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石不语?千秋传扬?|?首个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在汉举办
它,凭着天蓝水碧之色和莹莹润泽之光,在西方被装点在法老的面具、波斯的王冠之上;在中国与和田玉、岫岩玉、独山玉等美玉齐名。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历经夏商、两周、秦汉、隋唐及至宋明,中国绿松石文化绵延约9000年,承载着先民对真善美的追求,独具魅力,时至今日,依旧广受推崇。
《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展》汇集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8家文博机构的精美文物165件(套),向公众展示我国悠久灿烂的绿松石文化。该展览3月15日在武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开展,5月21日闭展。
▲ 绿松石饰 新石器时代贾湖遗址早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华光初现
最早的绿松石器距今约9000年
展览分为四个单元,以“何为松石”为切入点,按照时间顺序分“华光初现——新石器夏商时期”“流金耀世——两周秦汉时期”“宝竞风雅——隋唐宋明时期”三部分,循着古代绿松石文化的发展脉络,呈现我国源远流长的绿松石文化。展览结合陈列文物特点,充分利用场景画、图像和文字说明等手段进行阐释,充分烘托文物之美。
▲ 绿松石镶嵌片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良渚博物院藏
参展文物出自贾湖遗址、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晋侯墓地、马家塬墓地、曾侯乙墓、满城汉墓、吐尔基山辽墓、梁庄王墓等。
据介绍,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原大地的贾湖先民就率先制作使用绿松石。贾湖遗址出土绿松石色彩丰富,有天蓝、月白、墨绿等多种,造型简单,不加雕琢。展览展出的贾湖遗址早期绿松石饰,距今约9000年,是全世界已知最早的绿松石饰品。
▲ 绿松石鸮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展品中,还有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绿松石鸮,雕工细致精美,栩栩如生,反映了红山文化玉器工艺的较高水平。山东博物馆藏新石器大汶口文化玉串饰,玉片磨制轻薄,玉色莹润,造型丰富灵动,是史前先民组合项饰的杰作。 策展人李琪介绍,在新石器时代,绿松石最显著的功能就是装饰,目前已发现有头饰、颈饰、腕饰、耳饰等。
堪比“国玉” 镶嵌工艺助绿松石文化走向巅峰
绿松石原石多长于石缝之间,薄而小的特性决定了它特别适于镶嵌。新石器时代晚期,绿松石镶嵌技术就出现了,逐渐盛行于黄河流域,也见于长江下游地区。镶嵌工艺使得绿松石可以与其他各类材质相结合,呈现强大的包容性,在色彩搭配和构图造型上,表达出单一材质无法达到的效果。
▲ 腕饰 新石器时代龙山晚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李琪称,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文化走向巅峰,镶嵌技术和松石资源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出现大型松石作坊,绿松石享有堪比“ 国玉”的重要地位。她举例说,一条出土绿松石龙形器,长约70厘米,最小的嵌片仅1毫米大,制作这样的一件器物,需要很多工序,据估算,仅加工2000余片细小而规整的嵌片,至少需要1400余小时。“这种非经济性的装饰品,是王权礼仪的象征。”
▲ 嵌绿松石铜牌饰 夏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
此外,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藏嵌绿松石铜牌饰,是最具二里头文化特色的重器之一,将我国成熟的镶嵌工艺由此前认为的春秋战国时提前了一两千年。
李琪称,商代绿松石使用范围更为广泛,镶嵌技术与象牙、骨器也有结合,并延伸至青铜兵器、车马器上。位于长江中游的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了数量众多的绿松石嵌片和绿松石管、珠等。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商代绿松石镶金饰件,是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金镶玉艺术品,对于研究我国早期金器和金玉镶嵌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绿松石镶金饰件 商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藏
据了解,此次参展的文物件件都是精品,其中不少系首次外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嵌玉片漆木器,表面刻画兽面纹,数十玉片和绿松石镶嵌其间,以朱砂调漆勾勒轮廓,这件晚商至西周的器物,是目前成都地区所见最早的使用镶嵌工艺的漆器。据讲解员介绍,由于漆木器对保存环境要求极高,该文物出土后就被紧急封存在有机硅胶中保护。此前除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临展短暂露面外,长期放在库房养护。此次来汉展出,尽管蒙着“面纱”,观者仍为古蜀文物瑰宝赞叹。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藏春秋时期金柄蟠虺纹镶嵌绿松石铁剑,系东周黄金铸造工艺登峰造极之作,被称为“秦剑之星”,也是首次来汉。
各美其美 共同见证文明交流互鉴
数千年间,绿松石器的身影在盛世中原、辽阔草原、神秘西南、巍峨雪域都曾出现过。如今,它们跨越千载光阴,依然熠熠生辉,向人们讲述着过往的故事。
▲ 玉串饰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 山东博物馆藏
在中原文化中,“古之君子必佩玉”,佐玉美石绿松石,常作为重要点缀出现在组玉佩、玉串饰中。“环佩玎珰,这些精美文物在给人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是当时礼仪制度的见证。”李琪说。
内蒙古博物院藏战国时期嵌宝石虎鸟纹金牌饰,体现北方游牧民族以猛虎来寄寓自己的族星——昴星。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西汉珠被,被认为可能是文献中所谓的“珠襦玉柙”。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藏金牌饰,为难得一见的雪域瑰宝。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嵌墨玉绿松石金耳饰、嵌宝石鎏金包银漆盒,则是草原奇珍的代表。
“透过不同区域的文物,可以发现绿松石文化地域特色鲜明。”李琪介绍称,翠如青天的绿松石与黄金色彩对比强烈,在金银器上镶嵌绿松石深得游牧民族青睐。这种审美偏好影响了北方地区的绿松石器风格。随着汉代丝绸之路开通,相关工艺也传至内地。西南地区的古代先民,则擅长用细碎如米的绿松石碎片反复镶嵌,极尽繁复之美。巍峨雪域的吐蕃人,喜将绿松石点缀到衣物、金银容器上,成为藏族装饰的重要特色。同时,本地元素也交融了大唐气象,一件吐蕃时期的嵌松石立凤金头饰件,镶嵌的绿松石大部分保存完好,立凤羽翼丰满、展翅昂立,栩栩如生,是大唐气象在雪域器物上的典型呈现。
▲ 珠被 西汉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湖北省博物馆藏金镶宝石白玉镂空云龙冠顶,松石与红蓝宝石、祖母绿等一同出现在器物之上,璀璨夺目。“与该冠顶一起出土的梁庄王文物,有大批异域珍宝,可以看作是郑和下西洋和海上丝绸之路极盛时期的缩影。”李琪说。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绿松石的地方,也是世界最主要的绿松石产地,湖北又是中国绿松石主要产地之一。本次展览是国内首个聚焦中国古代绿松石文化的主题展。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说,这些不同风情的文物珍品,跨越广袤的地域,穿越时间的长河,见证着中华文明不断包容互鉴、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举办此次展览,正是希望带领公众探寻先民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相关文章推荐
38家文博机构联手打造这个精品展,来看上新了那些绿松石文物珍品
编辑/楚小游 来源/湖北日报 编发/湖北文旅之声
- END -
本公众号为公益文旅宣传,如有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致电删除。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