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美术馆“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获评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

▲“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展览合影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名单》, 湖北美术馆主办的展览“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获评优秀项目 (全国10个项目获评),在此次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中,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再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 ,我省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的 3个展览项目入选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 (全国30个项目入选)。
自文化和旅游部2012年启动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至今,湖北美术馆入选9次,其中5次获评优秀项目 :2014年“大漆世界——湖北美术馆馆藏漆艺作品展”、2017年“美在民间——湖北美术馆馆藏工艺美术教育家张朗作品及文献”、2018年“寓言——刘政德雕塑艺术展”、2019年“艺道融心——湖北美术馆藏朱达诚雕塑作品展”、2021年“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

▲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优秀项目名单
“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
“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以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为研究基础,集中呈现与武汉这座城市的地域风貌、人文图景相关的作品约80件,既有本土艺术家的创作,亦有在区域美术发展中出现的与武汉有着密切关联的艺术家的作品。展览以梳理地域美术、探讨城市精神源流、激励传承创新为宗旨,分为“武汉意象”、“人文江城”、“生命之歌”三个部分。



▲“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展览现场

▲部分展出文献
本次展览,是以“图像证史”的思维路径对藏品活化进行的积极探索,溯源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历史与人文。从城市风貌的客观呈现到人文景观的积淀梳理,再到伟大不屈的生命精神及其背后感人故事的叙述等,展览一方面串联城市发展变动中的景象,发掘图像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同时藉由图像记忆,探寻城市精神品格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发展的源流,以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激励文艺创新。
部分展品

▲武石 《最后一根钢梁》 版画 80.5cm×53.5cm 1957年 湖北美术馆藏

▲刘依闻《长江大桥》油画 35cm×135cm 1958年 三峡美术馆藏

▲卢柏森 《飞架》 油画 126cm×140cm 1994年 湖北美术馆藏

▲陈隆田 《东湖游泳场》 油画 23cm×34.5cm 1956年 湖北美术馆藏

▲钱延康 《昙华林》油画 27cm×36cm 20世纪50、60年代 湖北美术馆藏
▲邹国华、王贵洲、王霞宙、张振铎 《武钢全景》 中国画 23cm×647cm 1958年 湖北美术学院藏

▲严云开 《历史蜃楼》 水彩 73.7cm×109.5cm 1990s 湖北美术馆藏

▲唐小禾、程犁 《生命的归宿和起点之舞-跳丧》 油画 185cm×500cm 1983年 湖北美术馆藏

▲唐小禾、程犁 《生命的归宿和起点之舞-摆手》 油画 185cm×500cm 1983年 湖北美术馆藏

▲刘智平 《武大樱花》 水彩 75cm×55cm 2014年 湖北美术馆藏

▲王福臻 《春天》 雕塑 30cm×61cm×36cm 1983年 湖北美术馆藏

▲傅中望 《生命使者》 雕塑 60cm×50cm×34cm 1984年 湖北美术馆藏

▲王小宝 《红土情》 油画 200cm×155cm 1999年 湖北美术馆藏

▲刘吾香、吴星 《2020:武汉加油》漆画 100cm×150cm 2020年 湖北美术馆藏
▼▼▼
本次展览开创参观新方式,推出集文创产品、互动参观、抖音宣传于一体的展览“参观护照”和“参观券”(书签),观众通过关注湖北美术馆官方抖音账号、拍摄展览小视频,领取“参观券”和“参观护照”并到现场盖章留念。展览文创产品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纷纷来到美术馆参观打卡,拍摄小视频转发,探寻藏品背后的故事。

▲“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参观护照、参观券及打卡印章

▲观众领取展览参观护照后在展厅现场打卡盖章

▲湖北美术馆抖音宣传

“记忆中的武汉——一座城市的人文图景”
主办单位:湖北美术馆 学术主持:冀少峰 艺术总监:傅中望 展览策划:胡 莺 展览统筹:刘力英 执行策划:马文婷、任勇文 藏品支持:马文婷、张 丽 展示设计:乔 杰、许 健、田 野 公共教育:雷雅婷、刘梦盈 媒体宣传:夏 梓、曾 静、符 坚 展示展务:何淑君、张 骞 展览会务:黄 利、王佳雯
编辑/楚小游
来源/湖北美术馆
审核/厅艺术处
编发/湖北文旅之声
- END -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