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约》COP14丨武汉经验全国推广,专家共议“东方智慧”
听说昨天《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边会是关于“神秘的东方智慧”。 这两天的边会,不止有“神秘的东方智慧”,还有“社区参与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干货满满。
能展开讲讲吗?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那······ 往下看吧
PART01
武汉经验全国推广
11日上午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边会
湿地保护的东方智慧研讨会
在线上举行
全国多地的湿地保护专家分享来自案例
互相学习可借鉴的方法
总结我国湿地保护的成功经验
▌湿地保护的东方智慧研讨会在线上举行。
本次会议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指导,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主办,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湖北省湿地保护基金会协办。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和修复工作,把湿地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 中国湿地公面积约5600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
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中国湿地保护经历了摸清家底和夯实基础、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三个阶段。30年来,中国政府带领社会各界努力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
▌ 东湖迎来40年来最佳水质。 陈迪 摄
中国是全球首个完成三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的国家,目前已拥有国际重要湿地64处,建立了60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00余处湿地公园和为数众多的湿地保护小区。重要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湿地调查监测体系已初步形成。《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执委办主任孟宪林说:“ 中国认真履行《湿地公约》,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推进全球湿地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
▌与会嘉宾做主旨演讲。
研讨会上, 位于武汉的中科院水生所分享的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获得与会专家的肯定 。
水生所研究员吴振斌介绍,针对保护与治理中遇到的无法满足面源污染控制和深度水质净化、单一技术净化效率低功能局限、忽视水生植物功能和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等三大问题,水生所研发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生态工程组合技术、以水生植被恢复为核心的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方面,中科院水生所是国内发表该领域文章数量最多的机构。
▌ 东湖水下森林。记者何晓刚 摄
吴振斌说:“我们参与过武汉汉阳六湖湿地工程、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南湖保护修复工程等一大批武汉市的湿地项目。同时,我们还走出湖北,参与了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人工湿地、杭州西湖水生态修复、海南人工湿地等湿地项目。目前,水生所研发的湿地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已推广应用到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
在嘉宾论坛环节,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闽江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杭州西溪湿地国家湿地公园、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等机构和组织的代表也分享了各自的保护成果与经验。
▌ 江苏 盐城
中国绿化基金会秘书长陈蓬将会议讨论出的东方智慧总结为七个方面:
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手段为辅;
优化保育措施,加大管护力度;
强化专业培训,壮大人才队伍;
兼顾保护与发展,促进“两山”互动;
依托科技进步,勇于开拓创新;
注重开放合作,加强多方交流;
广泛组织动员,开展自然宣教。
大家的发言展示了东方大国湿地保护的智慧成果,将为推动全球湿地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PART02
社区参与湿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
10日上午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基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湿地保护论坛
在线上成功召开
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 围绕
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建言献策、分享经验
▌ “基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湿地保护论坛”在线上成功召开,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分享经验。
11月6日发布的《武汉宣言》提到, 确保原住民和地方社区充分参与各类湿地的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对湿地保护与发展的多功能需求逐渐成为国际趋势。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全面优化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进而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让湿地资源为人民谋福利。”会上,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大学教授袁兴中结合三峡库区移民与澎溪河湿地保护、重庆梁平区小微湿地的探索等5个实践案例,探讨了对湿地保护与发展的多功能需求。
彭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重庆市建立的第一个湿地自然保护区。从小在澎溪河畔长大的朱时平和父母坚持在这里守护湿地,已经成为一名耐水淹木本植物栽种的行家能手。
“几天前,朱时平跟我讲,多年来巡护湿地,他们已经跑烂了100多双鞋子。”袁兴中认为,湿地保护事业离不开原住民的参与,但这种参与不仅是让他们被动地参与一些巡护,还要让他们成为保护区的主人,从中享受到生态的红利。
▌ 重庆梁平
2022年,重庆市梁平区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袁兴中指出,梁平以小微湿地的生态保育、环境治理、湿地农业、乡村旅游等多功能,真正实现了乡村的绿色发展,让原住民享受到湿地带来的生态红利。
在“可持续生计”板块
TECHNOLOGICAL
▌ 武汉市观鸟协会正在观鸟。颜军 摄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赵江波提出观鸟产业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行动与思考;
湖南省津市副市长戴宏凯基于法国开发署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分享了调整周边社区产业链,落实生态保护政策,对退塘还湿,调动居民的积极性参与式保护的案例;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结合当地实际,向大家介绍了滨海湿地社区以共同治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关于“社区自然教育”
TECHNOLOGICAL
阿拉善SEE江淮项目中心区域代表许缘针对合肥周边湿地自然教育体系,总结了“政府主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引导企业资源投入,充分调动社区、校园的积极性,面向合肥公众”的有益经验;
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是海南首个政府与公益组织共建共管保护地,号称“中国最美丽小鸟”的蜂虎也栖息繁衍于此。 海口市畓榃湿地研究所自然教育主任李乐介绍,借助蜂虎这样的流量担当,机构开发了一系列湿地保护的自然教育课程,向海口市民和中小学生提供课程服务、环境解说,让受众从发现自然到关爱自然。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戚洪帅向大家介绍了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关键技术; 广西国仁农村扶贫与发展中心项目经理梁湄雨结合社区参与的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处理实践,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项目的社区参与原则;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可持续发展总监王颖以“珠江三角洲水生态系统恢复和社会参与试点项目”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昆明翠湖水生态修复试点项目”为例,介绍了基于NbS的城市湿地修复;( NbS即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保护、可持续管理和恢复自然的和被改变的生态系统的行动,能有效和适应性地应对社会挑战,同时提供人类福祉和生物多样性效益。)
保护国际基金会(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蓝碳主任(Blue Carbon Director)María Claudia Diazgranados分享了哥伦比亚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案例。
圆桌对话环节
TECHNOLOGICAL
政府代表(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张苇)、科学家代表(重庆大学教授袁兴中)、公益组织代表(武汉市观鸟协会颜军)、企业代表(腾讯基金会袁萌)、渔民社区代表(张义涛)等湿地保护各利益相关方就“湿地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平衡”展开了激烈讨论。
会议尾声,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联合智渔、美境自然、海南观鸟会、湛江爱鸟会等机构发布了“ 建立社区可持续发展行动互助网络倡议 (包括文明赶海的子倡议)”,号召全社会爱护环境、保护海洋、尊重社区。与会各方呼吁,通过推广周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推动湿地保护的同时,探索在发展与保护中取得平衡的方式 。
本场论坛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联合中国国际经济咨询有限公司、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二级巡视员杨锋伟、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作为指导单位代表发表致辞。
为祝贺“《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召开,由SEE基金会、武汉市观鸟协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的 “武汉国际观鸟节”公益活动于本次论坛闭幕式上正式启动 。活动在武汉市区内,设立观鸟比赛和全民观鸟周等多个环节,通过充分发挥微信小程序“观鸟君”的识别、科普、记录等数字公益技术力量,提升全民对湿地鸟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展示中国湿地保护成就,分享中国经验。
长江日报记者 :李玉莹 覃柳玮 编辑:王爽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湿地公约》COP14丨 武汉获得这项全球最高荣誉!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