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雨水5秒内就渗透消失 这条马路下有个天然“蓄水池”

新闻中心 > B首页 > 生态频道

2023-01-10 00:00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长江日报讯(见习记者栾嘉雯 通讯员曹薇 严刚 实习生罗扬)一场大雨过后,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流去哪了?在洪山区南湖的烽火路,这些雨水会先渗入到地下的天然“蓄水池”,再缓缓流入市政排水管网。7日,长江日报记者实地探访这条新建成不久的马路得知,这条全长810米的道路仿佛有魔力会“吸水”。

  记者从洪山区建设局获悉,由洪山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武汉城市发展集团下属机施公司施工的烽火路应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据介绍,烽火路南起江楚大道、北至江国北巷,串联起江盛路、武梁路、楚祥大道、三环线、四环线等城市道路,是南湖片区居民前往白沙天街和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的重要道路。

  “过去由于市政管网容量不足,缺乏雨水径流缓冲设施,道路容易产生积水现象。”项目负责人赵庆告诉记者,为提升道路建设品质,海绵设施配套安装成为此次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其中,非机动车道铺设了透水沥青,人行道则全部安装透水步砖。

  记者在现场看到,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比非机动车道地面大约低10厘米,整体看上去好像一个大型的“凹形花盆”。“这个是下沉式绿地,专门给道路设计的天然‘蓄水池’,最多可蓄水430吨。”项目技术负责人何屹峰介绍,人行道的雨水渗入透水沥青及透水铺装,流入下沉式绿地,机动车道的雨水则通过道路两侧每隔20米安装的开口站石汇入可过滤泥沙等杂物的沉淀池,再漫溢到下沉式绿地,进而实现对雨水进行储存。

  “强降雨渗入地下过程中,经过层层削弱再双向流入下沉式绿地,待其蓄水饱和,雨水再从渗管里排入市政雨水管道系统。这样路面不仅不会产生积水,也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和延长蓄存时间,降低强降雨时市政管网的排水压力。”何屹峰说,如果地面采用硬铺装,雨水则会在地面汇集形成径流,从道路两侧的雨水篦子直接流入排水管网。

  为验证道路的排水能力,记者将一小瓶水倒在了人行横道的透水步砖上,水原地下渗,没有在砖缝处形成水流,5秒过后,地面仅留下水印。“透水砖由颗粒较大的材料制成,通过填料的过滤吸附,还能渗入土壤补给地下水,从而实现雨水的慢排缓释。”何屹峰说,此外下沉绿地全部种植水生植物,这些还能作为植物的生存用水,最大程度利于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张家湾街道烽火社区居民蔡维嘉告诉记者,烽火路去年年中通车之后,下雨天经过此路段时,鞋子和裤腿几乎没有被雨水沾湿。

  “烽火路主要体现‘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滞、蓄、净、排的原则,也是洪山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道路的其中一条。”洪山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环境”理念目前已应用于城市建设各方面。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可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