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频道 收起频道

首次!一城两件“国宝级”元青花梅瓶,跨越700年相聚了!

新闻中心 > B首页 > 文旅频道

2022-05-12 17:40 来源: 长江网
【字体:
  长江网讯(见习记者包孟 通讯员丁燕)“要是有一件元青花瓷器就已非常了得了,更何况两件元青花梅瓶能齐聚在一起,那意义更重大啊。”武汉博物馆馆长王瑞华说。
  5月10日,武汉博物馆恢复开放第一天,“花开并蒂 梅韵江城——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博物馆藏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首次联展”开展。
  两件国宝级“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跨越700年重聚首,为市民展示同一时代的不同文物故事。
  元青花梅瓶重聚
  “意义重大”
  元代时期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青花瓷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也因此元青花是中国古代青花瓷中的精品。“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仅存于世的以人物图案为主题的元代青花珍品,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当前世界上存有的元青花不足400件,其中绘有人物及故事情节的更是凤毛麟角。”王瑞华说,目前出现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分别在武汉的湖北省博物馆和武汉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作为武汉博物馆闭馆两个月后第一次恢复开放策划的展览,意义重大。两件“隔江相望”的梅瓶实现首次聚首,一是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国际博物馆日”,二是以“瓶瓶相聚”寓意“平平安安”,期望市民在疫情期间出行平安。“你看,我们展览的门都设计的是一个宝瓶状,期望所有人都能‘平安’。”王瑞华说。


  两件国宝“元青花梅瓶”首次聚首。见习记者包孟 摄
  江城齐聚两宝
  各自有“前世今生”
  两件相同名字的“梅瓶”,其实拥有不同的“前世今生”。
  说起武汉博物馆馆藏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的故事,馆长王瑞华在展会上,回忆起了当年与“梅瓶”相遇时的情景。
  1987年10月的一天,一对夫妇抱着一只梅瓶走进位于武胜路的文物商店。王瑞华看到他们手中的梅瓶,迅速向店里负责收购的老师傅王协臣汇报。王协臣仔细地端详了梅瓶,认定是真品后决定出价收购。结果经过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这对夫妇抱着梅瓶离开了商店。王协臣看着夫妇的背影,不禁心中暗自惋惜。站在一旁目睹这一切的王瑞华,赶紧追出了店门,再次真诚商量。最终这对夫妻决定将梅瓶留在国家收藏机构。


  武汉博物馆藏梅瓶。 武汉博物馆 供图
  2010年,武汉市文物商店与武汉博物馆合并,这件梅瓶也从此成为武汉博物馆(武汉市文物交流中心)的“镇馆之宝”。


  湖北省博物馆藏梅瓶。 武汉博物馆 供图
  2005年11月至2006年1月,湖北省文物局组织湖北省考古研究所、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钟祥市博物馆成立明代郢靖王陵墓发掘考古工作队,对湖北省钟祥郢靖王墓进行考古发掘。郢靖王朱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四子,其妻郢王妃与郢靖王合葬。随葬之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见证了这段“生同衾死同穴”的爱情故事。后来这件“四爱图”梅瓶被移交湖北省博物馆当做“镇馆之宝”永久保存。
  同一时代不同文物故事
  据专家介绍,两梅瓶造型、胎质上相似,釉色稍有不同,湖北省博物馆所藏梅瓶其青花发色淡雅青翠,武汉博物馆所藏则偏蓝偏深。
  就梅瓶的纹饰方面看,两者纹饰布局一致,主题纹饰“四爱图”题材和内容相同,都绘有“王羲之爱兰”图、“周敦颐爱莲”图、“陶渊明爱菊”图、“林逋爱梅图”,在人物的细节方面尚有所差别。省博梅瓶所绘王羲之坦胸露肩,尽显魏晋风流,身后为一株梧桐树;武博梅瓶王羲之温文儒雅,背后柳枝长垂。二童子发髻也有差异。省博藏绘周敦颐身着深色长衫,书童身着花布衫,右手挟有一古琴;武博藏绘周敦颐身着素白长衫,书童身着深色长衫,双手执瓶侍于主人身后。二者所绘陶渊明爱菊图大致相似,独所绘人物服饰稍有差异,且省博梅瓶图中为柳树,武博梅瓶则为梧桐,与“王羲之爱兰图”正好相反。二者所绘“林逋爱梅鹤图”中,省博梅瓶图案中少一书童,主人右手持仗,而武博梅瓶则为左手持杖,前方点缀有宽叶植物。
  据悉,展览展出期间,武汉博物馆还将配合展览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梅瓶专题知识讲座及沉浸式观展活动,同时推出梅瓶系列文创。观众可关注武汉博物馆公众号了解活动安排。
  【编辑:卢士昌】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