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全民阅读”“古籍保护”?分别连续第九次、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03-10 11:59 来源: 湖北省图书馆
【字体: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 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值得关注的是, “全民阅读”是自2014年起, 连续第九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古籍保护”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全民阅读
  历届政府工作报告里对于全民阅读的提法:
  2014年
  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2015年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
  2016年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017年
  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2018年
  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
  2019年
  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2020年
  倡导全民健身和全民阅读,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
  2021年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导全民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与全民阅读有关的规划和指导意见:
  2012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纳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01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纲要》将全民阅读工程列为“十三五”时期文化重大工程之一,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我国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印发。
  2020年
  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提出到2025年,通过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全民阅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氛围更加浓厚,成效更加凸显,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法治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民综合阅读率显著提升。
  2021年
  中宣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提出了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总体要求,部署重点工作及组织保障等措施。通知指出,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对推动书香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凝聚全国人民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馆界持续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也是重要的阅读服务阵地,在推广全民阅读活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9年“4·23世界读书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图书馆界,共同向社会发出图书馆人对于服务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倡议。倡议提出要“坚持思想引领,弘扬时代精”、“组织全域联动,实现融合发展”、“优化阅读环境,引领阅读风尚”、“创新技术应用,提升用户体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普惠均等”。
  图书馆始终把倡导全民阅读、培养国民良好阅读习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不断开拓创新阅读推广形式,为读者提供优质阅读资源与场所,重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阅读需求,立足本地特点、资源优势,打造巩固丰富多彩的品牌阅读活动,在疫情常态化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为读者提供服务。
  图书馆为有效推进全民阅读战略的开展和实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
  古籍保护
  古籍保护工作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各级各相关部门及广大古籍保护工作者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积极推进,古籍保护工作成绩斐然。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迄今已有14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会同全国古籍保护单位主要完成了包括: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进行《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评审工作;进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工作;影印出版古籍;建设“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培养古籍保护人员等大量工作,带动了国家珍贵古籍的保护、修复与利用。
  2020年,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全国2760家单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工作,270余万部古籍拥有了“身份证”,众多“遁世”古籍重新现身。由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组织,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支持,各地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实施的“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服务行动”,从2015年起已连续开展7年,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载誉累累,为“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目标的完成作出重要贡献。“中华古籍数字资源库”,能够统一检索国图藏珍贵古籍和与外界共建古籍资源,2021年11月,“中华古籍资源库”实现免登录阅览,10万部(件)古籍珍本随时可以出现在读者案头,让古籍阅读不再是难事。近三年来,数字方志、甲骨拓片、西夏文献、碑帖菁华、前尘旧影的用户访问量逐年持续增长。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认为,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需要:加强党对古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古籍保护工作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深入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夯实基础,统筹做好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出版、数字化、推广等方面的协调,加强人才规划、学科建设、职业资格等,调动从业者积极性,加大对从业者的管理;全面促进古籍的转化利用,如对古籍的标点、整理、释读、传播、开放(数字化)、教育等;进一步调动社会资金力量参与古籍保护,加强制度建设和各项保障措施,使古籍保护迈上新台阶。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在《关于将“古籍保护学”作为一级学科的提案》中提出,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打造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培养古籍事业的适用人才;古籍保护为一级学科已经具备基础,希望尽快实现。
  来源:图书馆报
  编辑:鄂小图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