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爱乐情怀
□ 梅明蕾
一位在英国攻读音乐人类学的武汉籍学子,不久前经人介绍找到我,说想了解武汉非职业乐团群体的生存状态。我不过在业余乐团里拉琴自娱,面对这样的题目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虽无具体统计,感觉上武汉非职业(业余)乐团数量不少,除开不成建制的“散兵游勇”,正式挂了号、拉出来还满像样子的非职业乐团,约摸着应上了两位数。乐团成员身份不一:退休专业演奏人员、音乐院校在读或已就业学子及具一定演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等,不一而足。虽个人身份不一,整体却有“爱乐”这个最大公约数,也是大家能走到一起的理由。乐团成员多抱着“好玩”的目的而来,又具有一定水准和眼界,“玩好”遂成为各位的基本共识,大家明白,只有“玩好”才更加“好玩”。“好玩-玩好”在此形成一个良性的逻辑闭环。
“玩好”说来轻松,做来方知不易。业余乐团固然少了功利的盘算,却也缺少将人拢在一起的硬约束;加之诸如排练场所、演出机会、创办经费等必要资源的缺乏,若没有最初草创者的雄心、韧性、无私和神通广大,乐团只能止步于一厢情愿的想象中。经历者一路走来,甘苦自知。
基本条件到位,只是搭起一个架子,架子中填充何种品色,则取决于演奏音乐的人,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则是乐队指挥。举凡乐团定位、曲目选择、日常排练、演出执棒等运作过程,担纲者非指挥莫属。如果说乐手是音乐会这盘大菜的食材,指挥则是掌勺的大厨。指挥的爱乐情怀、艺术修养、业务素质、与人交往的能力等,最终体现在“服众”二字。个人经验,这样的角色,最好为专业人士所常任。实际上在“非职业”的圈子里,并不乏对执棒充满热情或欲望的业余爱乐者,他们缺少的是系统的科班训练,多的是将音乐当作信仰般的热爱。也许在非职业乐团的生存状态下,后者往往更具决定性。
与留洋英伦的学子对谈,被询问次数最多的是“为什么参加业余乐团?”我不解其反复追问,反问道,一个“热爱”的回答难道还不够?
抛却功利地专注于某件事,本身就意味着热爱。名人业余爱乐的故事太多,印象深刻的一个人,是央视多年前报道过的旅美天文物理学家马中佩,马教授从小就想做太空人,却在十几岁时获得小提琴比赛第一名。虽最终将天文物理作为毕生志业,却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相关课程的同时,又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这是一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迷人的“业余”。其实包括非职业乐团在内的每个人的“业余”背后,何尝未深藏其人生至爱和精神后花园。
作为一个拥有千万量级人口的特大城市,武汉只有一两个专业交响乐团,这无论如何都有捉襟见肘之感。就此而言,众多非职业乐团的兴起无意间或起到“补缺”作用。当我随乐团走进大中小学、音乐厅、群众艺术馆、图书馆报告厅、大大小小的企业,当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老柴的音乐迎来热烈掌声,我们惊喜之余,也为自己这一腔爱乐情怀获得的回报感到欣慰。
本文刊载于长江日报2022年1月18日第7版
【编辑:宗夏】
一位在英国攻读音乐人类学的武汉籍学子,不久前经人介绍找到我,说想了解武汉非职业乐团群体的生存状态。我不过在业余乐团里拉琴自娱,面对这样的题目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虽无具体统计,感觉上武汉非职业(业余)乐团数量不少,除开不成建制的“散兵游勇”,正式挂了号、拉出来还满像样子的非职业乐团,约摸着应上了两位数。乐团成员身份不一:退休专业演奏人员、音乐院校在读或已就业学子及具一定演奏能力的音乐爱好者等,不一而足。虽个人身份不一,整体却有“爱乐”这个最大公约数,也是大家能走到一起的理由。乐团成员多抱着“好玩”的目的而来,又具有一定水准和眼界,“玩好”遂成为各位的基本共识,大家明白,只有“玩好”才更加“好玩”。“好玩-玩好”在此形成一个良性的逻辑闭环。
“玩好”说来轻松,做来方知不易。业余乐团固然少了功利的盘算,却也缺少将人拢在一起的硬约束;加之诸如排练场所、演出机会、创办经费等必要资源的缺乏,若没有最初草创者的雄心、韧性、无私和神通广大,乐团只能止步于一厢情愿的想象中。经历者一路走来,甘苦自知。
基本条件到位,只是搭起一个架子,架子中填充何种品色,则取决于演奏音乐的人,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则是乐队指挥。举凡乐团定位、曲目选择、日常排练、演出执棒等运作过程,担纲者非指挥莫属。如果说乐手是音乐会这盘大菜的食材,指挥则是掌勺的大厨。指挥的爱乐情怀、艺术修养、业务素质、与人交往的能力等,最终体现在“服众”二字。个人经验,这样的角色,最好为专业人士所常任。实际上在“非职业”的圈子里,并不乏对执棒充满热情或欲望的业余爱乐者,他们缺少的是系统的科班训练,多的是将音乐当作信仰般的热爱。也许在非职业乐团的生存状态下,后者往往更具决定性。
与留洋英伦的学子对谈,被询问次数最多的是“为什么参加业余乐团?”我不解其反复追问,反问道,一个“热爱”的回答难道还不够?
抛却功利地专注于某件事,本身就意味着热爱。名人业余爱乐的故事太多,印象深刻的一个人,是央视多年前报道过的旅美天文物理学家马中佩,马教授从小就想做太空人,却在十几岁时获得小提琴比赛第一名。虽最终将天文物理作为毕生志业,却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相关课程的同时,又在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这是一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迷人的“业余”。其实包括非职业乐团在内的每个人的“业余”背后,何尝未深藏其人生至爱和精神后花园。
作为一个拥有千万量级人口的特大城市,武汉只有一两个专业交响乐团,这无论如何都有捉襟见肘之感。就此而言,众多非职业乐团的兴起无意间或起到“补缺”作用。当我随乐团走进大中小学、音乐厅、群众艺术馆、图书馆报告厅、大大小小的企业,当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老柴的音乐迎来热烈掌声,我们惊喜之余,也为自己这一腔爱乐情怀获得的回报感到欣慰。
本文刊载于长江日报2022年1月18日第7版
【编辑:宗夏】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