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01-11 11:38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 蔡家园
  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作家而言,毕生都要认真阅读两部书,一部是文字之书,一部是生活之书。前者由汗牛充栋的经典构成,是一个作家汲取思想资源、提升文化素养、涵养审美底蕴、学习写作技巧的宝库,后者则是一个作家获取素材、激活思想、孵化灵感的活水源头。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谈到作家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柳青也说过,一个作家一生要读三所学校,一是艺术学校,二是生活学校,三是政治学校。他同样强调了作家要读好生活这部大书。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有伟大的文学作品,无不扎根于生活沃土。因此,如何处理自我与生活的关系,是每一个作家都必须直面的问题。所谓阅读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正确、有效地处理自我与生活的关系的能力,具体言之,是指一个作家如何进入生活,如何敏锐地感知、发现、提炼生活并对其中有意义的部分进行对象化处理的能力。作为置身于“生活”之中的一分子,作家应该怎样提升阅读生活的能力呢?
  很多时候,一些作家习惯于躬耕在自己熟悉的一亩三分地里,醉心于对人物生存状态和具体生活情境进行精描细刻,而忽视了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性变化的辨识与把握,以致陷入“只顾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困境,影响了作品的气象与格局。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已经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一代人最高远、最宏大的目标,这就是时代前进的方向;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人类共同美好生活的愿景。只有清晰地把握住这样的历史方向,才能够穿透具体的、琐碎的、平凡的日常生活去深刻理解新时代的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与辛勤创造,才能够拨开岁月的烟尘看清时代发展的主流与支流、社会进步的平坦与曲折,从而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全景与细部了然于胸。作为时代之子的作家,必须把握并顺应时代发展方向,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在场”姿态直面人生、介入现实,努力解读人民的心灵秘密,在书写人民史诗的过程中创造出时代的独特美学精神。因此,对于一个作家而言,建立清晰的方向感,是提升阅读生活能力的前提。
  要想获得对于生活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还需要秉持总体性思维。长时期以来,由于受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念的影响,人们不再以总体性视野去观照世界,而是强调其“分裂”性,譬如时间与空间的分裂、局部与整体的分裂、个人与集体的分裂。“分裂”导致人们对世界认知“碎片化”,其结果就是个体自由被异化或落空。马克思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就是社会。”这就要求作家必须以总体性思维去观照生活,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和秉持天下情怀,将人、人性置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视域中以及中西交互的视域中进行历史化的、整体性的审视。只有将时代生活视为一个整体,充分认识其丰富性、复杂性与有机性,才能敏锐而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本质特点、生活的全息图景与社会的细微脉动,真正读懂时代和人民,进入到当下文学生产的核心。
  作家要想提高阅读生活的本领,还需反思自己面对生活、进入生活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彻底而谦卑地“敞开”自己,才能真正做到用心、用情投入火热生活。所谓“敞开”,是指生命体验的敞开。作家的社会实践一旦脱离了直观的、幽微的生命体验,脱离了作为个体人对于社会、时代变迁的切肤感受,而仅仅依赖美学的、符号学的或文化学的、社会学的、历史学的概念来抓取生活、概括生活,那就很难说他真正感悟了多姿多彩的生活,更不用说抵达历史的幽深之处了。作家必须与人民共情甚至共命,也就是将自己的生命体验向着亿万人民的生活敞开,向着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去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只有这样方可写出五彩斑斓、意蕴丰厚的中国故事,展现出新时代的新精神、新风貌与新气象。另外,作家还需要对生活保持谦卑。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穷人的银行家”的穆罕默德·尤努斯曾说过:“当你将世界放在掌心仅以鸟瞰的角度去审视它时,你很容易变得傲慢自大——虽然你意识不到,一旦拉开距离,事物会变得模糊不清。我选择‘蚯蚓’的视角。”作家审视生活需要精英视角、平民视角,更需要“蚯蚓视角”,后者贴着弱者、贴着底层,能使人从内心焕发出谦卑、正义、善良、怜悯与关爱。只有真诚地放低身段,将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去,才能准确感受并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与生命的光彩。
  任何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作家,都必须将不断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终身必修课。“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文学的正途。因为生活的宽度与厚度,决定着作品的宽度与厚度,也决定着作品的最终价值。 (作者为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
  刊载于《长江日报》2021年12月31日第14版
  【编辑:王冲】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