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生态打底 擘画移民产业示范新蓝图——长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纪实

新闻中心 > B首页 > 生态频道

2024-01-28 14:52 来源: 长江水利
【字体:

  冬日清晨,位于湖北省孝感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肖李村的长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里,多彩的田园与山峦互相映衬,呈现一幅美丽乡野景象。十年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设计集团从水利规划设计“跨界”探索生态农业,成立长江生态农业示范(孝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态公司”),倾力打造移民生态产业示范基地,为移民生产安置寻求可靠出路;同时,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4年新年伊始,长江委党组书记、主任刘冬顺到长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调研指导工作,对长江设计集团创办长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予以充分肯定,他说:“长江设计集团积极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以移民生产安置和示范培训为切入点,探索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生态农业新路子,为新时期移民安置和库区发展开新局、谱新篇做出了有益尝试。”

  山区里的生态农业园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站在长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入口,放眼望去,三面山峰环绕,拥住一方沃土,一渠碧水成为基地与周边村庄的天然屏障。

  连片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宛如错落有致的“银飘带”,三两台农机耕作其中;不远处,林果区一行行、一排排的果树犹如等待检阅的列队士兵;一片片防风林从山腰蔓延至山顶,在冬日的暖阳中展示出或伟岸或婀娜的姿态。

  这一片置身山区、仿若世外桃源的农业示范基地,是长江设计集团从水利规划设计“跨界”探索生态农业,开展移民产业示范结下的累累硕果,是生态农业的生动演绎。

  基地的源起,还要说回到2012年——彼时,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

  “长江设计集团,也就是当时的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敏锐关注到这个时代信号,结合长江流域移民生态工程培训需要、立体高效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布局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启贵介绍,基地在十年建设实践中,自觉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生态农业实践中不断取得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调和主旋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如何绿、山何以青?金山银山怎么构建?移民产业安置的新路怎么趟?对于长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而言,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跨界”探索需要作答的难题。

  经十多处地点综合比选,2013年5月农业示范基地定址在孝感市双峰山肖李村。“基地选址在双峰山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比如具备一定土地规模,居民活动尽量少,农业面源污染少等等。其中,生态因素是最重的考量指标。”生态公司董事长陆望明介绍,基地选址伊始,便锚定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以这1848亩土地的山、水、林、田作为整体生态系统,开展了生态农业实践。

  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在长期依赖化肥、化学农药、除草剂的这片田地里,在昔日的低产“望天丘”上种出高品质生态蔬菜水果……对于十年前的肖李村村民,这简直想都不敢想。长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一步步将“不敢想”变成了现实。

  筹建之初,基地花费三年时间,在田地里种植大豆、豌豆、蚕豆等豆科作物,种了耕、耕了种,不寻求收成,只为这些“根瘤菌”作物帮助改良土壤。再通过土壤配方检测,有针对性地添加有机肥。同时积极引进“外脑”,组建“智囊团”,邀请来自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作为技术支撑团队,搭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框架,如今已取得显著成效。

  爽口、脆嫩、味浓的黄瓜,皮薄、肉厚、籽少的茄子,酸甜、多汁、软糯的沙瓤西红柿……这些基地产出的优质生态蔬果,每年都会应季摆上市民的餐桌,广受欢迎。安全、放心、口感好,是消费者对基地蔬果作出的一致好评。

  基地历年运至武汉农业检测中心检测送检的生态蔬果,在严格的检测标准程序下,相关指标检测结果远远高出绿色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标准。“改良土壤,我们增施有机肥、种植豆科作物固氮肥田;长草多,我们就人工除草、养禽控草;出现病虫害,我们以鸟治虫、挂防虫板、人工剪枝,严重的就予以销毁后换地再种,尽量生态防害、生物防治。”相关生产人员介绍,基地重视农业管理措施防控,加强物理技术防控,巧用生物因素防治病虫草害,以“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基地生产出的有机生态蔬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基地的核心区域,在丛丛竹林掩映中,能看到黑土猪养殖区的一角,几百头毛色漂亮、膘肥体壮的黑土猪或来回跑动,或扎堆侧躺,听着音乐、晒着暖阳甚是惬意。但令人疑惑的是,听得见猪叫却闻不到臭味,看得见猪舍却见不到粪污。

  经工作人员解释,记者注意到,猪的粪污通过管道被统一收集后,泵送至沼气发酵罐,经过集中发酵、固液分离等后成为有机肥,并就地循环消纳利用。“沼气用于基地生产生活,沼液还田作为种植蔬菜的肥料,形成‘猪-沼-菜’模式,做到了生猪养殖全循环、零排放、零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陆望明说,这样的模式不仅能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还能提升农田耕地质量,实现减投增收。

  水的元素也成为基地中亮眼的一环——猪场下方从山腰到山脚自然分布的三级生态湿地中,莲藕、狐尾藻、香蒲、黄菖蒲等水生植物盎然生长,既形成了湿地景观,发挥了净化塘作用,还涵养了山中水源。

  攀至山头,俯瞰整个基地,山顶及基地的风口种植防风林、山腰栽种果树、山脚种植生态蔬菜,生态湿地、生态黑土猪养殖区、林下鸡养殖区等和谐地交错其中,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系统融合在一起,集山、水、林、果、蔬、畜于一体的立体种养有机生态农业样板呼之欲出。

  让“试验田”变“示范田”

  基地1848亩土地中,有1300余亩是山林,仅500亩左右是传统农田。对于发展现代规模化农业来说,这样的面积未免有些“局促”,但作为移民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却是绰绰有余。

  “基地以示范为主、生产为辅,没有大体量、规模化的种植养殖。”陆望明介绍,基地集成示范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并优中选优加以推广,目的是让新品种、新技术更快更好地惠及水库移民。

  “尤力克柠檬开始挂果了!”生态育种大棚内,尤力克柠檬、香水柠檬这两个品种上演了一场试种“角逐”。“南果北种”是基地的一次大胆尝试,试验不同作物跨区栽植的可能性。

  基地里播种的不仅是绿色无公害放心农作物,生态育种大棚、果林中还有多种引种试验作物。果树中仅桃树就有中油24、黄肉蟠、毛蟠、水蜜桃等10多个高端桃品种,为不同区域水库移民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做出了有益尝试。

  据介绍,基地试验种植的柑橘品种,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得到推广种植,助力乌东德水电站移民产业安置。

  作为长江流域移民生态工程示范培训点,长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水利水电、农业农村、文旅业等相关从业人员20余批次的参观考察,在移民生产安置、生态农业示范培训、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典型示范。

  此外,基地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成果,已经应用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乌东德水电站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国家农业公园规划、农业产业园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几十余项规划中。

  让基地的“试验田”都成为“示范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针对生态基地下一步高质量发展,刘冬顺强调,一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在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生态景观等方面要与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高度契合;二要立足自身、借鉴同行,总结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形成系列先进的、务实管用的项目管理模式、投资运作模式、循环产业发展模式以及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三要注重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生态产业要与水土保持工作、移民安置、城乡一体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河湖保护治理等工作统筹考虑,进一步诠释基地生态产业升级、服务移民产业示范的应有之义,更好服务移民、造福农民,为国家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编辑:朱曦东

  值班主任:徐嘉潞

  值班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