对面指导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和基层监管能力提升。上周,我们刚刚结束了2022年度全省第四轮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帮扶。截止目前,共深入1480个点位(企业)开展现场帮扶,及时指导解决了一批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履行生态环境部门“防污、控污、减污、治污”职责,牢牢把握源头治理这个基本着力点,持续深入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中新社湖北分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大气环境监测有效支撑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请问大气监测能力有哪些提升?
主持人:请蔡艳兵调研员回答这个问题。
蔡艳兵:感谢您的提问。为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投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能力,持续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一是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十年来,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已增加至169个,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可监测大气物理特征或化学成分的超级站,由2个增至11个,已覆盖宜昌、襄阳以及武汉都市圈。为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我们还建设了13个工业园区监测站、9个交通源监测站。为掌握区域大气污染传输规律,建设了4个国家级区域站,3个省级边界站和1个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
二是大气环境监测指标不断丰富。十年前,我们主要监测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2012年起,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全省逐步将PM2.5和臭氧等关键指标纳入例行监测体系,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感受。除了常规大气污染物监测,现在我们还可以对大气物理特征和化学组分进行监测,监测指标达到300多项。
三是大气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十年前,老百姓出门看天气,现在出门看空气。十年来,我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预报预警精度越来越高,现在24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达85%左右,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同时,我们不断丰富预报信息内容、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帮助老百姓实时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
谢谢!
环境监察杂志:请问省执法监督局在组织统筹相关市州生态环境局参加部空气质量改善夏季在线监督帮扶中有哪些好的做法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主持人:请黄冬生调研员回答这个问题。
黄冬生:感谢您的提问。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湖北省建立全省夏季在线监督帮扶工作群,第一时间对夏季帮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建立日调度工作机制,切实传导压力,指导督促地方扛起属地责任,加强组织调度,带动地方积极行动,严谨细致排查国家推送交办的重点企业及突出问题线索。针对发现的问题,能够立行立改的,督促企业尽快整改,相关市州及时填写报送整改情况;需要技术改造、新增设备、开展监测、办理手续等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实时通过执法监管平台填报后续整改情况。
二是加强联动,统筹推进帮扶工作。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和落实监督帮扶工作要求,湖北省于6月上旬起开展全省大气监督帮扶工作。我们将部交办任务纳入厅领导带队的帮扶组,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配合,推动问题加快整改。在各帮扶组的大力支持和全力推动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帮扶行动不断深入、逐步见效。
三是交叉互查,提升实战练兵能力。省厅印发《湖北省开展夏季在线监督帮扶交叉帮扶工作方案》,第7轮抽调宜昌市、鄂州市、咸宁市执法金种子选手和帮扶城市执法人员共同开展现场检查,第8轮次抽调咸宁市、鄂州市执法尖兵组成两个专业组对黄冈市和黄石市开展现场核查。充分运用省级督导、交叉互查等方式,不仅进一步提升问题发现率,也锻炼了执法尖兵的实战能力。
四是加强监督执法业务培训。省厅利用全省百名执法尖兵培训班,邀请部评估中心技术专家对化工行业、工业涂装、包装印刷行业和加油站现场检查要点进行了再培训,并开展了现场教学。相关市州也持续开展行业检查要点、执法装备操作等培训,不断夯实执法监管基础,提升监督帮扶效能。
五是依托科技助力,提升执法效能。省厅持续督促指导地方加强科技执法装备配备和使用。我省武汉、黄石、黄冈3个城市通过采购、租赁、借用等方式强化装备配备,新增PID、无人机、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加油站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等便携监测仪器和走航车帮扶企业查找VOS废气泄漏、无组织排放等问题。同时也积极邀请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技术人员携带专业设备参与现场检查,精准发现废气直排,超标排放等问题。
谢谢!
国际在线:2013年以来我省在围绕大气环境改善方面,开展了哪些大气环境领域基础研究?在科学、精准治气上有那些重要举措?
主持人:请余江副院长回答这个问题。
余江: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气环境基础研究工作,开展了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攻关总理基金项目。深入城市一线开展跟踪研究和技术帮扶,全面指导各地科学、精准治污。
十年来,我省围绕“网-源-因-管-评” ,持续推动大气环境基础研究,着力构建科学精准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一是形成了“天-空-地”大气复合污染观测网络,通过1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级科研项目研究,构建了全省、武汉都市圈、襄荆荆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网络,实现了从省-市(县)-园区的联防联治一张网。
二是构建了高分辨率大气源排放清单,涵盖全省31200余家工业企业,1280余万辆机动车和17万台非道机械等污染源,为污染精准溯源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三是在全省尺度持续跟踪研究臭氧、颗粒物污染生消演变过程及成因,解析了我省3条主要传输通道,明晰了传输通道污染物组分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
四是建立了“一市一策”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防控驻点跟踪研究机制,开展了4个城市国家驻点和5个城市省级试点示范,采取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工作方式,为制定全省大气污染管控对策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实践支撑。
五是全面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评估,充分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和“天地车人”综合管控平台,开展多学科交叉多要素综合分析,实现了大气重污染过程评估,以及常态化管控效果评估,指导防治对策不断优化。
十年来,我省大气环境科研支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未来仍将持续强化基础研究,不断提升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治污水平,为保护蓝天贡献科技力量。
谢谢!
主持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文稿来源:湖北生态环境
参加发布会的人员包括: 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孙斌、生态环境监测处一级调研员蔡艳兵、省环境执法监督局三级调研员黄冬生、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余江。新闻发布会由省生态环境厅宣教处处长杨正国主持。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出席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十年来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请到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孙斌、生态环境监测处一级调研员蔡艳兵、省环境执法监督局三级调研员黄冬生、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余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湖北省生态环境系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根本性变化,美丽湖北建设迈出了重大步伐。这十年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十年。这些年各位记者朋友与我们一起见证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你们用真情和真心讲好了湖北生态环境保护故事。在此深表感谢!这十年也是我省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十年,是大气污染防治基础打的最扎实的十年,也是老百姓蓝天获得感最强的十年。
下面请孙斌处长介绍十年来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孙斌: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的殷殷嘱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污染防治攻坚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实现了空气质量巩固改善,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十年,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实现历史性改善。国家下达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且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空气质量排名稳步提升,2021年我省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排位较2015年上升3位。从数据上来看,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43.5%;优良天数比率为86.2%,较2015年提升16.1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级天数1442天,较2015年增加772天;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29天,较2015年减少165天。全省17个重点城市中有10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较2015年增加9个。这十年,是我省空气质量改善最明显的十年,是大气污染防治基础打的最扎实的十年,也是老百姓蓝天获得感最强的十年。近日,生态环境部与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晒晒我的‘家乡蓝’”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湖北黄冈蓝天白云下的遗爱湖”从7000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这是我省空气质量改善的一个缩影,生动的展现了我省蓝天保卫战的奋斗实践与不懈努力。
十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大气污染源头治理,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加强攻坚部署,依托省市县三级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部门协商联动工作机制。省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气十条”)《湖北省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强政策创新,修订并发布了《湖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印发了《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办法》,自2017年以来省级共计安排环境空气质量生态补偿资金近4亿元。对7个地市实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出台表面涂装(汽车制造业)、印刷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地方标准,以更严标准推进减污治污。加强考核评价,省委省政府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对市州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和县域经济考核范畴,进一步压实了各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
二是推进结构优化调整
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十三五”期间,煤耗占比下降7.7个百分点,关停小火电机组30台、总装机70万千瓦,基本淘汰地级市城市建成区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推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市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十三五”以来,“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443家,淘汰落后炼钢产能559万吨、水泥产能416万吨、玻璃产能1180万重量箱。大力调整交通结构,十年来,公路货运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水路货运比重上升3.6个百分点,5个多式联运项目列入国家示范工程,武汉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襄阳、十堰通过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验收。2017年底全省完成黄标车淘汰近40万辆后,襄阳、宜昌等地率先开展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2018-2020年三年间共计淘汰高排放老旧机动车达46万辆。
三是深化“三源”污染防治
深化工业源深度治理,基本完成单机装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累计完成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03个,启动11条水泥生产线脱硝深度治理,加速推进大型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加快实施玻璃、陶瓷、磷化、砖瓦等行业领域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推动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行业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完成近4000家涉VOCs企业系统摸排,深入推动加油站、储油库、油罐车油气回收治理。深化移动源污染监管,建立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执法监管模式,实现了机动车排放检验维护闭环管理。所有地级城市均划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累计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7万余台,禁用区内非道路移动机械环境执法取得初步成效。深化面源污染防控,进一步强化道路和施工扬尘污染管控,积极推进餐饮油烟治理,全省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以上。
四是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
印发了《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预警和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管理办法》,逐年细化完善应急减排清单,形成了重污染天气应对方案体系。将全省6532家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估,两年来共评定B(含B-)级及以上和引领性企业28家,积极引领了行业高质量发展。以武汉及其周边城市、襄荆荆宜大气污染通道2个典型区域为重点,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协作,因地制宜采取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应对质效不断提升。
五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加密监测网络,通过建设环境空气质量城市监测站、重点工业园区站、港口站、省级边界站和路边站,配备大气移动走航监测车,应用大气卫星遥感监测手段,建成68个固定式遥感监测点位、103 个黑烟抓拍点位、15台移动式遥感监测车,实现了遥感监测平台三级联网,“天-空-地”大气复合污染立体观测能力初步形成。强化平台支撑,不断完善湖北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决策支持系统,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为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加强成因研究,开展我省PM2.5及特征和传输规律研究,厘清了我省3条主要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以武汉、襄阳、宜昌、荆门为重点,组织开展PM2.5及O3污染协同防控“一市一策”驻点研究,为重点城市精准治污和科学治污提供科技支撑。
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强PM2.5和O3协同控制,积极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持续发力推动我省空气质量改善,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合格答卷。
一是加强源头防控,健全工作机制。立足“防污、控污、减污、治污”要求,压紧压实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责任,推动各地攻坚机制顺畅运行,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坚决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大标志性战役。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治污减排。全面摸排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区域、重点环节,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积极开展生活面源管控,以更多污染减排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和空间。
三是突出重点时段,组织专项攻坚。针对夏季臭氧污染、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时期,根据不同污染特征及管控重点,建立健全省级和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细化完善应对工作体系,科学精准开展污染应对活动。谢谢。
主持人:谢谢孙斌处长,下面请各位提问。
媒体提问
湖北日报:据了解,十年来湖北省在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主持人:这个问题请孙斌处长回答。
孙斌:感谢您的提问。为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湖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突出源头治理,从根本上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具体来说,我们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机制抓落实。在建立健全省级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多地成立由政府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中,襄阳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的大气污染协作机制正逐步完善。
二是多措并举抓减排。立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空气质量特点,围绕火电、钢铁、水泥、玻璃、陶瓷、铸造等行业实施污染深度治理,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和油品储运销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针对重点产业集群分类施治,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27.3%、24%的基础上,2021年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分别减排1.53万吨、0.57万吨。在强化污染治理的同时,我们还充分应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热点网格、在线监测等技术手段,加强涉气重点污染源环境监管,确保连续稳定达标排放。
三是绩效引领抓提升。以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为重要抓手,对全省41个行业6500余家重点涉气企业进行绩效分级管理,指导企业争A创B,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在助推我省绿色转型发展升级中,充分发挥示范效应。目前,全省上百家重点企业正在申报B级及以上绩效等级,这也将对我省大气污染减排发挥重要作用。
四是因地制宜抓帮扶。根据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形势,结合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持续开展多轮次的驻点帮扶,手把手、面对面指导企业污染治理水平和基层监管能力提升。上周,我们刚刚结束了2022年度全省第四轮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帮扶。截止目前,共深入1480个点位(企业)开展现场帮扶,及时指导解决了一批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履行生态环境部门“防污、控污、减污、治污”职责,牢牢把握源头治理这个基本着力点,持续深入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中新社湖北分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成效明显,大气环境监测有效支撑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请问大气监测能力有哪些提升?
主持人:请蔡艳兵调研员回答这个问题。
蔡艳兵:感谢您的提问。为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投入,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能力,持续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一是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十年来,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已增加至169个,实现了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可监测大气物理特征或化学成分的超级站,由2个增至11个,已覆盖宜昌、襄阳以及武汉都市圈。为加强重点污染源监控,我们还建设了13个工业园区监测站、9个交通源监测站。为掌握区域大气污染传输规律,建设了4个国家级区域站,3个省级边界站和1个国家大气背景监测站。
二是大气环境监测指标不断丰富。十年前,我们主要监测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2012年起,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全省逐步将PM2.5和臭氧等关键指标纳入例行监测体系,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越来越贴近老百姓的感受。除了常规大气污染物监测,现在我们还可以对大气物理特征和化学组分进行监测,监测指标达到300多项。
三是大气预报预警能力不断提升。十年前,老百姓出门看天气,现在出门看空气。十年来,我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能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预报预警精度越来越高,现在24小时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达85%左右,重污染天气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同时,我们不断丰富预报信息内容、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帮助老百姓实时了解身边的空气质量。
谢谢!
环境监察杂志:请问省执法监督局在组织统筹相关市州生态环境局参加部空气质量改善夏季在线监督帮扶中有哪些好的做法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主持人:请黄冬生调研员回答这个问题。
黄冬生:感谢您的提问。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湖北省建立全省夏季在线监督帮扶工作群,第一时间对夏季帮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建立日调度工作机制,切实传导压力,指导督促地方扛起属地责任,加强组织调度,带动地方积极行动,严谨细致排查国家推送交办的重点企业及突出问题线索。针对发现的问题,能够立行立改的,督促企业尽快整改,相关市州及时填写报送整改情况;需要技术改造、新增设备、开展监测、办理手续等不能立行立改的问题,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实时通过执法监管平台填报后续整改情况。
二是加强联动,统筹推进帮扶工作。为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和落实监督帮扶工作要求,湖北省于6月上旬起开展全省大气监督帮扶工作。我们将部交办任务纳入厅领导带队的帮扶组,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配合,推动问题加快整改。在各帮扶组的大力支持和全力推动下,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帮扶行动不断深入、逐步见效。
三是交叉互查,提升实战练兵能力。省厅印发《湖北省开展夏季在线监督帮扶交叉帮扶工作方案》,第7轮抽调宜昌市、鄂州市、咸宁市执法金种子选手和帮扶城市执法人员共同开展现场检查,第8轮次抽调咸宁市、鄂州市执法尖兵组成两个专业组对黄冈市和黄石市开展现场核查。充分运用省级督导、交叉互查等方式,不仅进一步提升问题发现率,也锻炼了执法尖兵的实战能力。
四是加强监督执法业务培训。省厅利用全省百名执法尖兵培训班,邀请部评估中心技术专家对化工行业、工业涂装、包装印刷行业和加油站现场检查要点进行了再培训,并开展了现场教学。相关市州也持续开展行业检查要点、执法装备操作等培训,不断夯实执法监管基础,提升监督帮扶效能。
五是依托科技助力,提升执法效能。省厅持续督促指导地方加强科技执法装备配备和使用。我省武汉、黄石、黄冈3个城市通过采购、租赁、借用等方式强化装备配备,新增PID、无人机、便携式烟气分析仪、加油站油气回收三项检测仪等便携监测仪器和走航车帮扶企业查找VOS废气泄漏、无组织排放等问题。同时也积极邀请第三方监测机构的技术人员携带专业设备参与现场检查,精准发现废气直排,超标排放等问题。
谢谢!
国际在线:2013年以来我省在围绕大气环境改善方面,开展了哪些大气环境领域基础研究?在科学、精准治气上有那些重要举措?
主持人:请余江副院长回答这个问题。
余江: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气环境基础研究工作,开展了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攻关总理基金项目。深入城市一线开展跟踪研究和技术帮扶,全面指导各地科学、精准治污。
十年来,我省围绕“网-源-因-管-评” ,持续推动大气环境基础研究,着力构建科学精准的大气污染防治体系。
一是形成了“天-空-地”大气复合污染观测网络,通过1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部省级科研项目研究,构建了全省、武汉都市圈、襄荆荆宜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网络,实现了从省-市(县)-园区的联防联治一张网。
二是构建了高分辨率大气源排放清单,涵盖全省31200余家工业企业,1280余万辆机动车和17万台非道机械等污染源,为污染精准溯源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三是在全省尺度持续跟踪研究臭氧、颗粒物污染生消演变过程及成因,解析了我省3条主要传输通道,明晰了传输通道污染物组分变化特征及污染成因。
四是建立了“一市一策”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防控驻点跟踪研究机制,开展了4个城市国家驻点和5个城市省级试点示范,采取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工作方式,为制定全省大气污染管控对策提供了丰富的科研实践支撑。
五是全面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效果评估,充分利用多源数据融合平台和“天地车人”综合管控平台,开展多学科交叉多要素综合分析,实现了大气重污染过程评估,以及常态化管控效果评估,指导防治对策不断优化。
十年来,我省大气环境科研支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未来仍将持续强化基础研究,不断提升时间、区域、对象、问题、措施“五个精准”治污水平,为保护蓝天贡献科技力量。
谢谢!
主持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参与。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
文稿来源:湖北生态环境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