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导赏?|?24岁的贝多芬

在大多数听众印象中,贝多芬是一个“扼住命运的咽喉”,与疾病不懈抗争的形象。可是在20 多岁的时候,他也曾是一位有着美好梦想的青年人。这位来自波恩的青年,在初到维也纳的时候,就得以在海顿门下学习,向老权威阿尔布雷希茨贝格求教对位法,并凭借卓越的钢琴演奏技巧,在里希诺夫斯基、华尔斯坦等贵族的帮助下在维也纳逐渐站稳脚跟。25 岁的年纪,他正式出版的第一组作品——作品编号1 的三首三重奏,其版权费就让他赚足了一年的生活费。以至于认为,以后可以不用写这么畅销的作品了。
在后来人眼中,“贝多芬”这个名字是与交响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和协奏曲紧密联系的。那么,为什么贝多芬作品的第一号却是钢琴三重奏这一体裁呢?(在贝多芬一生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即便是生前正式出版的多乐章钢琴三重奏,也仅有7 部)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贝多芬当时所处的环境中。
贝多芬的青年时代,海顿与莫扎特这两座大山,是让有志青年们望而却步的。海顿“老爹”在交响曲、奏鸣曲与弦乐四重奏上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而莫扎特的二十七部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歌剧上的巨著们也得让后生仔们掂掂自己的分量(贝多芬的《第二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早于Op.1 ,但发表却是在十多年之后。海顿也曾建议贝多芬写写歌剧,但众所周知,贝多芬也只写了一部《菲岱里奥》)。为了不被前辈们卷死,钢琴三重奏倒像是一个比较“安全”的领域。
如上所述,青年贝多芬还不是后来那个“扼住命运咽喉”的硬核狠人形象,Op.1 的前两部是时人比较熟悉的优雅、轻盈风格,符合大众主流口味。直到第三部的c 小调Op.1 ,No.3 ,我们才可一窥未来贝多芬风格的雏形。除此之外,这一组三重奏都采用了四乐章形式,这一做法拓展了三重奏的篇幅,也为后世的作曲家们在创作这一体裁时增大了表现空间。
在《降E 大调钢琴三重奏》(Op.1,No.1 )中,我们可以听到在莫扎特晚期作品中的“曼海姆火箭”音型,即在上行分解和弦中渐强的方式,我们可以在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末乐章开头见到这一熟悉的面孔,紧随其后的是“短短长”的音型,这也在海顿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在第二主题也采用了这一音型。这一乐章中的装饰音也会让我们想起莫扎特的奏鸣曲或者歌剧咏叹调。第二乐章是降A 大调,这是贝多芬常用于沉思的调性(例如有“葬礼奏鸣曲”之称的《第十二钢琴奏鸣曲》,或者晚期的作品110 《第三十一钢琴奏鸣 曲》), 这一婉转而精巧小步舞曲乐章中小提琴与钢琴的对话非常精巧。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短小而不失活泼生动。第四乐章则带有着明显的海顿风格,充满趣味性的同时,在曲式上较为自由,让人想起了海顿的“吉普赛人”三重奏。此外,第三乐章再现部的拓展延伸也体现了其精湛的作曲功底。
第二部作品(Op.1,No.2)可以看出贝多芬青年时代所表现出的“小心翼翼”。建立在典雅的G 大调上的第一乐章,开头是一个快两页纸的引子,之后进入“活泼的快板”的第一主题,有嬉游曲的味道。第二乐章是一个“富有情感的广板”。
有一次跟浩洋室内乐钢琴演奏家刘震洋老师在讨论这部三重奏时,他觉得这个乐章有点像《魔笛》里面的选段“Ein Mädchen oder Weibchen”(一个少女),当然贝多芬后来根据它写了一首大提琴与钢琴变奏曲;
我则认为动机与海顿写的《上帝保佑弗兰茨皇帝》的旋律特别像(没错,就是奥匈帝国和后来德意志帝国国歌的旋律)。但无论如何,这个恬静优雅的乐章是这部作品里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在一个相对短小的谐谑曲之后,末乐章“急板”充满了灵巧与些许带有海顿影子的幽默。整体来说,这部三重奏是符合当时审美趣味的。
第三部(Op.1,No.3)无疑是这组作品中最为精彩的。c小调这一调性会让我们想到乐圣后面的巨著们:“悲怆”、“命运”、最后一首钢琴奏鸣曲等等,不过这一三重奏的第一乐章引子却与莫扎特的《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有相似之处,带着迷惘与叹息。随后是一个充满紧张度的主题,这一主题所带来的张力与戏剧性贯穿全曲,这对当时的维也纳听众来说,着实是颇具冲击力的。另外,从第一乐章开始,我们能发现大提琴在钢琴三重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早期的钢琴三重奏作品,更像是钢琴奏鸣曲的拓展,大提琴演奏的旋律与钢琴声部多有重合,这或许是因为当时早期钢琴在低、高音区还有所欠缺,弦乐器更像是承担着补位的任务。但是在这一部三重奏凸显大提琴的地位,不仅在旋律上与小提琴对答,也常呈示主题,使得作品的织体更加丰富。三件乐器的三足鼎立之势,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平衡感。
在第一乐章的洗礼之后,第二乐章的开头的行板有几分间奏曲的味道,让听众的心情稍微舒缓。这个乐章的有趣之处在于采用了贝多芬所拿手的变奏曲形式,展现了高超的技巧,其中的第四变奏调性为降e小调,回到了阴郁的基调。第三乐章回到了主调,其紧张感与第一乐章相比稍弱,但乐章中的突强音体现了其谐谑曲的面貌,。第四乐章仿佛是第一乐章的延续,如激流一般的上行琶音赋予乐章能量,第二乐章虽为温暖的降E大调,但仅有的几处舒缓的段落总为激流所打破。在乐章,弦乐重复音伴随着钢琴的音阶,在一片安静中解决到C大调上,带给听众戛然而止的感受。
当海顿听到贝多芬的这组作品时,对前两首作品表示赞赏的同时,对第三首则表达了相反的态度,甚至有传言,海顿曾建议他的这位弟子不要出版这部三重奏。这或许是老人善意的提醒,在那剧烈变化的时代,充满革新的创作有可能给年轻人带来声誉,也可能使他们落入深渊。因为种种原因,贝多芬甚至不愿承认自己在海顿门下学到了东西,但是未来的贝多芬却将接过前辈的火炬,踏上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无论如何,时年24岁的贝多芬,已经展现了他的光芒。未来的他,将使“天堂与大地为之震动”。

本文作者 方翰
古典音乐爱好者 撰稿人

演出信息

2022年6月11日 周六 19:30 *琴台音乐厅室内乐厅
青年贝多芬—钢琴三重奏音乐会
钢琴:刘震洋 小提琴:周末
大提琴:闵浩为
曲目(以演出当日为准):
贝多芬: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Op.1-1/G大调钢琴三重奏,Op.1-2/C小调钢琴三重奏,Op.1-3
票价:50 100 150 200元
购票:
2022年9月17日 周六 19:30 *琴台音乐厅室内乐厅
少年的烦恼—钢琴四重奏音乐会
钢琴:刘震洋 小提琴:周末
中提琴:徐瑞 大提琴:闵浩为
曲目(以演出当日为准):
菲利克斯·门德尔松:C小调钢琴四重奏,Op.1
古斯塔夫·马勒:A小调钢琴四重奏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C小调钢琴四重奏,Op.60
票价:50 100 150 200元
购票:
2022年11月26日 周六 19:30 *琴台音乐厅室内乐厅
生命的绝响—钢琴三重奏音乐会
钢琴:刘震洋 小提琴:周末
中提琴:徐瑞 大提琴:闵浩为
曲目(以演出当日为准):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A小调为中提琴,大提琴和钢琴而创作的三重奏,Op.114
柴可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Op.50
票价:50 100 150 200元
购票:
✨
2022年精彩演出
(持续更新中)
▼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Loading-

↓↓↓好习惯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一周热门
- {{index+1}}{{item.title}}