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江夏生态环境这十年?|?江夏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准盲点?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促水清岸绿

新闻中心 > B首页 > 生态频道

2022-10-17 19:32 来源: 武汉生态环境
【字体:


  武汉生态环境这十年·江夏区
  2022年10月11日,《长江日报》刊发“赶考之路”专栏,专题报道“高扬生态文明旗帜的武汉答卷”,其中“江夏生态环境这十年”具体报道如下:




  江夏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准盲点
  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促水清岸绿




  安山国家湿地公园色彩斑斓。
  “三分山三分水三分田”,武汉市江夏区拥有的山水资源优势,境内水域面积广,大小湖泊共有22个。
  然而,由于历史积累问题较多,底子较薄,水污染防治一直是江夏区的重点和难点工作。近年来,江夏区委、区政府不断强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辖区内水环境质量。与2021年相比,今年上半年,江夏区22个湖泊中,有9个湖泊水质向好。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找准“盲点”、把握“特点”,江夏区聚焦“四点”,结合区域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深入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突出“重点”,注重统筹凝聚合力。紧盯梁子湖、斧头湖、金水河3个国控断面,依托河湖长制,统筹协调区相关部门,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确保完成国控断面考核目标。今年上半年,梁子湖、斧头湖、金水河水质均为Ⅱ类,国控断面水质均达标并明显改善。
  突破“难点”,实施退垸、港渠治理。完成了梁子湖(张桥湖)、斧头湖(中间湖、枯竹海)退垸还湖工作。张桥湖完成退垸4284.1亩;枯竹海、中间湖完成退垸20394亩,远超过省级退垸任务5000余亩;山坡湖、黄家湖已完成退垸共计4710.16亩;汤逊湖、青菱湖、野湖、黄家湖等湖泊退垸工作也正在推进中。
  找准“盲点”,开展排口排查溯源。对江夏区22个湖泊、34条河流入河(湖)排口进行了全面排查;按要求对入湖排口进行了整治,对36个入湖排口进行了立标;对34条河流排口进行了分类、编码,对169个入河排口进行了溯源,对15个排口进行了立标,拟定了53个入河排口整治清单。
  把握“特点”,强化水质分析研判。近年来,根据湖区水草生长特点,累计投资743.6万元用于打捞水葫芦、麦黄草等水上漂浮物;对长江杨泗村断面水质下降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对斧头湖断面个别月份水质容易超标的特点,开展加密加频监测;通过数据分析,查找原因、邀请专家进行分析研判,向区政府提出了治理建议。


  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
  紧跟企业需求加强帮扶指导
  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营商环境
  “作为湖北省首家通过重污染天气绩效A级评定的整车制造企业,和武汉市首家进入三个正面执法清单的企业,我们愿意继续在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创新管理思路,加强技术探索,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绿色品牌。”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下称“江夏区分局”)的帮扶支持下,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下称“上汽通用”)大力推进源头减排,大面积采用低能耗先进制造工艺和低污染的生产原材料,相关工作推进顺利。
  近年来,江夏区分局加强对生态环境正面清单企业帮扶指导,服务企业需求,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
  江夏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引导相关企业进行低挥发性有机物原辅材料替代示范项目的研发。2021年,上汽通用积极响应号召,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全水基清洗溶剂的技术攻关,最终成功在行业内率先完成半水基向全水基清洗溶剂技术的更新迭代,同时,还使用了一大批低能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工艺和废气收集治理工艺。
  江夏区分局还举办了如环保管理工作会、专题技术论坛、治污减排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企业环保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全员环保节能意识。2021年,上汽通用进入“疫情防控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和“日常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在江夏区分局指导下,上汽通用积极响应《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通过专家咨询和法规解读,完成油漆车间半水基型清洗溶剂到水基型清洗溶剂的切换,并于2022年3月在江夏区分局技术指导帮扶下,通过重污染天气绩效评级,成为湖北省首家通过重污染天气绩效A级的汽车制造企业,进入“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


  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监测站工作人员在汤逊湖进行水质采样监测。(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供图)


  江夏区生态环境部门在区内加油站开展臭氧污染防控联合执法检查行动。(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供图)
  以“生态立区”战略为核心
  不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江夏区环保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工作理念,以“生态立区”战略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以打好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三大战役”为重点,从源头抓起,从基础工作做起,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等各项工作,狠抓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和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不断提升环保工作水平,不断推动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实施污染防治行动,深化环境污染治理
  江夏区加大投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近五年来,“清水入江”、江夏污水处理厂一期、集镇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运营。强化专项治理,“三非三网”整治全面完成,畜禽退养、退渔还湖效果明显。“一江两湖”禁捕水域渔民渔船全部上岸,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全部完成。梁子湖水质逐步恢复至Ⅱ类,各主要功能湖泊水质保持优良,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湖泊全部消除。藏龙岛和安山2个湿地公园喜获“国字号”招牌。江夏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大气治理持续推进。2021年,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明确区内各单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职责分工,指导审核7家重点行业企业重污染天气环保绩效提级;完成20家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一厂一策”及7类重点行业(79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一行一策”编制工作,切实提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效果;完成12个街道小型空气质量站的安装工作等。2020年,组织全区82家重点企业现场学习填报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确保重污染天气期间空气质量达标;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和编码登记工作;开展用车大户入户抽检工作等。
  水环境治理继续加强。2021年,对江夏区34条河流的2533个入河排口进行排查,形成成果资料;完成集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江夏区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的标识牌设立及隔离网建设项目;完成2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和2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已实现全覆盖。在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设立一、二级保护区的标识牌和隔离网;实施龙床矶饮用水源保护区湿地水质提升净化工程等。
  土壤治理逐步深化。近年,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成果应用。督促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落实《湖北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暂行)》,制订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方案并组织实施,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情况。推进建设用地污染地块联动监管,完成武汉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调查核算项目。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按照规定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 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底线,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开展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专项检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专项检查、涉江河湖泊工业企业专项检查、环保污染防治设施专项检查、燃煤锅炉整治情况复查等专项检查,及时回应群众环境诉求,认真受理各类反映环境问题的投诉件。
  今年以来,共计出动环保执法人员1504人(次),检查排污企业756家(次),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并督促企业立行立改。开展工业废气违法排污执法检查,共检查印刷包装、工业喷涂类涉VOCs排放重点企业30家,立案查处涉VOCs违法排污企业4家,对辖区8家生物质锅炉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开展涉水企业环保执法检查,检查相关企业81家(次);开展固废(危废)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企业53家;开展“散乱污”专项整治执法活动,按照“关停取缔、升级改造、整合搬迁”分类实施综合整治;开展长江入河排口排查整治工作,配合上级部门持续开展96个排污口整治工作,组织开展验收、巡查、检测。
  ■ 扎实开展环境监测
  及时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紧扣网格化监测,认真开展污染源监测、环境污染纠纷监测等,做好辖区内环境空气,水、噪声和污染源监测工作,及时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开展好环境质量网络监测,做好生态环境质量信息公开。
  完成饮用水源地评估和信息上报工作,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巡查。对169个入河排口进行溯源,对21个排口开展了监测,对51个排口竖立标志牌。对列入市“三清办”要求整治的119个入湖排口进行巡查。
  近年,紧扣网格化监测,完成辖区内环境空气、降水、地表水、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源地水质、噪声和污染源监测工作,每年获得有效监测数据万个以上,及时编写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简报,分析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状况、变化的幅度及变化原因,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还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开展长江流域跨界水质目标考核的决策部署,完成江夏区范围内长江流域干流及支流三个考核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2021年,在梁子湖8条主要入湖港渠安装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提升监控管理能力;建成长江龙床矶水源地上游二级保护区水质预警自动监测站并投入使用,为保障龙床矶水源地水质安全提供水质变化预警。
  2019年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按照国家及省、市要求及清查建库成果,将全区1604家工业污染源、50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51处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家14台非工业企业单位锅炉及18处市政入河排污口纳入普查范围。


  武汉安山国家湿地公园内的水生植物。
  探索全市首例复垦利用先行试点
  废弃矿山变成山水优美的生态公园
  废弃的矿山变成了景致独特的郊野公园。曾经灰尘漫天、满目疮痍的采石场,如今变成了绿水青山、花香遍野的美好景象,江夏区推动督察问题彻底整改,让一座老旧的矿山面貌一新。
  灵山矿区西临长江,北靠丘陵,过去的几十年,在矿业经济的大背景下,由于长年开山采石,灵山方圆6平方公里内山体塌滑、危岩耸立、矿坑深陷、水土流失,采矿废料和弃渣随处可见,土地植被严重破坏。地质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问题制约了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周边乡村振兴。
  “以前这边放炮采石,我们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经常有石头崩过来掉在旁边。”说起以前,灵山村四组的村民王冬梅直摇头。
  2019年,灵山矿区作为武汉市首例复垦利用的先行试点开工建设。
  通过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完成危岩清除、山体锚固、削坡整形、主动防护、格宾围挡、土地平整、客土重构、路网分布、灌溉供排、挂网喷播、乔灌移种等工程。以治理复垦为模式的生态修复,做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经济可行。修复后矿区地质生态环境彻底改变,土地质量达标,配套设施齐全,生态作物和四季花卉植物丰沛,矿山生态公园景观形成。
  站在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内平整的塑胶路上,放眼望去,天空湛蓝,山峦青翠。以前卖石头,现在卖风景。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治理,灵山一期近700亩矿花苑已初具规模,春赏花、夏纳凉、秋观叶、冬咏梅,步步有景,季季如画。
  “跟当时种庄稼比,现在当然很幸福了,空气也比以前好多了!”如今在景区里干起保洁工作,王冬梅舒心愉快。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灵山矿区修复为起点,江夏区制定了“青山行动”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把全区剩余的19座废弃矿山全部修复完成。将矿山生态修复、复垦利用、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等相融合,打造“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区。“将废弃的矿山变成了绿水青山,今后,这些绿水青山会成为我们的金山银山。”
  文稿来源:长江日报
  策划出品: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江夏区分局 长江日报生态传播中心
  投稿邮箱:whcb027@126.com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