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像宝塔究竟是何种塔?|三镇古今
在明、清两代,胜像宝塔与黄鹤楼同时耸立在黄鹄山上,相映成趣,闻名于世。光绪十年(1884)黄鹤楼遭火灾焚毁,剩有白塔巍然不动,在山头面对大江屹立,直到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才将其拆迁至蛇山上。
胜像宝塔有不同的名称,如胜像宝塔、宝像塔、万年塔、元威顺王太子墓、元威顺王世子墓等。《钦定四库全书·湖广通志·卷八十一·陵墓志》则认定此塔为墓:“威顺王太子墓,一名胜像宝塔,在黄鹤楼前,天启元年,塔下石墙裂寸许,有烟腾出,或云墓灯也。”清康熙《湖广府志·卷二·古迹志》中也明确记载,宝像塔是元威顺王太子墓,可见白塔为墓的可能性极大。
追寻威顺王的历史,也和元末农民起义军有关系。
元末徐寿辉农民起义军中的高级将领,也就是被陈友谅处决的将军倪文俊,是一个军事奇才。徐寿辉起义当年,驻藩武昌的威顺王宽彻普化奉命率儿子别帖木儿、答帖木儿前往蕲州镇压红巾军。结果在金刚台一役中,元军大败,威顺王的儿子别帖木儿被生擒,答帖木儿去哪了,没有任何交待。从至正十一年(1351)答帖木儿参战到至正十五年(1355)威顺王在沔阳彻底失败,还有四年多的时间,四年间,看不到答帖木儿的任何消息,他肯定没有活着回到威顺王府,或许沉睡在这座精美白塔之下的太子正是答帖木儿。
关于威顺王太子墓,还有另一说,即此塔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是用来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康熙年间刘献廷的《广阳杂记》就持这一说:“黄鹤楼前有白石浮图,工丽无比,为西番阿育王塔式,四周镌大梵书,恨不能译其语;南向建石坊,题曰胜像宝塔,大元至正中威顺王太子建”。他把威顺王太子墓变成了“威顺王太子建”,一字之差,白塔遂由墓塔变成了佛塔。
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孙星衍,精于金石碑版。他在清嘉庆年间编写有专门记录碑刻作品的《寰宇访碑录》,其中也确认白塔有石牌坊,并有建立的年代:“胜像宝塔石坊题字,正书,至正三年(1343)”。用这个记载否认白塔是威顺王太子墓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至正三年”与蕲州之战相差八年。但笔者想知道的是,至正三年的字样真的是至正三年刻上的吗?如果是这一年刻上的,就是毫无疑义的佛塔。既是佛塔,为何少见明代的书籍和文章来记录呢?
1955年,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迁移白塔。迁移时确实挖出了石门槛、牌坊的柱础以及与柱础相接的一周方形围拱,但在这次迁移过程中,在塔室内靠近塔心木柱洞处,横置着一件石经幢(音床,古代宗教石刻柱)和一个铜瓶,瓶底为凹形,平面刻双勾字两行:“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戌九月乙卯谨志”;瓶腹刻有“如来宝塔 奉安舍利 国宁民安 永承佛庇”字样。这些铭文说的是瓶内装着佛的舍利,刻记时间是公元1394年10月13日。
距今已经有628年的白塔仍然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文/董玉梅 湖北武汉人,武汉地方志专家,武汉文史馆馆员。)
【编辑:朱曦东】
胜像宝塔有不同的名称,如胜像宝塔、宝像塔、万年塔、元威顺王太子墓、元威顺王世子墓等。《钦定四库全书·湖广通志·卷八十一·陵墓志》则认定此塔为墓:“威顺王太子墓,一名胜像宝塔,在黄鹤楼前,天启元年,塔下石墙裂寸许,有烟腾出,或云墓灯也。”清康熙《湖广府志·卷二·古迹志》中也明确记载,宝像塔是元威顺王太子墓,可见白塔为墓的可能性极大。
追寻威顺王的历史,也和元末农民起义军有关系。
元末徐寿辉农民起义军中的高级将领,也就是被陈友谅处决的将军倪文俊,是一个军事奇才。徐寿辉起义当年,驻藩武昌的威顺王宽彻普化奉命率儿子别帖木儿、答帖木儿前往蕲州镇压红巾军。结果在金刚台一役中,元军大败,威顺王的儿子别帖木儿被生擒,答帖木儿去哪了,没有任何交待。从至正十一年(1351)答帖木儿参战到至正十五年(1355)威顺王在沔阳彻底失败,还有四年多的时间,四年间,看不到答帖木儿的任何消息,他肯定没有活着回到威顺王府,或许沉睡在这座精美白塔之下的太子正是答帖木儿。
关于威顺王太子墓,还有另一说,即此塔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是用来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康熙年间刘献廷的《广阳杂记》就持这一说:“黄鹤楼前有白石浮图,工丽无比,为西番阿育王塔式,四周镌大梵书,恨不能译其语;南向建石坊,题曰胜像宝塔,大元至正中威顺王太子建”。他把威顺王太子墓变成了“威顺王太子建”,一字之差,白塔遂由墓塔变成了佛塔。
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孙星衍,精于金石碑版。他在清嘉庆年间编写有专门记录碑刻作品的《寰宇访碑录》,其中也确认白塔有石牌坊,并有建立的年代:“胜像宝塔石坊题字,正书,至正三年(1343)”。用这个记载否认白塔是威顺王太子墓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至正三年”与蕲州之战相差八年。但笔者想知道的是,至正三年的字样真的是至正三年刻上的吗?如果是这一年刻上的,就是毫无疑义的佛塔。既是佛塔,为何少见明代的书籍和文章来记录呢?
1955年,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迁移白塔。迁移时确实挖出了石门槛、牌坊的柱础以及与柱础相接的一周方形围拱,但在这次迁移过程中,在塔室内靠近塔心木柱洞处,横置着一件石经幢(音床,古代宗教石刻柱)和一个铜瓶,瓶底为凹形,平面刻双勾字两行:“洪武二十七年岁在甲戌九月乙卯谨志”;瓶腹刻有“如来宝塔 奉安舍利 国宁民安 永承佛庇”字样。这些铭文说的是瓶内装着佛的舍利,刻记时间是公元1394年10月13日。
距今已经有628年的白塔仍然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文/董玉梅 湖北武汉人,武汉地方志专家,武汉文史馆馆员。)
【编辑:朱曦东】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