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江城绿水青山,生态环境志愿服务一直在行动。他们如繁星闪烁,点缀在武汉江河湖泊的各个角落,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发挥着自己的特长,用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脚步丈量着江城日新月异的美妙变化,充分展现了对生态环境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人人都是生态环境志愿者
烈日当空,一位皮肤黝黑、身材结实的男子,身着“绿色江城”的蓝色T恤,套着防晒袖套,正在用无人机航拍。
“酷热的天气是调查湖泊的好机会,外拍能见度好,便于看到湖泊河流的生态全貌。我们开发了‘江湖网·预警图’水环境保护监测平台,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将武汉166个湖泊全景图搬上‘云端’,让市民能够便捷地了解湖泊情况,参与湖泊保护。”他是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柯志强,也是“武汉绿色江城环保服务中心”的创始人。
他的故事始于21年前的一次“绿色环保万里行”。他驾驶着一辆二手小汽车,携带着一张中国地图,穿越中国的山川大漠,感受生态环境变化。五年的时间,他走过22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行程8.6万公里,拍摄环保图片10000余张,他所携带的那张中国地图也盖满了150多枚地方环保部门的印章。2008年7月,柯志强抵达首都北京,将一幅盖满全国各地环保部门印章的绿色中国地图,以及沿途所收集的环境资料献给了原国家环保部。
“绿色环保万里行”结束后,他成立了武汉绿色江城环保服务中心,开展了“行走江湖”“保卫府河大调查”“湖泊每月清洁日”“民间河湖长”等一系列江河湖泊保护行动。“只要心中有江湖,人人都是河湖长。”如今,柯志强依然坚守在环保一线,每年对武汉的江河湖泊进行实地巡护调查,行程近3万公里。
为引导更多公众加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2020年,“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在柯志强的协助下组建。作为总队召集人,他用自身的行动,激励着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志愿服务事业中来,现在总队汇聚了来自环保组织、高校社团、企业队伍等110多个志愿服务团队,经常性参与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2万余人。
爱湖护河是我们的日常
8月的武汉,炎炎夏日,酷暑难当。武汉经开万达里整整齐齐地坐着一群人,他们中有的是民间河湖长,有的是对爱湖护河感兴趣的社区居民。现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武汉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河湖长日常工作及暑期管控重点,宣讲结束后,大家一同前往附近的湖泊开展现场巡湖。
防溺水设施是否安置、河湖长公示牌是否完好、河湖岸线是否清洁,工作人员为河湖长们介绍在巡查时需要关注的重点。“尽管我已经不是河湖长了,但我一有时间还是会去月湖开展巡查。”参加活动的还有全国最美生态环境志愿者文昌植,他是武汉市从事生态环保公益事业的第一批民间湖长,也是月湖保护行动的民间召集人。从2012年开始,文昌植组建月湖民间团队10多个,带动数千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河湖保护,巡湖2000次,在相关部门和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月湖水质越变越好。
和文昌植一样,爱湖护河已成为众多志愿者的日常。2015年,“爱我百湖”牵头在全市公开招聘民间湖长;2017年,为全市范围内166个湖泊征集民间湖长,成为全国率先发动民间力量保护水环境的开拓者。每年为市、区选聘民间河湖长超过500名,聚集社会各界环保志愿者10000余名。
作为“民间河长”的武汉纺织大学绿色环保协会,定期巡查校园中的“跑冒滴漏”,通过智能技改,打造“学校+公司+志愿者”的三方联合节水巡查体系,对校区26275米主管线数据采集和监测。“经审定确认,2023年节水总量为95.4万吨,节水率为46%,并以湖北省级水效领跑者第一名身份,入选国家节水平台展播,获水利部专项奖励资金。”协会负责人姚瑶自豪的说道。
随着志愿者队伍的庞大,“爱我百湖”已设立3座民间河湖长驿站,每年对所有征集的民间河湖长开展实用技能、专业知识等能力培训,组织志愿者参加座谈会,开展水质检测、水生植物辨认等涉水特色志愿服务,直接参与人员20000人次,让更多的市民从旁观者变成了水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江宁河美,岸定湖清是我们团队的追求,绿水青山更是江城最亮丽的一张生态名牌。”爱我百湖协会干事冯莉坚信,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就能织密河湖保护网,守护好我们的碧水蓝天。
我们都是节水护水的宣传员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折射长江生态环境变化的“风向标”,被称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圆圆的脑袋,很可爱。”在全国第一所“守护江豚示范学校”武汉市江汉区大兴路小学的课堂上,同学们讨论到。“通过帮助学校打造主题活动空间和开展特色培训课程,让更多学生了解江豚,并以实际行动参与保护江豚及长江生态。”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干事邓晓君介绍。
“我是一滴小水珠,随着姜古迪如冰川融化,顺江而下,听过长江三峡的两岸猿啼,闻过江汉平原的稻谷飘香,一路向东跑过6300多公里……”在校园课堂,武汉市最美志愿者、武汉生态环境博士志愿服务团团长徐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同学们了解长江生态环境的有趣故事,他还通过制作《一滴水的长江之旅》等科普微视频广泛宣传“长江大保护”理念。
现今,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在长江沿岸已建立10所“守护江豚示范学校”,组织80多名志愿者走进校园课堂,走到学生身边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向小学生传播江豚保护知识,为长江大保护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自协会的志愿者第一次参与‘全民爱豚月’活动回来后,就开展直播助力江豚重返武汉活动,通过两年多坚持不懈的蹲守观察和视频记录,发现新洲区双柳挖沟段有十五头左右的江豚在此生活安家”。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徐建利说。现在协会每月定期组织2次文明垂钓宣传和河岸清洁活动,引导更多人投身长江江豚保护。
“‘全民爱豚月’是2021年6月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联合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发起的。”邓晓君补充道。在每年6月全民爱豚月期间,基金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教志愿活动,服务时长超1000余小时。基金会还策划“为江豚奔跑接力”“长江江豚随手拍”等项目,已吸引近30000名志愿者加入保护长江江豚的队伍中来,连续开展7届“江豚小小宣讲员”活动,已培育超500名小小江豚志愿宣讲员,他们在引发全民关注、普及江豚和长江大保护知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的回信,让武汉的生态环境志愿者深受鼓舞。武汉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总队各团队及志愿者表示:“我们将以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为榜样,尽己所能,播撒热情,持续响应‘长江大保护’和‘河湖长制’政策,积极组织志愿者同心协力守护江河湖泊水资源,共同谱写‘美丽中国’新篇章。”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让我们人人尽责、久久为功,自觉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在志愿服务中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众心齐,泰山移。”守护绿水青山,保护母亲河,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